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病變是全球三大致盲眼疾之一,會令患者出現視力模糊等情況。雖然大部份患者為長者,但本港最年輕的患者僅15歲,高危的群組為「大近視」、壓力大、三高人士等。本港最新數據顯示,脈絡膜血管增生(CNV)及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PCV)個案數字明顯上升,10年內增加超過1.5倍。香港眼科學會及香港眼科醫學院呼籲,任何年齡人士均不可忽視黃斑病變的風險,尤其高危人士,應定期找眼科醫生檢查眼睛。

市民要特別留意PCV

眼科專科醫生姚沛良表示,市民要特別留意在亞洲地區較常見的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簡稱PCV),患者的中央視野出現缺損、扭曲,眼底亦會大量出血,嚴重程度較高,22%至50%濕性老年黃斑病變由PCV引致。

市民亦應注意脈絡膜血管增生(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簡稱CNV),患者在黃斑區出現不良脈絡膜血管增生、滲漏或出血,若不接受治療,會有失明風險。其成因包括老年黃斑病變、脈絡膜受傷、深近視、眼內炎等,亦可以是原發性,即沒有特定發病原因,任何年齡人士均有機會患上。

關心黃斑健康教育日活動。(宋碧龍/大紀元)
關心黃斑健康教育日活動。(宋碧龍/大紀元)

三高長者易患糖尿病黃斑水腫等

姚沛良表示,一般市民經常聽到「老年黃斑病變」,主要影響長者,有乾性和濕性之分。前者較常見,主要由於黃斑區的感光細胞退化並積聚代謝物引起;後者則因脈絡膜血管增生所致,可在短時間內令視力急劇下降。

另一種長者較常患上的是黃斑前膜,即在黃斑表面增生一層纖維膜,隨着纖維膜不斷變厚及收緊,令下面的視網膜出現皺摺,造成影像扭曲。

至於患有三高的長者,亦容易患上糖尿病黃斑水腫,及視網膜靜脈阻塞黃斑水腫等疾病。

80歲的吳先生,在2018年12月底某晚,右眼突然視力模糊,視野中央一片漆黑。翌日他到急症室求醫,確診為右眼黃斑出血,由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引致,右眼視力僅剩約一成。醫生隨即安排緊急治療,包括往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

初期為控制右眼病情,吳先生需要較頻密接受注射治療,情況穩定後,注射次數便可減少,並定期覆診評估病情。經定期接受眼內注射藥物治療後,他病情好轉,視力顯著進步。

近年吳先生的左眼,亦出現PCV及黃斑水腫,眼科醫生隨即為他左眼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經治療後,左眼現已回復正常視力。

大近視及壓力大年輕人屬高危

黃斑病同樣會影響年輕人。以黃斑前膜為例,高危患者包括深近視、糖尿病、眼曾受創及曾患上視網膜脫落人士,他們容易患上黃斑前膜,嚴重甚至可出現黃斑裂孔,在黃斑區中心出現組織缺損。

至於壓力大、精神緊張人士,也容易患上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即黃斑區出現滲水及水腫情況,一般患者為約25至55歲男性。一些不良習慣,如經常長時間近距離閱讀,會令近視加深,深近視人士容易患上近視黃斑病變、黃斑裂孔、黃斑出血、脈絡膜色素層萎縮等眼疾。

最年輕患者僅15歲 籲戒不良習慣 高危人士每年檢查

另一眼科專科醫生賴曉平引述本港2011-2020期間九龍區的數據指出,PCV及CNV個案總數平均每兩年就有60%的增幅。每100名患有CNV或PCV人士,便分別有約6名CNV和1名PCV患者為50歲以下的年輕人,CNV最年輕的個案為15歲,每年有部份個案亦僅為20至30歲。

眼科專科醫生黃禮文指,生活中的許多不良習慣,是導致黃斑病變的元兇,提醒市民要控制近視、戒煙、均衡飲食、控制三高、太陽猛烈時需要配戴太陽眼鏡等。他表示,所有高危人士,包括「大近視」、三高、50歲以上人士,應每年安排由眼科醫生進行全面眼科檢查。@

香港眼科醫學院和香港眼科學會舉行關心黃斑健康教育日。(宋碧龍/大紀元)
香港眼科醫學院和香港眼科學會舉行關心黃斑健康教育日。(宋碧龍/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