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號風球、破紀錄黑雨、山泥傾瀉等連環侵港,滿目可見新形成瀑布,包括黃大仙港鐵車站內、多處斜坡等,近兩星期基本上每天都是「雨」,Mr. Sunshine到底那兒去了?近日這場受「海葵」殘餘雨帶影響、長達16小時35分鐘的黑雨,不但繼蘇拉後進一步傷及香港經濟,更奪走了4人生命(港史上最多罹難者為1972年的六一八雨災:156死)。

據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曾發表的研究報告資料,一場黑雨保守估計可構成約6億元的經濟損失,包括商戶索償、車輛被浸壞、處理山泥傾瀉與水浸等費用、飛機航班延誤導致損失等。若然再加上港交所停市、大型活動取消、今次黑色暴雨時間特長等,損失將增之以倍算(停一天市已損失起碼40億元)。

「治水」兩字千古難題

水災不單發生在沿海城市(雖颱風與海嘯等均為沿海風險),其實只要有條河在附近亦隨時可以「好大鑊」。然而,自古為了近水方能活命,部落、民族、城鎮等,又不得不依河而建。

根據Marsh McLennan所發表的一份《沉沒成本:洪水的社會經濟影響》報告,其開門見山已警告洪水風險被低估並且正在增加,而「洪水的真正代價比我們意識到的要大」。內容提到,全球有多達22億人口面臨水患威脅,當中有近6億貧困民眾更身居高風險洪災區。

治水一直乃民族存亡的扼要國策,大禹就是因為治水成功而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可見「水」的份量。順帶一提,於2016年出刊的《Science》雜誌中的一篇研究論文證實了,大禹治水並非神話。南京師範大學地質學家吳慶龍(Wu Qinglong,音譯)及其團隊在透過對黃河沿岸、青海喇家(Lajia)遺址附近、黃河上游積石峽(Jishi Gorge)等多處作深度考古研究,發現在公元前1922年真的出現過一場大災難(前後加減28年)。

研究團隊根據找到的證據推測,黃河上游以西的山區,因雪崩落到積石峽口,生成一個人工大壩,阻止河流通過,河水開始填補峽谷,水位不斷上漲,住在下游的人們只看到黃河逐漸乾涸,渾然不知大災難即將來臨。大約九個月後,湖面漲到大壩的頂部,阻擋河水前進的主體轟然倒塌,洪水每秒鐘流量為30萬到50萬立方米,這樣的速度足以沖刷到下游2,000公里。

美國普渡大學的地質學家格蘭傑(Darrryl Granger)說:「這樣的速度相當於地球過去一萬年的最大洪水,是黃河最大降雨造成洪水量的500倍以上。」

遠在北非的利比亞,於本周遇上了一場比香港慘烈的水災,港市德爾納有近四分之一的市區「消失不見」了,地中海風暴引發洪水沖垮大壩奪走逾5,000生命。就在洪災前幾天,另一北非國家摩洛哥才發生猛烈地震,造成2,900多人喪生。

大陸的京津冀區域在8月初亦遭多年不遇暴雨,沖至七零八落,河北民眾不少賠上身家、性命,全因中共忽然洩洪所致,部份地方淹水深達6米。近日,本港所面臨日以繼夜的狂雨,亦直撲廣東省多地,如果把上述各地超級水災情況加起來,經濟失掉數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半點也不為過。

水災帶來的全球經濟傷害近年正在急速升溫(大紀元製圖)
水災帶來的全球經濟傷害近年正在急速升溫(大紀元製圖)

學懂與大自然共處

據EM-DAT與Our World in Data的資料庫數據,自1980年至2022年於全球共錄得5,279次洪水災難,而近十年的年均洪災為165.2次,比1980年至1989年的年均51.1次,多了223%,反映近年的極端天氣為地球帶來了更頻繁的洪患。

隨著洪水頻發,經濟損失亦顯然大幅增加,1980年至1989年的年均損失金額(單計損壞)為41.4億美元,而到了近十年則急升至年均392.6億美元,飆升了848%!可悲的是,當中只有12%買有保險,因此不少人在面對恐怖的洪災的同時,亦需獨力承擔財產上的損失,不少本已是窮人。

在別無選擇下,人類命運與極端天氣已經掛鈎,我們只好尋找風險管理方法。除了增加保險與築堤防禦外,據Marsh McLennan另一份名為《留在水面上:系統性應對提升中的洪水風險》報告,團隊給民眾與政府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包括於社區組成小隊專注探究與防範風險;透過科技工具「提早警告、提早應對」;保險公司鼓勵投保者加強防洪設拖,並給予獎勵;都市基建加入「水處理」設計;推出環境影響債券(Environmental Impact Bond),若項目表現理想,投資者將獲額外回報;極高風險城鎮或需準備搬遷,如印尼去年通過議案把首都由雅加達轉至努山達拉、越南在過去20多年已遷徙逾百萬家庭住戶。

所謂「欺山莫欺水」,而大自然亦有它自行運作的規律,日復日、夜復夜,人們也許會認為極端天氣變幻莫測,但實際可能一切有序。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Respect The Nature,找個方法與大自然共存。◇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