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談到預算案反映政府發債成癮現象及其可能造成的後果,類似的評論也不只筆者一人。幾日之後,前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都忍不住要發表他的看法。一向以來,英國殖民地訓練出來的文官有個傳統,就是儘量避免公開評論接任者的表現,特別是儘量不會就之前自己負責的那個政策範圍說三道四,因為這樣做會干擾了繼承者的工作及自主,也可能會被視為挾前官員的權威來干預現政府的運作。曾俊華先生雖然也經常發表網誌,但都是風花雪月,很少直接評論現政府的做法,評論公眾財政就更是儘量避免,這次可以說是破例,也說明了現政府的做法確實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
曾俊華的評論,難免有一些夫子自道的成份。他曾經擔任財政司長近10年,是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在任時間最長的財政司長。嚴格講,他作為財政司司長表現只是一般,並沒有甚麼突出之處,曾經被人批評為守財奴。
如果與之前的歷任財政司長比較,只能說這正是香港現時那種管治哲學及理財方針造成的結果。事實上,財政司長到90年代之後已經逐漸變成一個大掌櫃,主要的責任就是睇住香港政府那盤數,管好那份流水帳,基本上要做到收支相抵,政府不致出現赤字,有盈餘就最好,那就已經算是大功告成了。
在曾俊華之前,出任財政司長,而能夠為香港的公共理財提供一套完整觀念及哲理基礎的,說來說去可能就只有郭伯偉及夏鼎基二人,或者還可以加上彭勵治。
郭伯偉爵士在1961至1971年出任財政司,前後超過10年,當時是韓戰過後全球對中國進行禁運的階段。他任內也經歷了左派暴動,但他始終貫徹推行他鼓吹的那一套「自由放任」政策,抵擋著當時殖民地宗主國英國已經在推行的那一套福利國家政策的誘惑,沒有把「高稅收、高福利」的做法移植到香港,因而確立了香港那一套低稅政策。他也透過限制政府對市場作干預,推動了香港那一套自力更生及多元自由的經濟發展策略。可以說,郭伯偉的財政政策確實能夠針對當時香港社會面對的內外環境,也有效地調動了香港本身的條件,為後來的經濟起飛打好了基礎。
夏鼎基爵士在1971年繼承郭伯偉的財政司職位,前後也是擔任了近10年財政司長,直到1981年再晉升為布政司。夏鼎基作為財政司最出色之處,一方面是繼承了郭伯偉的那一套「不干預主義」,但他也看得出香港在70年代初經濟開始起飛,及麥理浩推動的那一套全方位社會發展策略,要逐步發展一些令人人可以受惠於經濟成果的公共政策。於是他任內把郭伯偉的「不干預主義」修訂為「積極不干預主義」,選擇性地投放公共資源於具有投資性的社會政策項目,及有限度地擴大令更多人受惠的社會保障網。這一套策略,把「自由市場」、「審慎理財」、「公共規劃」、及「適度干預」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新的平衡公共理財觀,有效推動了香港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的經濟起飛。
後來繼夏鼎基之後成為財政司長的彭勵治爵士也算是出色。他是首位非公務員出身的財政司,任內經歷了香港前途談判及港元危機。他憑藉在太古集團及施羅德集團的營商經驗,算是成功地穩住香港的金融及經濟根基,令香港乘著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大勢,令庫房的儲備不斷膨脹。
他們3人前後擔任了25年財政司,剛剛是四分一個世紀。從此之後,香港的公共理財觀念差不多完全沒有改變過。郭伯偉爵士出任財政司已經是64年前的事,距離彭勵治爵士任滿財政司,也已經是38年了。幾十年來,香港的經濟局面及社會狀況已經大幅度改變,但香港往後的歷任財政司長,都只是如中國傳統家族生意的大掌櫃。講來講去,仍然跳不出他們3人那一套「審慎理財」,「量入為出」的框框。後來的歷任財政司,還像是原教旨主義信徒一樣,把他們幾位這些因應當時時勢整理及提出過的觀念,看作恍如千秋萬代的教條,再沒有任何因應香港社會及經濟轉變,或涉及新發展需要而提出的公共理財新觀念。
後來擔任過財政司或財政司司長的華人,對這些觀念,大致上都是囫圇吞棗,甚至變成不作為的護身符。在處理公共財政事務時,也往往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往昔的榮光,看不到未來的、甚至已經出現在眼前的危機。
早在回歸過渡後期,香港其實已經出現了公共帳目上的經營赤字,經常性開支增長已經好幾次超越了經常性收入增長。偶然一、兩年是如此。當然可以說是經濟周期波動造成。但當這種現象長期化,成為一種短期內無法逆轉的公共財政常態,其實已經是出現了結構性的財政赤字了。
香港主權移交之後,這現象確實是在常態化。曾俊華作為前任財政司,在任時也沒有承認過政府已經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的問題,但他總算是承認有這個危機,也曾經作出過針對性的研究。到近日,他只是對政府連年舉債可能引致政府儲備乾塘提出憂慮,竟然惹來現任財政司長反唇相譏,批評他在任時放任樓市飆升兩倍,這種反擊與曾俊華提出的憂慮有甚麼相關之處?顯然只是純粹意氣性的反駁。
要否定曾俊華的疑慮,陳茂波竟然說「市民毋須擔心政府出現結構性財赤」。不去正視一個已經長期存在的問題,還說「毋須擔心」這個問題將會出現,這可能才是最值得香港人擔心之處!有這樣的財政司司長及官員,香港人能不擔心嗎?◇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