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茶會是一種茶會形式,大家自備茶具,席地圍成圈圈泡茶,倘若約定每人泡茶四杯,泡好茶就把三杯奉給左鄰或右鄰的三位茶侶,一杯留給自己,這樣每人就有四杯茶可喝。喝完約定的泡數,如泡三道茶,收拾好自己的茶具,結束茶會。

座次到了會場才臨時抽籤決定。茶會進行的程序、方法已經寫在事先發給大家的「公告事項」內,所以茶會進行間並沒有指揮與司儀,一切依排定的程序進行,大家也都安安靜靜地泡茶。茶具的種類與泡茶的方式不受任何流派與地域的限制。

喝完最後一道茶,可以安排五分鐘以內的音樂欣賞,烘托茶味並回味茶會情境,也可以在茶會結束後進行其他活動。

以上就是無我茶會的基本形式,現在將上面的敘述整理成條文:

●圍成圈圈,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
●抽籤決定座位。
●依同一方向奉茶(向左或向右)。
●自備茶具、茶葉與泡茶用水。
●事先約定泡茶杯數、泡茶次數、奉茶方法,並排定會程。
●席間不語。

無我茶會為甚麼要有上述的這些特殊做法呢?因為它包含了無我茶會的七大精神:

一、抽籤決定座位─無尊卑之分

茶會開始之前,要到會場安排座位,標示座次。與會人員到達後,抽號碼籤,然後依抽到的號碼就坐。事先誰也不知道會坐在誰的旁邊,誰也不知道會奉茶給誰喝。不但無尊卑之分,而且沒有找座位的煩惱,就如同我們的出生,如果可以挑選自己的父母,煩惱可就大了,不是嗎?

在親子一同參加的茶會,抽籤的結果,小朋友不一定奉茶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不一定倒茶給自己的孩子,呈現出一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景象。

二、依同一方向奉茶─無報償之心

泡完茶,大家依同一方向奉茶,如果今天約定泡四杯,三杯奉給左鄰的三位茶侶,最後一杯留給自己,就依約定把茶奉出去。第一道是端著杯子出去奉茶,第二道以後是把泡好的茶盛在茶盅內,端出去倒在自己奉出去的杯子內,意思是被奉者可以喝到你泡的數道茶湯。

奉茶的方式也可以改為奉給右邊第二、第四、第六位茶侶;也可以約定為你奉給左邊第五、第十、第十五位茶侶,後者在大型茶會時可將交叉奉茶的幅度擴大。

同一方向奉茶是一種「無所為而為」的奉茶方式,我奉茶給他,並不因為他奉茶給我,這是無我茶會想要提醒大家「放淡報償之心」的一種做法。

「奉茶」本來就是茶道很好的一種作為,若能再忘掉報償,就更無牽掛了。

在以盲友為主的茶會,可以做這樣的建議:每人奉茶給左右兩位茶友與自己一杯,這時的「互助」取代了「報償」,無需離座就可以完成奉茶的動作。

三、接納、欣賞各種茶─無好惡之心

無我茶會的茶是自己帶來的,而且在公告事項上是註明「種類不拘」,因此,每人喝到的數杯茶可能都是不一樣的茶。

茶道要求人們以超然的心情,接納、欣賞各種茶,不要有好惡之心,因為好惡之心是不好的,會把很多「福氣」排除在外,你不喜歡的東西往往並不是壞的東西,只是你不喜歡它而已,所以無我茶會提醒人們放淡好惡之心,廣結善緣。

從綠茶、烏龍茶到紅茶,各種茶有各自不同的色香味與個性,我們應該尊重它們,並以它們的立場沖泡它、表現它、欣賞它。

四、努力把茶泡好─求精進之心

每個人喝到的數杯茶不一定都泡得很好,往往會喝到一杯泡得又苦又澀或淡而無味的茶,這時可能會有兩種情緒反應:「哪一個人泡的?那麼難喝。」或「泡壞了,我可要小心。」

茶道上當然尊崇後者的態度,因為「泡好茶」是茶道最基本的要求,茶都泡不好,遑論其他大道理,有如學音樂,連琴都沒能彈好,還談甚麼以音樂表達境界?學美術,連彩筆都應用得不好,還談甚麼以線條、色彩表現藝術?所以無我茶會開始泡茶後就不准說話了,專心把茶泡好。

