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直選議席比例大跌,再加上民主派無法入閘,議員代表性已經「清零」。「區議員」這三個字,差不多從公眾領域消失,與群眾割裂,沒有人再理會他們。不過,近日的一篇新聞,令我重新關注「區議會」這個已經淪為行政機關延伸的組織。
有記者翻查今屆區議會任期首兩個月的會議出席記錄,發現有10名議員違規缺席委員會或工作小組會議,其中4人屬民建聯,1人屬工聯會,7人來自「非民選」的地區委員會及委任界別。
區議員的「老闆」由選民變成了政府,除了區議會主席改由地區民政專員擔任之外,政府亦大幅增加對區議會的控制,議員彷如半個公務員。新推出的《區議員履職監察指引》規定區議員每年在區議會大會、委員會或工作小組須至少有八成會議出席率;如果因為公務或健康等理由未能出席區議會會議,必須在會議前向區議會秘書處遞交申請,如果有合理理由獲批缺席會議,將不會被計算在出席率統計基數內。若連續4個月未經同意缺席區議會會議,即喪失議員資格。
如果選舉是民主的話,相信選民不會投票給出席率低的區議員,所以區議員本身都會自律,不敢經常缺席會議,不用甚麼《區議員履職監察指引》。在上一屆民主選舉下的區議會,十八區民主派區議員都會自己用手機網上直播各大小會議,如今在建制派主導下,當然沒有人直播,淪為黑箱。
由於新制度給予外界一個訊號:只要「奶共」便有機會成為議員,亦缺乏公眾監察和制衡,所以政府都「先小人後君子」,跟「奶共者」約法三章,偷懶也不要太離譜。
1月至2月違規缺席次數最多的是民建聯葵青區青衣直選區議員盧婉婷和民建聯北區地區委員會界別區議員侯漢碩,各缺席兩次會議。另有8名區議員違規缺席1次會議,包括元朗地區委員會界別區議員林偉明(民建聯)與林慧明(無申報政治聯繫)、屯門委任界別區議員葉吉江(無申報政治聯繫)、沙田南直選區議員古偉冰(工聯會)、離島區當然議員周玉堂(無申報政治聯繫)、觀塘委任區議員林瑋(無申報政治聯繫)及張琪騰(民建聯)、油尖旺地區委員會界別區議員鄧銘心(無申報政治聯繫)。相信他們都會被中聯辦「照肺」。
翻查資料,油尖旺區議會今年1月2日曾召開第一次大會,議程只有15項,討論文件有9份。而當年由民主派主導的油尖旺區議會於2020年1月份舉行了3次大會,議程合共27項,討論文件有34份。究竟民主派還是建制派比較勤力?高下立見!
另外,太子始創中心附近的長寧大廈最近翻新,外牆畫上樹木、藍天及白鴿,成為了文青「打卡」熱點。如果政府把放煙花和玩激光劍的公帑,花在美化市區大廈,相信更加能夠吸引遊客。油尖旺區議員,準備抄橋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