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去年通過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正在改變美國汽車業產業和供應鏈,吸引多家知名車廠在美設置電池廠,並且結合盟友使得競爭延伸到礦業之爭,目的是打破中共在電池製造產業的優勢地位。
政策補貼帶動美國汽車行業投資風潮
近期,美國能源部貸款計劃辦公室向福特汽車旗下的BlueOval SK提供92億美元的有條件貸款,該公司是福特和南韓SK On成立的合資公司,打算在肯塔基州和田納西州建設3座新的電池工廠,為福特電動車提供電池,2026年,預估電動車年產量達100萬輛。
消費者購買一台本土製造電池的福特電動汽車或休旅車,將有資格獲得《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中的購車補貼,最高可獲7500美元退稅。
看準激勵措施,加大在美投資,福特並非特例。彭博社報道,自從IRA推出後,美國已經宣布或在建的電池和電動汽車生產項目超過100個,總投資2000億美元。行業人士說,這是汽車行業百年以來,從沒有見過的投資潮。
若細看IRA的退稅補貼,分為電池礦物原料、模組兩個部份,前者在電池鋰、鎳和鈷等礦物原料上,規定40%以上必須在美國或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進行開採、加工或回收利用,後者在電池的實際生產地上,規定一半的零部件須在北美製造或組裝。美國車廠如果想要符合補助條件,採用中國製造的電池幾乎不可能。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告訴大紀元,美國IRA法案政策激勵下,電池產業逐漸從國外、特別是從中國,回到美國本土生產,包括密歇根州等原本汽車產業重鎮,近期迎來多筆投資計劃,對於重振美國汽車產業有相當助益。
「美國的目標不只限於發展鋰離子電池,而是希望藉由電動車的發展,帶動工業創新,並且推動再生能源、自動駕駛技術、汽車製造等產業。」
在相關激勵政策帶動美國本土汽車產業的同時,美國政府也在擴大解釋適用範圍。邱萬鈞解釋,除了墨西哥、加拿大等與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20國,以及與日本簽署關鍵礦產自由貿易協議,皆符合美國「友岸生產」(Friend-shoring)的概念,因此符合補貼範圍。
拜登當局誓破中共電池製造產業堡壘
過去十年,在北京當局的補貼政策下,中國企業在磷酸鐵鋰電池(LFP)方面,佔有全球大部份市場。SNE Research調查顯示,今年首季全球動力電池安裝量中,寧德時代加上比亞迪,市佔率超過50%,若加上其它陸廠,在全球前十大廠商中市佔規模達61%。
拜登當局從內閣官員到國會議員,都表示要打破中共在這方面的壟斷優勢。
密歇根州民主黨眾議員史提芬斯(Haley Stevens)將贏得這場電動汽車電池製造競賽,比擬為「21世紀的登月計劃」,稱國會須加大激勵力度,幫助美國發展自己的電池行業。
美國交通部長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近日也表示,美國必須採取措施,削弱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方面的優勢。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副研究員戴志言告訴大紀元,從成本結構來看,電池佔一輛電動車成本的30%~50%,從技術角度來看,電池不僅作為能量儲存、也扮演動力輸出的角色,因此是相當關鍵的零組件。
戴志言說,美國的補貼政策,相當於是從需求端拉動供應鏈回流,達到在地生產的效果。「IRA法案通過後,原先很多的電池廠不符合補助標準,逼使更多車廠到美國投資,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因為如果少了7500美元的補貼,或只能拿到一半,消費者的購車誘因下降。」
目前已有多家車廠與電池大廠承諾在美國投資磷酸鐵鋰電池工廠,包括南韓電池大廠LGES(LG Energy Solution)、挪威電池初創公司 Freyr、台灣立凱電攜手以色列化工集團ICL Group等,以及Tesla和 Rivian等其它公司也在考慮類似投資。
中企參與建造美國電池廠 遭質疑
今年以來,福特與寧德時代(CATL)宣布在美建造一座鋰電池工廠,引起不小喧囂。1月,維珍尼亞州州長楊金(Glenn Youngkin)稱此計劃為中國的「特洛伊木馬」,退出選址,工廠最後決定落腳於密歇根州,福特將以全資子公司方式擁有新廠,寧德時代承諾不參股僅授權技術,但仍遭遇兩黨議員強硬表態,要求嚴審。
6月20日,美國眾議院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4名議員前往底特律,對福特與寧德時代合作計劃表達擔憂,議員質疑寧德時代與中共關係密切,接受中國政府的補貼,才能削價競爭,擊垮美國同業。
戴志言說,中共過去花20年在電池產業上布局,但美國畢竟是一大市場,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戴志言認為,這會讓中國廠商開始面臨到一個難題,為了能到歐洲、美國生產,要不要也跟著美國政策去中化?需不需要擺脫與中共的關係?這個現象蠻有趣的,而且已在發酵中。
美國及盟友調整與電池有關的關鍵礦物供應鏈
中共長期瞄準全球關鍵礦產,在攸關動力電池的鋰礦產業也不例外,在「中國製造2025」設定的目標中,要求新能源車下一代鋰離子電動力電池領域,須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鏈。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共為了保持鋰礦精煉領域的領先地位,大舉囤積礦產權益。萊斯塔德能源和Benchmark統計,過去兩年,中國企業以45億美元收購近20個鋰礦的股權,這些礦產多數位於拉丁美洲和非洲。
中共大舉收購礦權的舉動,引起部份西方國家的反制,並開始建立不包括中企的供應鏈。
2022年全球第一大鋰生產國是澳洲,過去這些礦產幾乎全部銷往中國。近期,澳洲最大的獨立鋰礦生產商皮爾巴拉礦業公司(Pilbara Minerals)準備在距離鋰的開採地更近的地方對礦石進行加工,然後出售給美國和南韓等盟國。
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國智利4月宣布將鋰礦收歸國有。而鋰蘊藏量居世界第10位的墨西哥,去年也宣布將鋰礦國有化,並嘗試與中南美其它國家組成聯盟。
加拿大擁有許多關鍵礦物,如鋰、鈷和鎳等,鋰礦儲量在全球排名第五。政府正在尋求幫助生產商和加工商擴大生產規模、投資鋰礦提煉廠。
加拿大政府在為北美電池產業建立鋰供應鏈的同時,去年10月宣布限制外國公司參與「關鍵礦產」的生產,3家中企被要求剝離其在加國的鋰礦投資。
邱萬鈞提到,礦產的競爭已經不單純是經濟行為,牽涉到美中政治上的角力,「因為中國(中共)已經把經濟行為武器化了,特別是對鋰礦等稀有金屬的開採,引起西方國家的警覺。」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邱萬鈞說,在加州墨西哥邊境以北約40英里處的內陸湖泊索爾頓湖(Salton Sea),因為發現了大量的鋰礦,成了「鋰湖」,足以供給美國超過半數以上的汽車鋰電池的生產,帶來美國自給自足、同時與中共電池產業抗衡的新希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