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山荷里活廣場上周發生謀殺案,疑兇有精神病紀錄,據悉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需定期覆診。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兼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今早(5日)在一個港台節目表示,社會對精神健康服務的需求一直高企,建議當局大力推動公私營合作,讓地區康健中心可分流輕度精神病患者。

陳友凱指出,政府於2017年公布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已指出服務人手嚴重不足,惟至今未見明顯改善。他認為問題根源在於資源錯配,部分輕度精神病患者未必需要由專科醫生跟進,可交由地區康健中心或私家醫生協助分流,認為醫管局調配資源方面仍有改善空間。

陳續指,現時本港有三分一精神科醫生在私人市場執業,但公私營合作計劃談論已久仍未見積極實踐,建議當局加快推動公私營協作計劃,改善人手不足的問題。

疑兇於上周一(29日)曾接受社區外展探訪服務。陳友凱表示,理論上個案經理接觸病人約半小時至1小時,已很大機會可以發現到患者病情有轉變,但未知道當日是否有其他困難。

他又指,病人覆診時只能與醫生交談數分鐘,導致醫生難以得知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轉變,主要依賴社工、個案經理和家人與患者多溝通,了解患者是否有轉變。

陳友凱又強調,大部分患者都沒有危險性,雖然沒有具體數據,但香港7百多萬人口中,約數萬人有精神健康需要,相關暴力事件近10年只有兩、三宗,絕大部分患者都正常生活,不希望社會負面標籤精神病患者。

心理健康會總幹事程志剛日前表示,個案經理一般由精神科護士擔任,但在移民和退休潮下有人手流失,同時病人數目增加以致未能達標。他指出雖然近期個案經理和病人比例達到1:41,算是接近目標,但擔心隨著病人數目持續上升,人手未能追上服務需求。@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