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跨國投資銀行來說,不斷惡化的地緣政治環境,加上中共當局願為所謂的「國家安全」犧牲經濟的做法,使他們意識到,中國商業環境正快速惡化,在中國獲得高額利潤的時機已經過去。

據彭博社報道,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銀行,正在縮減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和利潤目標。銀行業高管表示,一些大銀行正考慮更大幅度的裁員。

報道稱,在中國的商業環境發生巨變後,高盛已修改了未來五年的計劃。摩根士丹利也決定暫時不建立在岸經紀公司,僅在衍生性商品和期貨業務上,投資了約1.5億美元。

知情人士表示,摩根士丹利正計劃進行新一輪裁員,最快本周就會影響到7%的亞太投資銀行家。今年早先,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也削減了中國地區的投資銀行家。知情人士說,去年中國佔摩根士丹利亞太地區投行業務收入的不足一半,而前幾年的比例約為60%。

這些舉措表明,華爾街巨頭正在改變。近18個月前,這些投資銀行還計劃與中國大型銀行競爭,希望找到更多本地人才來推動擴張。

然而,知情高管人員表示,對許多投行來說,他們已意識必須對中國市場進行根本性的反省,中國商業環境已經明顯惡化。

波士頓大學金融學教授Mark Williams說:「不斷評估這些變化,使得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成本更高,而回報卻低得多。」

Williams說:「全球投資銀行很容易受政治行動的影響,這些行動可能對它們的特許經營權和股東,造成實質性的財務損害。」

圖為高盛集團在曼哈頓下城的總部大樓。(STAN HONDA/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高盛集團在曼哈頓下城的總部大樓。(STAN HONDA/AFP via Getty Images)

多年來最大規模裁員

知情人士稱,雖然許多銀行正裁減全球人力,但在中國地區的裁員,是多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在經歷中共對金融、技術、私人教育、房地產等行業的多年打擊,以及影響深遠的清零封鎖之後,中國經濟仍步履蹣跚試圖恢復活力。

知情人士表示,自9月以來,已有超過100名以中國為中心的銀行家被裁員。此前將員工數倍增至超過600人的高盛銀行,已解僱了中國地區超過10%的員工。

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的發言人,拒絕回應彭博社的置評請求。

不斷蔓延的悲觀情緒

儘管,北京當局為了緩解自1990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放緩,已頒布數十年來最全面的金融服務改革,允許外企全資擁有保險公司、銀行、經理人和資產管理公司。然而,全球投行仍瀰漫著悲觀的情緒,因為中共國企在所有領域都根深蒂固,外企難以與之競爭。

Odeon Capital首席金融策略師博夫(Dick Bove)說,「中國的銀行完全主導了市場」,並且中企現在「很少需要美國的專業知識」。

近幾年,國際銀行為了擴張業務,在中國留下了巨大的風險敞口。據彭博社計算,這些銀行近年來花費超過40億美元,來增加或收購其證券和資產管理合資企業的控股權,以期未來增長。

截至2022年底,摩根大通、花旗集團、美國銀行和摩根士丹利在中國的風險敞口總額為480億美元,儘管已比前一年下降了16%。

2022年6月10日,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對面的外灘。(LIU JIN/AFP)
2022年6月10日,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對面的外灘。(LIU JIN/AFP)

地緣政治格局改變之下,華爾街巨頭越來越難取得平衡。隨著美國大選的靠近,中國政策勢必成為兩黨辯論的主題,這可能增加更多不確定性。

知情人士說,銀行高管正加強對信貸和市場風險的審查,向亞洲地區的高管提出有關流動性以及客戶可能遭美國制裁的問題。

香港大學金融學學者陳志武說:「華爾街銀行早就應把地緣政治風險考慮在內。」

「在未來五年裏,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情況是中國扭轉方向,回到真正的開放政策和市場改革,重振商業環境」,他說,然而他認為「這是一種極不可能發生的情況」。

各方各面都遇困境

彭博社指出,華爾街銀行在中國市場的各方各面都遭遇困境。首先,中企在紐約上市是過去幾十年來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但這在中共收緊上市規定後,幾乎已經枯竭。

同時,美國也要求中企符合會計規定,這使一些首次公開招股被擱置,並讓中共國企全面從紐約退市。

2022年,中國的海外股權交易額降至190億美元,與2020年和2021年的逾1,200億美元相去甚遠。

離岸債券市場,曾是滙豐(HSBC)和高盛等承銷商的重要收益,但在許多中國房地產公司違約之後,該市場已崩潰。

中企海外投資曾是諮詢費用的來源之一,卻也有所放緩。中企去年宣布的交易額只有440億美元,是2008年以來的最低值,與2016年2,330億美元的峰值相比,只是一小部份。

同時,外企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審查,中共擔心敏感信息外流,突擊檢查了為全球投資者進行盡職調查的諮詢公司。

以「安全」為由,中共還敦促國企逐步切斷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關係。最近,包括萬得資訊(Wind Information)在內,一些金融數據公司停止向海外客戶提供中國公司的詳細信息,更使外國投資者止步。

中國已不再是投資重點

據美國商會今年公布的一項商業環境調查,鑑於緊張局勢,中國已不再是大多數美國企業的三大投資重點。

包括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在內的投資者,已縮減了中國交易團隊,而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和太盟投資(PAG)等私募基金表示,已很難在中國籌集新資金。由於地緣政治風險,兩家加拿大養老基金最近也暫停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