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醫學院今日(2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結果,發現手術方案能顯著降低「阻塞性睡眠窒息症」(OSA)嚴重患者的動態血壓,但對病情較輕者卻沒有同樣效果。另外,在術後增磅會削弱手術對降低血壓的成效,所以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及控制體重,對管理病情同樣重要。

中大醫學院指出,OSA是一種兒童常見疾病,亦是年輕人血壓上升、甚至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因素。過往有研究估算,本港約5%小學生患有OSA,常見症狀包括打鼻鼾、夜汗、睡眠時張開口呼吸等。而腺樣體或扁桃腺脹大是兒童罹患OSA的常見成因,其中手術是治療的首選方案。

中大醫學院進行全球首個隨機對照研究,以評估手術治療對改善OSA兒童患者動態血壓的成效。臨床研究招募了109名疑似患有OSA而向胸肺及睡眠科求診的6至11歲兒童。他們全都並非肥胖,獲安排接受睡眠測試及耳鼻喉科醫生檢查。

研究人員分別在開始研究時及參與研究後9個月,為參加者記錄日間、睡眠期間和24小時平均動態血壓。參加者在研究中被隨機分配為「及早手術干預組」(手術組)和「謹慎監測組」(監測組)。研究人員亦按參加者的OSA嚴重程度,分析他們的數據。

結果發現,手術治療明顯較謹慎監測更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其中嚴重OSA患者睡眠時平均每小時阻塞性呼吸暫停次數,由術前的平均23次減少至術後僅4次,顯示大部分個案由病情嚴重轉為輕微至中度病情。手術亦有效降低嚴重患者在睡眠期間的舒張壓,能反映他們血壓指數與同性別及身高人口血壓平均值差距的「Z分數」,在術後錄得最大跌幅。病情較輕的患者卻沒有此效果。

不過,手術組患者的體重指標(BMI)較監測組的錄得較大升幅,並同時錄得日間收縮壓上升,反映術後出現體重增加,會削弱手術對改善血壓的成效。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副教授陳晶晶分析指,OSA兒童患者手術後體重增加,可能與身體康復後減少了因睡眠時呼吸困難而出現的能量消耗有關。由於BMI增加會削弱手術降低血壓的成效,單靠手術治療不足以有效管理OSA。她建議家長在患者術後要留意孩子體重,醫生亦應為患者提供體重管理的建議,例如在術後如何維持健康飲食及恆常運動等。

是次研究結果已在醫學期刊《Sleep Medicine》發表。@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