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是各種疾病的開端,發炎讓身體免疫力下降,抵擋不住病毒細菌的侵害。腸道是身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健康的腸道能減少慢性發炎。台灣京禾中醫診所院長陳俊如在大紀元《健康1+1》節目中教授如何透過飲食,增加腸道健康,改善發炎體質。

很多疾病的根源都來自於身體的慢性發炎,肥胖症、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都跟慢性發炎脫不了關係。但是引發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高壓生活、睡眠品質不佳、攝入不健康的油脂、抽煙、酗酒,都有可能誘發慢性發炎,引發免疫力低下。

加上日常生活隨處充滿了病毒及各種微生物,當身體特別疲倦、睡不好時,免疫力比較低,白血球及其它防禦細胞不夠強壯時,就容易造成一些疾病,如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鼻子過敏,或是嚴重的免疫反應,像是關節炎、血管栓塞等。久之當身體無力排除掉入侵者時,就會形成腫瘤細胞,變成癌症。

四類型人容易發炎

陳俊如表示,從中醫角度看,有四類型人最容易產生慢性發炎:

1.血虛氣虛:

時常感到疲勞倦怠的人,就是慢性發炎體質的基本類型。

中醫認為,氣是體內構成生命的「能量」或「動力」,而體內補充營養的物質泛稱為血。氣和血在全身循環運行,維持各組織器官的平衡和穩定,當身體出現氣血不平衡或不足時,可能會出現疾病等問題。

2.痰濕體質:

多屬有肥胖症的人,也可能有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及高尿酸等現象,是抵抗力比較差、容易被感染的類型。

3.氣滯體質:

承受壓力大、睡眠品質差的人,導致身體氣血循環不佳,加上常有鬱悶的情緒積壓在身體裏,久之也會讓抵抗力變弱。

4.血瘀體質:

血瘀就是血液循環差,導致當身體局部發炎時,吞噬細胞白血球沒有辦法及時抵達變病部位去消滅外來物,久了就在患部呈現瘀的狀態,也容易造成慢性發炎。

腸道是提升免疫關鍵

想減少慢性發炎,最重要的是腸道健康。陳俊如表示,腸道微生物是人體免疫力的根源,特別是小腸菌叢。當腸道不健康時,起防禦作用的菌數量就會減少,讓好菌無法跟壞菌抵抗,所以腸黏膜的健康與否,關係到全身。

《Nutrients》期刊202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綜述提到,由於70%至80%的免疫細胞存在於腸道中,腸道微生物群、腸道上皮細胞層和局部黏膜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相互作用。除了腸道中的局部黏膜免疫反應外,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腸道微生物群也會影響全身免疫。

想要改善腸道健康,首先就是要讓腸道通暢,將不好的毒素透過腸道排出體外。陳俊如提及此前幫年近80歲的父親10天內消去臉上老人斑的案例,當初給父親開的中藥只是用來調理腸道,卻意外淡化了老人斑,可見腸道順暢排毒對身體的重要性。特別是痰濕體質的肥胖者,更需要腸道排毒。

陳俊如介紹說,中醫有「汗、吐、下」三種治療方式,將體內不好的毒素、代謝產物排出體外。汗法就是流汗,比如感冒發燒時,透過大量流汗的方式,讓體溫回到正常狀態。吐法就是從口中把不好的物質吐掉,現在比較少用。

目前比較常用的是下法,下法有兩種。一種就是透過腸道將體內不好的物質排掉。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腸道蠕動功能不佳,造成排便間隔過長或排便不淨,令體內堆積過多的膽固醇等物質。把每天吃進去的東西排出來,才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另一個是透過膀胱的排尿系統,將尿素及腎臟的一些代謝產物排出體外。

七種方法提升免疫力

陳俊如推薦透過五種飲食,幫助提升腸道健康,增加免疫力。

1.高纖蔬果

高纖蔬果是重要的益生元來源,腸道中的好菌需要益生元幫助培養,多補充高纖蔬菜及水果,可以促進腸道健康。陳俊如提醒,吃高纖蔬菜水果時應多補充水份,因為這些不溶於水的纖維累積太多,容易令糞便結塊不容易排出,因此配合補充水份更有助於排便。

2.原型穀物

澱粉類的膳食纖維也是對腸道健康很重要的食物,建議選擇五穀米、十穀米這類原型穀物為主。其中含有的水溶性纖維,不但可以幫助養腸道好菌,更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增加排便量。

3.中藥

中藥來源於大自然,其實也是益生元,也就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醫書古籍中早已總結出,哪些藥材能養護哪些臟腑的好菌,例如養腸胃的藥材包括白朮、山藥、茯苓等,還有一些藥材如山楂、陳皮,可以幫助腸道消化吸收。

今年4月發表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上的一項研究綜述指出,山藥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活性,還有胃腸道保護、腸道微生物群調節、治療心臟病、降血糖、抗腫瘤等作用。

中藥方劑參苓白朮散(Shen-ling-bai-zhu-san,SLBZS)的主要成份包括白朮、茯苓、山藥。2021年發表的一項針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模型的實驗發現,參苓白朮散透過減少宏觀和微觀結腸損傷、增強抗氧化能力和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可以改善結腸病變。

4.優質油脂

長年被推薦的健康飲食「地中海飲食法」,最重要就是攝取優質油脂,如橄欖油。如果喜歡煎炒等高溫料理方式,陳俊如建議可用玄米油或苦茶油來代替,這些油不但耐高溫,而且含有抗發炎成份,相較含有飽和性脂肪酸的動物油來說,相對比較健康。

5.魚油

魚油對心血管疾病有幫助,可減少心血管阻塞的風險,還可以起到抗發炎的作用。建議應選擇沒有被海洋重金屬污染的深海魚油。

針灸是另一種改善腸道的方法,通過專業的中醫師來幫你做診斷和針灸,可以改善身體的氣血循環,也能調理腸道健康。

中醫發現,經絡是人體能量運行的通道,負責輸送氣和血到全身,它們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內臟通過經絡與身體各個部位相連,經絡上一些有特殊作用的點稱為穴位,通過針灸、推拿等刺激相應的穴位,就能夠治療相應臟腑的疾病。

透過運動減壓,對於提升免疫力也是必不可少。陳俊如建議,對於平時處在高壓工作環境下的人,可以將腦袋放空慢跑半小時,有助於放鬆大腦和身心。運動時很多的想法、靈感,也可能會浮現出來,即使只是散步、去公園看花草和小動物,或是透過靜坐、冥想,都是幫大腦紓壓、改善內分泌系統的好方式。

以上提到的草藥中的一些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很多都可以在保健食品店、亞洲雜貨店買到。但因每個人體質不同,請同專業醫師諮詢具體治療方案。◇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