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子宮內膜癌有新型聯合標靶免疫治療方案,專科醫生指新方案有助延長存活期。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促請政府當局加快將相關治療納入藥物名冊外,亦可考慮將其加入關愛基金的資助項目範圍內,以減病人沉重負擔。
子宮腫瘤是指生長於子宮組織的癌症,包括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其中子宮體癌的九成都是子宮內膜癌。醫管局數據顯示,十年間子宮內膜癌的新症增達七成,由2010年的713宗增加至2020年的1,186宗,在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四。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指出,子宮內膜癌的成因是排卵週期不規律或沒有排卵,令內膜細胞長期受女性荷爾蒙刺激,形成內膜增生的癌前細胞。這些細胞有可能進一步轉變成癌症。九成子宮內膜癌個案都會出現異常出血,如月經週期紊亂、經血量變多、停經後出血等,亦會有帶血絲和異味的分泌物。子宮內膜癌也有可能因為腫瘤壓迫造成疼痛,如下腹痛、解尿痛等。
潘智文續指,約九成子宮內膜癌確診個案屬早期癌症,約10%有遠端轉移,遠端轉移中的晚期個案,五年存治率只有約17% ,原因可能是晚期患者不適合進行手術,化療的成效又未如理想。因此,患有晚期子宮內膜癌的患者預後較差,存活期中位數只有約12個月。
臨床上約七至八成子宮內膜癌個案屬於非高微衛星不穩定(non-MSI-H)或錯配修復基因完整(pMMR)。這群患者如不適合接受放射治療、曾接受全身性治療後疾病惡化、無法接受根治性切除手術,便可使用新型聯合標靶免疫治療。當中的免疫治療藥物可透過抑制免疫系統中T淋巴細胞上的一種蛋白質(PD-1),來重啟免疫系統殲滅癌細胞的能力。而標靶藥物可針對多個靶點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血管生成,兩種藥物協同能更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有研究更發現,使用新型聯合標靶免疫治療的患者整體存活期化療有效延長約五成至18個月。潘醫生引述有關研究指出,參與研究的346位患者使用聯合標靶免疫治療後,治療反應率(ORR)超過三成,當中半成達完全緩解,疾病控制率約為七成。
74歲的陳女士 (化名) 在2018年確診子宮內膜癌並在同年進行手術,2020年後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至陰道穹及肺部。其後曾於加拿大接受化療,因病情惡化且化療毒性顯著故來香港求醫。2022年中她開始使用新型聯合標靶免疫治療,治療3個月後症狀明顯得到改善。病人的治療耐受性好,能夠進行所有日常生活的活動並維持生活質素,僅有輕度肝功能紊亂和消化不良(腹瀉)。而4個月後的評估顯示,病人的所有腫瘤部位均有縮小的情況。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指出,上述的新型聯合標靶免疫治療未納入現時醫管局藥物名冊內,有子宮內膜癌患者為上述治療花費大部分積蓄,期望政府提供資助。基金現促請政府除盡快將相關治療納入藥物名冊外,亦可將其加入關愛基金的資助項目範圍內,以減輕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面對的經濟壓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