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崗學校位於灣仔半山司徒拔道,在玫瑰新邨以南及香港港安醫院以西,現時由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組成。學校由天主教道明會所創辦,校訓為:信守真理,以培養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公民及虔誠的天主教徒為目標。

玫瑰崗中學是一所資助的男女子中學,主要的教學語言為中文。2022/23學年,學校共開辦22班,中一及中二各3班,中四至中六均為4班。學校參加教育局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在99個學額當中,約三成六來自自行分配及重讀生學額,其餘六成四為中學統一派位,過半學生來自灣仔區,部份來自離島區,少部份來自中西區及東區。

學校聖堂──玫瑰崗學校小堂。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學校聖堂──玫瑰崗學校小堂。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玫瑰崗學校(小學部)是一所私立的男女子小學,教學語言以中文(包括普通話)及英文為主。2022/23學年,學校提供總數15班,小一至小三各2班,小四及小五均為3班,小六則有4班。學校是私立小學,全年學費接近50,000元。學校雖然在灣仔區,但因不在教育局之「中央派位」或「自行分配學位」之內,所以可自行決定學校的收生辦法。玫瑰崗中學是玫瑰崗學校(小學部)的聯繫中學,可為其保留最多四分一的學位。

玫瑰崗幼稚園是一所非牟利的幼稚園,並沒有參加免費幼稚園計劃。學校設有上午班和下午班,而沒有全日班,但同時為2至3歲的小朋友提供幼兒服務。幼稚園學費按年分10期收費,3至4歲班為接近34,000元,4至5歲班及5至6歲班各為31,000元,而2至3歲的幼兒服務,按年收費接近29,000元。

創立玫瑰崗學校的道明會,為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教會之一,由會祖西班牙人聖道明在1216年於法國成立,一直致力於傳道及教育事業,至今已超過800年。自1587年開始,道明會第一批傳教士來到遠東,最先立足地是當時華南首個外國人聚居地——澳門及菲律賓,隨後輾轉再到台灣、日本及其他華南地方。

直至1861年,道明會將當時在澳門設立的會省搬到香港,最初在中半山堅道設立會院,1907年搬往西摩道,繼續接待及支援會省在鄰近地區的傳教士。由1922年開始,道明會已計劃興建一所新的修道院以培訓傳教士,後來在1935年終於在玫瑰崗學校現址建立聖大亞爾伯修道院(亦名玫瑰崗哲神學院),在太平洋戰爭時收容了不少被拘留居民的家屬,到中國主權易手前後更收容了大批逃離中國大陸的主教及傳教士。

道明會有見中國主權易手後或會影響其修道院的發展,於是轉而前往菲律賓在1958年成立新的神學院,傳教士相繼前往菲律賓、越南及歐美等地。留在香港的江士林神父及其他神父,在1959年開始將修道院改為學校,名為「道明會玫瑰崗英文小學」,提供幼兒園及小學服務,共有13班及約500名學生。在1960年,江神父申辦中學部,原本只想收取男生,後亦覺得女生亦有接受教育的需要,所以在1961年正名玫瑰崗學校後,在1962年同時開辦男中部及女中部。

但要提供正式的教育服務,只是改裝修道院建築並不合乎教育條例和辦學需要,因此,一項興建可容納接近5,500名學生的大型校舍建築項目隨即展開。學校在和以景福珠寶創辦人楊志雲為首的地產發展商(眾人後來成立新世界發展),交換接近司徒拔道的三分二土地作興建玫瑰新邨後,現仍保留的新校舍在1963年落成時,建築費用為800萬元,接收接近2,300名幼稚園及小學學生。學校的第一批中五畢業生在1967年參加香港中學會考,1969年開辦預科,1970年成立商科部,當時總學生數目已超過 5,000名。

