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防癌會早前進行一項調查,發現癌症患者確診初期接收有關癌症的資訊,只有不足三成來自醫護人員或醫療機構;有八成受訪患者表示未能判斷網上癌症資訊的真確性,更有四成患者接受親友或網上提供的建議後感到不適。防癌會呼籲,病人和照顧者要小心過濾網上資訊,並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

香港防癌會於9月6日至11月11日期間訪問236名癌症患者或照顧者,調查顯示受訪者每次見公立醫院腫瘤科醫生時間平均為13分鐘,私家醫院平均為24分鐘。51%受訪者指曾因見醫生時間不足,無法解答所有疑難,當中77%受訪者表示會自行上網找資料。

面對突然確診,除主診醫護提供的資訊,癌症患者及照顧者在確診後首3個月平均接收90項資訊,當中僅28%來自其他醫護人員或醫療機構。對於如何求證其他來源的癌症資訊,65%表示自行上網找資料、39%會根據常理判斷。

但有59%受訪者表示,在獲取健康資訊有困難,57%表示難理解從網上、報紙、雜誌等獲取的健康資訊,51%表示難理解醫生、護士和其他醫護人員告訴他的資訊。

同時,八成受訪者表示未能判斷大部份網上癌症資訊的真確性。更有58%受訪者認為癌症資訊越多Like或者Share,可信性越高;68%更覺得有時病友的親身經驗較醫生更值得信賴;51%認為病友試過的方法,即使未諮詢過醫生也值得一試。

調查亦揭示癌症健康素養不足對癌症患者的影響,48%受訪者表示曾採用來自家人、其他患者及網上等建議戒口,如戒食牛/雞/糖等,但後來發現根本無需戒口;37%患者在採用親友或網上提供的建議後感到不適;23%更感到後悔。

辨別癌症資訊的真確性可從資訊來源、刊登時間等考慮

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林嘉安醫生表示:醫學資訊本已艱澀,患者和照顧者在壓力下難以明白,更別說要懂得分辨。但正因為是面對癌症,故獲取正確資訊及採取正確行動更為重要,每一步均會影響患者健康,所以需要提高警覺。他提醒,親友在轉發癌症資訊前,亦應核實資訊真偽,以免「好心做壞事」。

林嘉安續指,面對來自網站、轉載/分享的資訊,應小心過濾,患者或照顧者應先諮詢醫護人員。另外,辨別癌症資訊的真確性可從多方面考慮,包括資訊來源、內容是否全面、刊登或最後更新時間及關聯性等。

他又說,見醫生的時間不是無限,患者更需懂得善用各方資源,如政府、醫管局或認可的非牟利機構,見醫生時便可專注於在臨床情況及治療相關的事項。

戒糖餓死癌細胞說法不切實際

至於有關戒口及戒糖可餓死癌細胞的說法,林嘉安指出,胡亂戒口容易造成營養不均難以抗癌,而且身體並無機制控制癌細胞用糖生長,故純粹戒糖不切實際。另外,不少所謂「成功例子」或缺乏科學研究和臨床數據支持。他強調,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保持體力維持身體機能才是應對癌症的不二之法。

香港防癌會為患癌者提供支援及資訊

香港防癌會表示,一直為患者及照顧者提供詳盡的癌症資訊及無縫支援,其中香港防癌會與賽馬會合作的「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為癌症及照顧者提供一對一個人化的全方位跨專業輔導與支援,2021年9月至今已累積服務3,500個個案。

香港防癌會亦出版了「在家照顧癌症病人」及「走過驚濤駭浪——癌症病人照顧者全面手冊」,為照顧者提供可靠及實用的資訊。

另外,香港防癌會於每年12月第二個星期日都會舉行「香港癌症日」。「香港癌症日2023」將於今個星期日(12月10日)舉辦為公眾而設的專題講座,為癌症患者、康復者及照顧者提供實用資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