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帶一路」倡議已滿十年,經濟學家分析,中共試圖透過一帶一路創造以中國為首的新雁行體系,擺脫西方制定的規則,成為規則制定者,並擴展人民幣國際化空間。但10年過去,政策完全未達預期,所謂的新雁行體系,也只有自己在飛,其它的雁都飛走了。
國策研究院19日舉辦中共「帶路戰略」十年總檢討座談會,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從經濟角度分析一帶一路執行成效與影響。他表示,中共推動一帶一路的三大經濟戰略目的,分別是擺脫西方訂定的規則,從「規則接受者」轉為「規則制定者」、發展出以中國為首的「新雁行」體系、擴展人民幣國際化空間。
李鎮宇表示,中共10年前推出這項政策時,是想仿傚1970年時以日本為首的東亞經濟分工體系,建立以大陸為首的「新雁行」體系,並拓展人民幣的國際化空間,但從結果來看,「效果蠻有限的」。
他分析,當年日本是帶著技術與部份資金,去亞洲四小龍等國家找較為便宜的勞力,與當地的公司、資金合作,協助發展中國家進行產業升級、創造當地就業機會與投資機會,所以有很多國家跟著日本跑,因而發展出了雁行理論。
他說,但大陸執行方式是帶著大陸企業、員工到它國,並要求它國和大陸銀行借錢,創造的就業機會和利潤都創造給了大陸,留給對方卻是債務比較多,「只有自己在飛,其它雁都飛走了」,一開始可能很有吸引力,但參與一陣子後發現不僅無利可圖,還讓債務問題更加嚴重。
李鎮宇說,中共一直說一帶一路對經濟發展有巨大推動效果,但2013年推動時,聲稱福建、新疆將最為受惠,後來又點名沿海的山東、江蘇、浙江、廣東與海南也會受益,但十年過去,除了福建從經濟排名第11名上升到第8名、新疆從25名提升為24名之外,其它省份都沒有改變,進步有限。
至於參與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李鎮宇表示,統計一下一帶一路核心25國過去十年的經濟增長表現,平均經濟增長率(GDP)為2.39%,而不包含中國大陸的全球新興市場則為2.42%,比參與一帶一路國家表現還好,所以若要說中共一帶一路有助於拉抬它國GDP,從數據上「完全看不出來」。
他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沒有像2013年時那麼強勁,近日卻傳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未來平均每年達2兆美元,這數據高得驚人,因為目前這些沿線國家的GDP加起為11兆至13兆,等於這些國家未來3年甚麼都不用做,光靠基建GDP就有15%,反觀中國大陸一年只剩5%,「你覺得下面的人民會怎麼想?」
至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經濟目標,李鎮宇認為仍有一大段距離,最大的問題是人民幣並不是自由流通的貨幣,因此造成「不鼓勵持有人民幣」的結果。即使企業跟中國交易時以人民幣結算,然而左手拿了人民幣,右手就換成美金。
他說,如果沒有讓人民幣自由流通,而是藉由強推的方式讓人民幣國際化在一帶一路國家實現,這樣的難度是很高的。#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