位於學校正門的校徽。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位於學校正門的校徽。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玫瑰崗中學在1982完全轉為資助中學,1999年由低年級開始實行合併男中部及女中部,真正做到男女共用同一座校舍、課程及上課時間表。小學部在2010年開始引入西班牙語作為標準科目,然後擴展至幼稚園及初中等。商科部在2012年完結。直至 2023年9月15日,道爾頓基金會和道明會宣布將兩校合併。在2024年起,道爾頓學校將接辦玫瑰崗學校,改名道爾頓學校(玫瑰崗),今年開始不參加教育局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由中一及中四開始逐年停辦,直至2026年完全停辦。最後,道爾頓學校(玫瑰崗)會將現時的玫瑰崗學校(小學部)及玫瑰崗中學合併,成為一條龍提供國際文憑課程的私立學校。

近年,玫瑰崗學校會在每年三月,以小學及中學簡介會的形式舉行開放日,予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預先報名參與。因小學率先引入西班牙語的關係,其開放日亦加入介紹西班牙語教學的元素,同時安排學生表演及攤位遊戲,及專車接載往返學校及灣仔港鐵站或其他香港主要地點。而中學的開放日,則和一般資助學校的入學簡介會相似,學校會安排參加者到禮堂參與講座,內容包括學校及課程簡介,升中選校及申請要注意的地方等,亦會安排專車接載參加者往返學校。

學校在60周年校慶時,掛在校舍外牆的海報。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60周年校慶時,掛在校舍外牆的海報。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而根據紀錄,玫瑰崗學校在1969年開始,就會舉行供校友及公眾等參與的10周年校慶開放日,之後亦會每 5 年舉行一次校慶開放日。以對上一次,在2019年3月所舉行的60周年校慶開放日為例,學校的中學、小學和幼稚園均全面開放,並在地下樓層設有不同的展覽、遊戲及打卡攤位,由老師及學生負責,設計予不同年齡對象的來賓參與其中。部份課室及特別室亦有特別開放,校友可以回來緬懷一返,其他來賓亦可順道參觀,在學校正門亦設有學校導賞團帶領定點遊覽。最熱鬧可算是下午在陳智思大禮堂內安排了的學生才藝及時裝表演環節,每節開場前等候進入禮堂的人龍排到樓梯以外。

學校在6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放在正門地下的打卡位。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6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放在正門地下的打卡位。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6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在新翼地下設有供公眾發揮的繪畫位置。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6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在新翼地下設有供公眾發揮的繪畫位置。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而在校慶開放日,最多校友會去懷緬的,亦最具參觀價值的,或是在玫瑰崗學校東側,幼稚園遊樂場旁的山坡上,一組花地瑪聖母及三位牧童的聖像。這組聖像的歷史比學校本身還要早,時維1950年6月,來自美國的道明會傳教士,原希望將這組神像運上中國,但因中國主權已易手而未能成功。這組聖像隨即轉送予香港的道明會,聖大亞爾伯修道院的聖母山於1950年9月祝聖啓用。往後,玫瑰崗學校每年均會在聖母山前舉行敬拜花地瑪聖母的彌撒。

由戰後修院時代過渡到學校年代的花地瑪聖母像及三位牧童。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由戰後修院時代過渡到學校年代的花地瑪聖母像及三位牧童。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而在2024年,是玫瑰崗學校創立的65周年紀念,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在今年已開始陸續舉辦,而萬眾期待,開放予舊生及公眾人士參與的校慶開放日,早已定於來年 (2024年)的3月23日星期六舉行,不知道這個學校「最後」一次校慶開放日,又會以怎樣的規模出現,又會怎樣介紹他們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呢?大家就要拭目以待了。◇

學校在6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放在小學部校舍的打卡位。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6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放在小學部校舍的打卡位。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6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攤位遊戲位置水洩不通。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6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攤位遊戲位置水洩不通。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6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禮堂設有不同場次的表演。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6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禮堂設有不同場次的表演。攝於2019年。(鄺嘉仕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