中共日前再對民營企業喊話「三投」,希望促進民間投資並參與重大項目。但是專家分析,中共對民營投資和資本的保護不夠,說一套做一套,而且政治掛帥沒有法治,民間已失去信心,共產黨已把自己招牌搞砸了。

中新網報道,中共國新辦2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說,去年以來,推出了促進民間投資的17條政策措施,並推介重大項目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他還說,中國民間投資發展一直面臨「不敢投、不會投、不能投」等問題,並稱下一步將著力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他提出「三投」,一是讓民營企業「安心投」,提供法治保障;二是讓民營企業「有的投」,中央預算內投資中的民間投資引導專項。三是讓民營企業「投得好」,加強民間投資項目的融資和用地等要素保障。

民間為何「三不投」 專家解析

對此,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22日對《大紀元》分析,不敢投資是擔心法律法規問題。過去幾年,對民營投資和民營資本的保護不夠,擔心投資後賺了錢,可能拿不回來,或者是工程款出現賴帳,「包括經濟環境差,有些擔心投進去後市場改變,越來越差」。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黃大衛授權)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黃大衛授權)

第二點,黃大衛認為,不會投資的原因是,很多時候經濟數據、市場的真實情況、政府的鼓勵措施並不透明,像電動車,政府一窩蜂上去鼓勵,但是也有很多暗含的輸送,也不知誰能拿到政府補助、各種專項資金。所以認為內部運作有很多灰色空間,民間不會去投資。

第三,不能投資,就是政府很多項目並不向民營企業開放,例如比較賺錢的醫療、教育、衛生、電訊、銀行、礦產、公路等,都沒向市場開放,就像我們說的煉油廠的中石油,三桶油,這種能賺錢的行業都沒向民營資本開放。

實際上,中共近年來搞國進民退,民企大幅縮減。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調查發現,截至2023年底,中國大型民營企業的市值在2年半內大跌60%。其中,阿里巴巴、騰訊與美團等主要科技平台營運商跌幅最慘,跌幅高達50%至70%。

保障「三投」 需整體法律框架 

至於劉蘇社說的三方面改進,黃大衛認為,「第一,從法律法規方面去保護,我覺得非常重要,就是一定要有法律法規對民營資本進行保護,不能說亂套帽子,口袋罪,對民營企業或民營資本家形成威脅。」

但是,「如果不與最高法院、相應的很多法律機構,或者公安部的協調,單單發改委說話,能不能夠達到這個效果?我們還是覺得力度不夠,必須要與這種暴力機關,權力機關配合,才能完成對民營企業的保護。」

第二方面,黃大衛認為,「究竟能不能夠把市場數據,一些行業裏的內幕,一些真實情況向外披露?這會不會跟他權力尋租有衝突?國家安全衝突?我覺得應該也不是那麼容易解決。」

第三更多的是,「我們說的項目准入問題,像一些專項壟斷行業,是否真的向民營企業開放?像煙草、石油、道路啊,目前最多可能放開部份基建項目,說實話就是政府招標,那裏面利潤很多,但是必須要有很充實的資本化,一般民企很難達到這種標準。」

他說,目前這種開放,「我覺得時間也有點晚,因為很多這種基建項目,工程做下來之後,資金能不能夠及時到位,工程款能不能結算,會不會發生去追工程款的時候,有關部門踢皮球啊,甚至像貴州六盤水這種欠債的情況出現」?

上個月,貴州六盤水女企業家馬藝珈伊被爆向地方政府追債8年,不但未拿到欠款,反而遭刑拘捕,包括她律師團隊的十餘人,輿論大譁。有律師表示,地方債務是巨大黑洞,「以刑化債」在全國已蔓延,很多地方早就這麼幹。

所以,黃大衛說,又要回到第一個問題,敢不敢投,這是一個整體的法律框架,目前發改委的願景非常好,但是要達成這個目標,起碼五年十年,多部門配合,光國家發改委,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

