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何拿捏管教孩子的方式?訓斥方式與表達方式有甚麼技巧?怒氣湧現時又該怎麼辦?教養孩子是條長遠又辛苦的道路,不需要獨自埋頭苦惱,本書從生活習慣、教育觀念、溝通、心態等多角度提供解說與提案,為親子找到良好、健康的相處模式!

毒親究竟是甚麼樣的父母親?

令孩子心生恐懼 令孩子感到恐懼的4種虐待

毒親的典型事例有3種,過度刺激孩子的「恐懼心」、「愧疚感」與「責任心」。接下來會分別針對各個項目進行說明。

首先是「令孩子心生恐懼」,這可與所謂的虐待畫上等號。不知是否因為新聞所報道的虐待案大多情節重大的緣故,大眾往往認為虐童乃罕見案例,不過根據厚生勞動省所發表的令和2年度兒童虐待諮商受理件數實則超過20萬件,而且年年增加。虐待可大致分為以下4種類型。

❶ 心理虐待

❷ 身體虐待

❸ 疏忽照顧(放棄撫養)

❹ 性虐待

在這4種類型中,比例最高的是❶心理虐待,佔了整體的六成。具體來說,像是高分貝地怒罵「你就是甚麼都不會」,或是「不聽話就不給你飯吃」這種語帶威脅的態度,即屬於言語虐待。

即使是半開玩笑的說詞,例如「要是壞人把你帶走就好了」、「其實你是從別的地方撿來的」,孩子也會因為無法分辨真偽而感到無比恐懼。

此外,「當初就不該生下你」這種話,會在孩子的心靈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痕,直到長大成人後依然無法忘記。諸如此類輕視,以及無視孩子存在意義的言論,就是很常見的心理虐待。

不只如此,又如「你為甚麼沒辦法像哥哥那樣啊」、「再這樣下去你會跟姊姊一樣沒用喔」等,拿手足做比較的行為也屬於心理虐待,而且這樣的情形其實意外地多。夫妻吵架到上演全武行,抑或父母親情緒不穩定讓孩子目睹割腕的景象,全部都是心理虐待。

把孩子關在外面也是一種身體虐待

❷身體虐待亦即透過毆打、踹踢等對孩子暴力相向與造成危害的行為,約佔整體件數的25%。

毆打、踹踢,以及用滾燙熱水澆淋孩子等行為,已是情節重大到足以登上新聞版面的程度,然而,在寒冷時節將孩子關在外面或儲物櫃內也屬於身體虐待。這是很常見的管教方式,我想應該有不少人認為自己並未對孩子拳打腳踢,而不知曉這其實也是一種虐待吧。

是否總是被手機綁架?

❸疏忽照顧(放棄撫養)約佔整體的15%。不提供必需的飲食與衣物是相當典型的疏忽照顧事例,不過,像是將孩子留在家中或車內自顧自地外出,或者是明明孩子生病受傷卻不帶去就醫,這樣的行為也包含在內。

帶孩子去醫療院所看病,對有些家長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會乾脆不將孩子的病痛當作一回事,覺得「忍一忍就過去了」、「睡一覺就會好」,而不肯前往求診。即使實際情況不是很嚴重,孩子也會認為「明明我這麼難受,爸媽卻不聞不問」而感到受傷難過。

此外,近年來逐漸引發大眾熱議的則是父母沉迷手機的問題。家長因為長時間玩手遊或流連社群網站,就會忽略孩子的各種感受與需求。父母親只顧著滑手機,對孩子棄之不顧,據悉即為演變成疏忽照顧的前兆。 

家長本人也未有自覺得性虐待

❹性虐待是指,父母對孩子做出猥褻行為或進行性侵害。這是相當令人憤慨的惡行,據悉約佔整體虐待案件的1%。以比例來看雖然很少,但有鑑於孩子遇到這種事時難以主動說出口,以及幼兒根本不曉得甚麼叫做虐待,故可研判實際件數應該更多,不只1%。

其他像是孩子明明不願意,卻逼其共浴,抑或父母洗完澡後光著身體在家裏晃來晃去,都是接近性虐待的行為。

這4種類型就是助長孩子恐懼的典型毒親作風。 

井上醫師的建議

有些虐待行為其實連當事人都不自知?!

聽到「虐待」一詞,大家往往會認為與自己無關,然而,只顧著滑手機而對小孩不聞不問、拿手足來比較,這些情況其實意外地多。長大成人後回顧孩提時代,才發現以前父母親的言行實屬虐待者亦所在多有。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典型毒親的事例之二 過份對孩子強調責任心
●典型毒親的事例之三 只得乖乖聽父母的話
●當被別人瞧不起 你是反擊﹖還是保持距離
<本文摘自《這樣的教養,有毒:精神科醫師詳解,終結父母也沒注意到的NG教養》,台灣東販出版社提供>#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