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根據美國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的資料,接種COVID-19疫苗後導致的心肌炎,比以往30年所有疫苗導致心肌炎多出223倍;並且接種第2劑後更容易發生心肌炎。研究還發現,疫苗不良事件類型超過11,000 種。
2024年1月27日,醫學期刊《藥物安全治療進展(Therapeutic Advances in Drug Safety)》刊登了一篇論文,根據美國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的資料,研究接種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數據以及風險因素。
研究指出,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組織發炎,引起組織壞死,出現胸痛、心臟衰竭甚至猝死。心肌炎是年輕人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也是兒童和年輕人心源性猝死的第三大原因。大多數心肌炎病例是在青壯年中發現的,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
在美國,接種輝瑞 (BioNTech)、莫德納(Moderna)和強生(Janssen)疫苗後,數百萬人向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報告了疫苗不良事件。截至2023年8月11日,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中,由COVID-19疫苗導致的心肌炎報告有3,078宗,僅2021年一年就有2,414宗。相比起2021年以前的數據,COVID-19疫苗問世後第一年的針後心肌炎報告數量增加了2,500%。相比起歷年的平均水平,在COVID-19疫苗問世後,疫苗引發心肌炎數量劇增223倍。
數據顯示,向系統報告的心肌炎病例中青少年佔50%,男性佔69%。76%的患者接受了急救和住院治療。在所有心肌炎報告中,有92人死亡,佔3%。
研究人員發現,在 2021年,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當中,心肌炎病例急劇增加,與COVID-19疫苗推出的時間相吻合。除接種COVID-19疫苗外,難以有其它解釋。考慮到接種疫苗與發病時間的密切關係,COVID-19疫苗顯然是導致心肌炎的原因。
第二次接種疫苗後心肌炎病例更高
研究還發現,在15歲的男性中,第2劑的心肌炎報告比第1劑增加5倍,而且在不考慮年齡的情況下,普遍打第二針後更容易得心肌炎。研究人員認為,打疫苗對心臟的損害可能會隨著劑量增加變得嚴重,也就是說,在打第一針後,心肌已經受損,但沒有表現出症狀,而在第二針後才出現症狀。
在所有報告的心肌炎病例當中,70%是在打針後7天內提交的,43%在48小時內提交的。接種第二針後,77%的報告在7天內提交,48%在48小時內提交。
論文作者寫道,「在撰寫本文時,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建議所有6個月及以上的人接種最新COVID-19疫苗加強針。兒童感染COVID-19的風險微乎其微,但根據研究結果,他們是COVID-19疫苗導致心肌炎的高危人群。 鑑於兒童擁有強大的自然免疫反應,再加上有效的醫療手段,COVID-19感染造成的死亡率非常低,我們認為COVID-19疫苗對兒童可能造成的危害大於理論上的益處。」
早前研究也發現,相比接種輝瑞疫苗(30微克劑量),接種莫德納疫苗(100微克劑量)的患者患心肌炎的風險更高。儘管CDC聲稱COVID-19疫苗對所有年齡段都是安全有效的,澳洲的一項研究指出,由於疫苗導致心肌炎等疾病的風險過高,應立即暫停COVID-19疫苗接種計劃。這項研究認為,無論病毒還是疫苗當中的刺突蛋白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誘發多種疾病,尤其是自體免疫疾病和發炎。
另外,有香港研究發現,在打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青少年當中,在一年後檢查仍然有發現心臟異常,這意味著疫苗的副作用可能有長期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接種COVID-19疫苗與誘發心肌炎密切相關,尤其對於兒童和青壯年,患者需要住院,甚至會導致死亡。研究人員建議,應進一步研究COVID-19疫苗導致心肌炎的機制,從而有效緩解這種嚴重副作用,確保安全接種疫苗。
疫苗不良事件大增1,322%
研究也指出,截至2023年8月11日,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報告了1,566,839宗與COVID-19疫苗相關的不良事件,當中962,492宗來自美國國內。研究人員將這一數據與過去30年比較,發現COVID-19疫苗的不良事件報告數量高得不成比例。在過去30年中,所有疫苗不良事件報告數量平均每年為23,356宗,而僅在2021年,與COVID-19有關的疫苗不良事件報告就達到702,466宗。從2020年到2021年間,疫苗不良事件報告數量增加了1,322%。
研究也引述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數據,截至2023年5月10日,大約81%的美國人至少接種過一劑COVID-19疫苗。
COVID-19疫苗導致多種疾病
研究人員還發現,迄今為止,COVID-19疫苗面世後,疫苗不良事件類型超過11,000種,而2020年所有疫苗不良事件類型加起來只有5,000種。
多項研究顯示,接種COVID-19疫苗後,還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靜脈竇血栓、缺血性中風、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綜合症、血管炎、垂體中風、蘇薩克綜合症、腦炎、腦膜炎、脫髓鞘病、橫貫性脊髓炎、癲癇;以及周圍神經系統疾病包括格林-巴利綜合症、臂叢神經炎、小纖維神經病變、肌無力、肌炎或皮肌炎和橫紋肌溶解症。
此外,COVID-19疫苗可能的副作用還有月經不調、銀屑病關節炎、心房顫動、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口腔黏膜病變和口乾、嚴重脫髮等。@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