無我茶會奉茶時會為自己留一杯茶,便於了解自己的茶泡好了沒有,有何缺失下一道趕緊補救。把茶泡壞了,對不起別人、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茶。長輩常告訴我們:把一件事情做好是為人最重要的修養。

五、無需指揮與司儀─遵守公共約定

無我茶會是依事先排定的程序與約定進行,會場上不再有人指揮。例如排定八點半布置會場,負責排放座位號碼牌的茶友就要開始到場工作,九點報到,負責抽籤的茶友就要將號碼籤準備好讓與會的茶友抽籤。

抽完籤的人依號碼就坐,將茶具擺放出來,然後起身與其他茶友聯誼,並參觀別人帶來的茶具。九點半開始泡茶,大家自動回到自己座位,負責報到抽籤等工作的茶友這時也歸隊。

泡完第一道茶,起來依約定的奉茶方式奉茶,自己被奉的數杯茶到齊之後開始喝茶。看大家大致喝完了第一道茶,開始沖泡第二道,泡妥第二道茶,持茶盅出去奉第二道茶,接著喝第二道茶,喝完最後一道茶,若排定有品茗後音樂欣賞,則靜坐原地,聆聽音樂,回味剛才的情境。

音樂結束後,將自己用過的杯子用茶巾或紙巾擦拭一下,持奉茶盤出去收回自己的杯子。不用清理茶渣,將自己的茶具收拾妥當,結束茶會。這期間沒有人指揮,大家一個程序一個程序地依計劃進行。

事先都已經排妥,並約定好了,為甚麼還要指揮?經常參加無我茶會,就可以養成遵守公共約定的習慣。

六、席間不語─培養默契

體現群體律動之美「茶具觀摩與聯誼」時間一過,開始泡茶後就不可以說話了。等待茶葉浸泡期間,讓自己沉靜下來,體會一下自己存在於這個空間的感覺,體會一下自己與大地與周遭事物結合的感覺。

奉茶間,大家在一片寧靜的氣氛下,你奉茶給我,我奉茶給他,彼此間有如一條無形的絲帶牽引著,展現一波波律動之美。這時的話語是多餘的,甚至連「請喝茶」、「謝謝」的聲音都是不必要的,大家照面時只要鞠個躬,微微一笑就夠了。

這一節的「無聲」、「默契」與上一節的「無需指揮」,讓茶會的進行有如宇宙的運轉、季節的更替般自然,那麼不露刀斧味。

七、泡茶方式不拘─無流派與地域之分

無我茶會的泡茶方式是不受限制的,這包括因流派、地域而造成茶具、茶葉的差異,如茶具可以是壺,可以是蓋碗,茶葉可以是葉形茶,可以是粉末茶,以及泡茶方法、風格等都不受任何限制。

茶具不同、茶葉不同、服裝不同、語言不同、國度地域不同,但大家在同一茶會方式下努力把自己帶來的茶泡好,泡好了茶,恭恭敬敬地把茶奉給抽籤遇到的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

茶具、泡法不拘,又要接納、欣賞各種茶,這豈不表示怎麼泡都可以了嗎?但是無我茶會有「求精進之心」一條,當你選定了茶席與泡茶的方式,就要把茶席布置得你當時所能的最好,將茶泡到你當時可能的最好。

服裝不拘、也不要求與會者執行過多禮貌,但在「求精進之心」的原則下,兩者都要做出合符當時情境的需要。

(網站專文)

<本文摘自《無我茶會:蔡榮章茶之書》,出色文化提供>

書封。(出色文化提供)
書封。(出色文化提供)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