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新界東醫院聯網質素及安全部服務總監庾慧玲、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鍾健禮、根源分析委員會主席霍泰輝。(劉駿軒/大紀元)
(左起)新界東醫院聯網質素及安全部服務總監庾慧玲、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鍾健禮、根源分析委員會主席霍泰輝。(劉駿軒/大紀元)

一名有先天性心臟問題早產嬰,6月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救治時,強心藥的輸注管活栓沒有開啓,嬰兒同日稍後離世。醫管局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調查事件經過。醫院昨(10日)收到委員會的報告,今與委員會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

為嬰兒輸注藥物時,藥物會從左邊儀器的針筒中,經管道及右方的活栓,再輸送至嬰兒。是次事故原因為活栓沒有開啟。(劉駿軒/大紀元)
為嬰兒輸注藥物時,藥物會從左邊儀器的針筒中,經管道及右方的活栓,再輸送至嬰兒。是次事故原因為活栓沒有開啟。(劉駿軒/大紀元)

委員會主席霍泰輝說,嬰兒本身情況嚴重,事發時要增加強心藥份量,但負責的護士疏忽,沒有開啟管道活栓,形容該護士「看到等於沒有看到,視而不見,學名你可以叫作『無視盲點』」委員會調查發現,該護士已經做足指引要求,包括檢視藥物濃度、病人是否正確的病人、輸注管是否暢通,「但是做了後都是有疏忽,(管道)都是開不到,這間中會發生,雖然很少見、很罕見 」。霍補充,事發時嬰兒剛剛轉藥,護士緊張藥物濃度,是令護士分心的原因之一。霍又表示,從事幾十年新生兒深切治療部,第一次見到因為活栓無開,令嬰兒得不到藥物。

至於為何輸注儀器於數十分鐘後方發出警報,是由於儀器有局限,當輸注份量很少時,要長時間才能激活警報系統。

輸注管的三路活栓。(劉駿軒/大紀元)
輸注管的三路活栓。(劉駿軒/大紀元)

委員會建議醫護人員要用手檢查輸注管是否暢通,包括三路活栓的開關,及由兩名護士覆核使用高警戒藥物時的輸液管暢通,上述措施已經實施。另外建議提醒醫護人員輸注儀器阻塞警示的局限性,並與有關儀器供應商探討相關改進方案;探討可行方法以縮短觸發阻塞警示的時間,及探討更佳設計的三路活栓。

成因非單一 責任在醫院

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鍾健禮再就事件致歉,並稱會接納及跟進報告建議,昨晚已向嬰兒父母講述報告內容。鍾稱,事件並非由單一原因引發,醫院的指引並無提及要查核相關事項,亦有人員的人為因素、機器敏感度與醫護了解機器敏感度的限制,「最終醫院一定要負責」,正嘗試調整儀器至有適合敏感度的方法,並正尋找有更好設計的活栓。

意外發生時有兩名醫生及兩名護士負責搶救,鍾稱其中一名負責換藥的護士,在7月因壓力大辭職,對方亦明白之後或要負上人事責任,鍾補充,該護士在調查中並無逃避,主動參與。另外3人則已經復工。@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