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聖母院」是世界著名的古蹟,該建築昔日慘遭祝融的意外事件也震驚全球,如今此事也被法國人改編成電影《巴黎聖母院:火海奇蹟》(Notre Dame on Fire),對於真實災難給予頗具張力的塑造,成為災難片題材的一部成功之作。在事件4周年之際,回顧當時的緊張時刻。香港戲院已在去年12月1日上畫。
電影簡介
故事背景為,在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國知名古蹟巴黎聖母院傳出火警,火勢迅速蔓延,讓這棟歷史悠久的人文聖地面臨全面焚毀的險境。而且該建築的價值不僅止於歷史意義,內裏還收藏了大量的珍貴文物,使火災可能造成的傷害進一步升級。能否及時終結這場重大災難,自然有賴巴黎眾多消防員的攜手合作。
不設男女主角 透過眾多配角推動故事
本片並非以紀錄片形式拍攝,但就故事詮釋而言,卻與許多商業電影有所不同。電影並未運用一般典型手法,安排男主角或女主角,透過其視角推進故事;故事過程中,不論是聖母院的工作人員、周遭的民眾、政府官員、執行救火行動的消防員、維持秩序的警方等,均能恰到好處地發揚自身價值,讓劇情在眾多配角的合力推動下,仍能得到流暢呈現。在敘事層面而言,能展現不落俗套之處。
有關火災發生前的平靜戲碼,《巴黎聖母院:火海奇蹟》亦能給予合理塑造,部分情節能活用聖母院本身為觀光勝地的定位,讓各國導遊帶觀光客參觀的情節,成為幫助觀眾了解事件舞台背景資訊的實用戲碼。部分情節則能透過天主教的宗教儀式,讓聖母院身為宗教場所的另一項舞台定位,得到基本詮釋。部分戲碼則能暫時以小配角為視角,延伸出聖母院正在進行維修工程的面向。諸多層面的刻劃,能幫助觀眾掌握故事舞台的諸多面貌。
諸多細節鋪陳 為火災發生埋下伏筆
對於火災事故如何發生,本片能透過諸多細節的安排,為重要轉折打下基礎。在故事的初期階段,不論是未完全熄滅的菸蒂、極為老舊的電線、一隻儼然起到微妙作用的動物、老舊管線的特殊情況等,諸多元素的不斷堆疊,均能有效渲染危機四伏的氛圍;當下場景分鏡與特寫鏡頭的運用,亦能有效抓住觀眾的目光。儘管在敘事上仍保留一定想像空間,但就氣氛營造與劇情鋪陳而言,足以讓火災的發生顯得較有合理性。
事故的發生,自然是《巴黎聖母院:火海奇蹟》的重頭戲。此類面向在初期階段就能有足夠的戲劇張力,從工作人員注意到異常狀況起,不論是設備的示警作用、工作人員的實際勘查與判斷、建築物本身所帶來的麻煩,還是過程中潛在的曲折,均能以實際情節深化緊張感。疏散民眾這類必然面向,亦能得到妥善運用,透過一位孩子的動向,適度營造戲劇張力。
對於災難消息的傳出,電影的闡述面向也稱得上較為多元,除了工作人員的視角外,一般民眾的視角同樣在過程中成為有可塑性的面向,讓生活中的常見舉止,成為消息逐漸傳開的合理來源;官方單位最初接到消息時的可能反應、消息尚未明朗時相關單位的態度、一般事件潛在的干擾作用等,諸多面向的加持,均能讓資訊傳遞這類面向,得以具有合理觀賞性。
消防隊的出動,自然是本片的重要看點。而預告片所明示的交通不順暢,便成為刻劃戲劇張力的絕佳來源,相關情節的詮釋亦不會流於單調,除了塞車這種常見面向外,馬路上可能的各類潛在干擾,均能成為營造戲劇張力的絕佳來源。諸多元素的運用,能讓消防隊趕往聖母院的過程,得以有波折不斷的效果。
法國消防隊救火 得到良好刻劃
消防員抵達現場後的諸多情節,《巴黎聖母院:火海奇蹟》則仍以建築物為基礎創造波折。過程中,漫長的螺旋階梯、任何一道門的存在,諸多建築元素均能有效體現救火任務的難題。而火災本身所帶來的挑戰性自不在話下,極高的溫度所帶來的風險與破壞力、煙霧迷漫造成伸手不見五指的視覺阻礙,都能讓戲劇張力得到保證。火災本身也在視覺上得到良好展現,不論是濃煙不斷冒出,最後演變成熊熊大火,還是強烈風勢對火災造成的直接影響,都為作品帶來震撼效果。
消防隊這項故事要角,亦得到合理詮釋。眾多消防員陸續抵達、基層消防員到高級指揮官各自發揮良好作用,能有效營造救火英雄們眾志成城、頗具使命感的良好氛圍。諸多消防設備的運用,也能成為刻劃觀賞性的來源,部分設備對一般民眾而言較難有機會實際目睹,能創造視覺上的新鮮感;部分設備固然較為通俗,但能藉著水壓是否足夠,為相關戲碼適時增添張力。
除了設法滅火外,搶救珍貴文物亦是這場意外事故的重要面向。聖母院所收藏的眾多法國國寶,平時的存放自然都有著極為嚴格的管理,絕非一般消防員有能力獨自搶救,這也讓相關戲碼得以顯得更有挑戰性。文物總管的戲碼,也因此成為頗具觀賞性的故事支線,事發時他人不在聖母院,其設法趕到現場的過程、抵達後的新難題,均能營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曲折效果,使電影的娛樂性與緊張感得到保證。
重大災難發生,自然免不了政治人物的親自坐鎮,《巴黎聖母院:火海奇蹟》也包含此類面向的內容。較特別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在片中實際登場,相關戲碼為真實影像的實際運用,能為電影適時增添一定的歷史性,而非全然屬於藝術創作層面。
法國民眾齊心禱告 營造正面氛圍
如何順利滅火,自然是電影的最終高潮。此類面向的詮釋亦稱得上飽滿,一開始能透過指揮官的視角,營造面臨重大抉擇的氛圍;此後能輔以基層消防員的視角,讓實際的滅火計畫能以較有戲劇效果的形式浮上檯面。此後的實際行動,亦能透過火災環境的險惡,為消防員的命運創造變數,使戲劇張力提升。眾多法國民眾的齊心禱告,則能為關鍵行動渲染正面氣氛,讓行動的成功,得以有著向神誠心求助終獲回報的良好氛圍。
《巴黎聖母院:火海奇蹟》對於真實災難給予飽滿詮釋,不論是事故的發生、火災的破壞力,還是消防員在搶救上面臨的挑戰,均得到合理刻劃;不安排男女主角的特殊架構,亦不影響敘事的流暢性,足以讓以真實事件為基礎的故事,在影視層面上具有良好水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