專家:市場需要信心 中共說一套做一套

近年來,房地產企業爆煲,拖累經濟下滑,外資撤離,股市大跌,內需不振等,經濟至今沒有起色。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對《大紀元》分析,目前中國的市場,其實並不缺錢,缺的是甚麼?缺的是民眾的信心,或是說對未來經濟前景的看法,尤其現在外資撤離,所以現在更要靠中國本地資金跟本地人,來刺激經濟重新起火,不過,「我覺得,以中國過去,官方這麼強力主導經濟的狀況下,民間到底會有多少參與意願,這個我比較存疑。」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 黃世聰提供)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 黃世聰提供)

「如果要重大投資,會考慮一些問題,比如說存在哪些風險,政府要給保證,譬如收費的權利,或是投資報酬率等,因為是屬於國家資產,應該比私人營業項目更有保障,所以某些程度應該會有人參與。」

「這個民間參與會很熱嗎,還是說真的就會讓中國經濟,從此就一躍而起?我覺得目前為止,看不出來會有大幅改善的可能性。」

對所謂民間「不敢投不會投不能投」,黃世聰說,中國是共產黨說了算,高於這個法令之上,「所以民營企業到底能有多少保障,沒人知道,你有可能瞬間財產就被沒收,或是說一生的打拚化為烏有,這都有可能嘛」。

黃世聰認為,中共要有更多讓民企放心投資的政策,包括政府態度,或是法令規範的保障,甚至過去政府企業對民間的欠款,到底還了沒有,「這些都可能會阻礙整個民間投資的意願,中國的政府單位權力那麼大,動不動就是政治掛帥。」

「我覺得這個部份,跟外資企業面臨的問題一樣,就是政治風險,還有那些看不到的一些成本,除非你能夠讓民間覺得,你一定會依法行事,不會出現所謂的政治凌駕一切的狀況,但是目前看來,不太可能。」

中共本周也向外資喊話,推出24條吸引外資措施,包括開放市場,完善投資保障。但是外資持續撤離,今年1、2月外資同比暴跌了19.9%。

為甚麼不相信?黃世聰說,「因為你說一套做一套啊,我覺得目前為止,內資可能也面臨這樣的局面,政府這幾年把民營企業,或說內資修理得很慘,所以民間能不能夠,真的相信政府所說的,我覺得目前為止,還是比較存疑。」

民營企業三要素 中共自己搞砸了

過去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民營經濟起了重要作用,但中共打壓民營企業家的案件一直沒有斷過。近日,在中國受到迫害的私營企業家在溫哥華召開記者會,宣布成立聯盟,揭露遭受的迫害,向國際法庭尋求訴訟,幫助國內企業家逃離,維護權益。

民營企業需要甚麼?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對《大紀元》表示,一方面需要投資信心,二方面需要有銀行信用支持,三是政治干預要少,然後他們才能放手去做。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資料圖片。(新唐人電視台)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資料圖片。(新唐人電視台)

他認為,「中國有很好的民營企業,放手去做應該也可以有一番成績。中國並不差競爭力,差的是政府的過度干預、不當干預。」

為甚麼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能夠運作?吳嘉隆說,這個法律制度是很重要的基礎建設。「現在中共還沒有體會這一點,或者體會到了也不願意放手,擔心手上的權力被削弱,一上台就趕快貪腐,金錢跟權力做交易。」

「中共的體制是這樣,用權力來安排資源,做資源配置。一切東西都是看人脈,看關係,不是看政策跟法律的穩定性透明性。所以這是他們最後一定要面對的問題。」

投資需要營商的大環境,吳嘉隆認為,「政府的可信度、透明性、穩定性是關鍵。說話不算數就沒有可信度,你講了半天人家不信你。所以中共存在信心危機。」

吳嘉隆分析,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問題,就是它一直是革命黨,不是和平時期的政黨,一切都要歸它管。但是經濟要有活力,共產黨卻講控制,控制到最後,好了,我不陪你玩了。結果中國有錢人大部份都在跑,財產都轉移出去了。共產黨把自己的招牌搞砸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