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帝舜繼位
舜被舉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堯讓他代行天子的政務,攝政八年。
堯帝崩後,舜守孝三年。舜讓位給堯帝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有事不找丹朱而找舜。舜覺得天意所歸,於是,舜乃於正月初一祭文廟登天子位,建都蒲阪,國號有虞,崇尚紅色。
據《竹書紀年》,舜「即帝位,蓂莢生於階,鳳皇巢於庭,擊石拊石,以歌九韶,百獸率舞,景星出於房,地出乘黃之馬」,天下太平,千祥雲集。
帝舜繼位之初,景星出於房。房宿是東方青龍七宿之一。景星是瑞星,顯示帝王受命於天,人君有道,王者不私。
據《帝王世紀》,舜帝登基西王母來賀,「西王母慕舜德,來獻白環及玦,並貢益地圖。」
據《竹書紀年》:「九年,西王母來朝。」「獻白環、玉玦。」
臨行,西王母對舜和禹說:「我們以後還會見面的。」
舜即位後,舉賢任能,完善管理制度。任禹為司空,總攬百官;契為司徒,掌管教化;后稷主管農業;皋陶掌司法。
水患平息、九州連通,天下一統便擺到議事日程。進一步完善五刑,推行五典、道德教化,復位五信(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制定君臣禮制,並制定天下一統六條大綱及與之相應的統一曆法、四時,統一音律和度量。
德化有苗 禪讓大禹
轉眼間舜已八十多歲了,除了繁忙的政務,他還勤於修道,頗有成仙之志。但尚有兩件事未辦理。
第一件是傳位給禹。第二件事,就是三苗之國總不安定。以前堯時三苗作亂被平息,現在又恢復愚民、虐民的做法,反抗朝廷。帝舜不想把這麼一個不安定的天下移交給禹,想自己平治後再交給禹。
針對有苗氏族叛逆,禹請征之,舜曰:「我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而舞之,有苗請服。後遷三苗於三危。
降服有苗之後,重要的事情就是禪讓於大禹。
一天,帝舜見有五位老者在國門附近徘徊,只見他們鬚眉皓白,衣冠偉然。帝舜想起來:「前次隨帝堯在首山,有五老游河,告訴我們《河圖》將來,忽然化為流星上入昂,不就是他們嗎?現在又來遊戲人間,我不可當面錯過。」走向他們深深致禮道:「五位星君,難得又光臨塵世,幸遇、幸遇。」
那五位老者連忙否認。帝舜見他們不承認,也無可奈何,於是請他們到學堂的養老之所奉養。五老答應了。帝舜以師禮尊之,時常去向他們請教。
帝舜十四年,一日,帝舜與百官演奏《韶》樂,忽然天氣大變,雷聲疾震,大雨傾盆,狂風大作,大木拔起。殿廷之中,樂器四散傾倒。那些樂工舞人站立不住,伏在地上。帝舜依舊從容不迫地坐在那裏,一手抱住一座將要傾倒的鐘磬架子,一手執著一個衡,仰天說道:「不錯不錯,這個天下的確不是我一個人的。」說著,徐徐站起,將鐘磬架子和衡都安放好了,整肅衣冠,向天禮拜,心中暗暗祝告道:「皇天示警,想來是為這個天下的問題,但是我決不敢私有,一定上法帝堯,擇賢而傳之。細察群臣之中,功德之盛無過於禹,現在敬將禹薦於皇天,祈皇天鑑察。假使禹是不勝任的,讓皇天風雨更疾,雷電更厲,以警我所舉之失當。假使禹是勝任的,請皇天速收風雨,另降嘉禾,我不勝迫切待命之至!」(《上古神話演義》,鍾毓龍著)祝告未畢,雷聲已收,雨也止,風也住。到得帝舜站起來,已漸漸雲開日出,豁然重見青天。
隔不多時,似煙非煙、似雲非雲的一股氣滿殿滿庭散布開來。又隔了多時,但覺那股氣漸漸聚起來,飛上天空,凝成五彩,日光一照,份外鮮明,美麗不可名狀。看了這種情形,大家齊叫道:「這是卿雲!」
帝舜此時,見天人感應如此之速,非常高興,於是信口作成一歌。其詞曰:
卿雲爛兮,糾婆漫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歌罷之後,群臣知道這種祥瑞都是帝舜盛德所致,大家都上前再拜稽首,恭和一歌。其詞曰:
明明上天,爛然星陳。
日月光華,弘予一人。
帝舜聽了這首和歌,知道群臣之意還是推戴自己,於是又作一歌,將自己打算遜位之意加以表白,使群臣得知。其詞曰: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時從經,萬姓允誠。
於予論樂,配天之靈。
遷於聖賢,莫不咸聽。
鼚乎鼓之,軒乎舞之。
精華已竭,褰裳去之。
歌罷,帝舜道:「今朕亦年八旬,戀戀於此,不求替人,是以天下為私,何以對先帝?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適才所見已有神示。」
帝舜像當年帝堯一樣,到河、洛祈求神示。帝舜齋戒沐浴後,率領群臣登壇,默默祝。祝罷,就在壇上恭敬待命。
隔了多時,忽見壇外有大物蠕蠕而動,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條五彩的黃龍,背上負著一個圖,長約三十二尺,廣約九尺。那龍來到壇上,將背一聳,圖已落在帝舜面前,隨即入水而逝。帝舜與群臣細看那圖,以黃玉為柙,以白玉為檢,以黃金為繩,以紫芝為泥,端端正正一顆印章蓋在上面,是「天黃帝符璽」五個大字。再將圖展開一看,其文字大意是說天下應該傳禹的話。
這時忽見那五個老翁又出現於車前。五老齊聲笑道:「現在知道帝遜位已確定有人,請從此辭,後會有期。」說罷,將身一舉,倏忽不知所之。隔了許久變成了五顆大星,整齊地排在天空,連成一條珠鏈,俗稱「五星聯珠」,是難得一見的天象。帝舜四十二年冬,霜降之後,草木仍舊青蔥,不凋萎,大家以為稀奇。禹道:「這是木氣太盛之故。」帝舜聽了,笑道:「該是應在汝身上呢。汝德在木。以前青龍出現,青色屬木,連年草木非常暢茂,亦是木的徵兆。這樣看來,汝可以代朕即位了。」
過了一段時間,又有祝融之神降於崇山。祝融乃火神,人們認為是由於木氣盛導致火盛。
帝舜知道這一系列事件的出現都是伯禹將興之兆。舜對禹說:「完成治水,有大功於天下。能勤勞於國,節儉於家,不自滿自大,德行美好。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
禹還要推辭。帝舜說:「天意如此,不要再推辭了。」帝舜擇正月上日,於神宗帝堯之廟禪位於禹,一切禮節都和從前帝堯禪舜一樣。
帝舜諄囑禹道:「要慎重對待你的大位,敬行人民可願的事。」
攝政後,禹商議恢復九州之制。大禹治水之時,已將九州之貢賦規劃妥當,現在受命攝政,先行恢復九州之制,再將從前所定貢賦之法頒發於諸侯。大禹這種辦法近乎中央集權。比帝舜的頒五圭璧等符信更進一步,那還是名義上之統一,如今不但名義上須受朝廷之統率,並且每年須拿出一定數量的貨物來供給朝廷。貨物的多少與種類都由朝廷指定,無可避減。諸侯是否服從朝廷,從前不一定看得出,假如他實際雖已背叛,而表面上並無表示,也只好由他去。如今每年須納多少貢物,貢物不到,即是背叛之據。◇(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