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研究表明,COVID病毒Omicron亞變體可能正在改變攻擊人體的方式,從感染呼吸系統轉向越來越多地針對大腦。
澳洲和法國的研究人員發現,與之前的BA.1亞變體相比,BA.5對老鼠的大腦和實驗室培養的人類大腦組織造成的損害要嚴重得多,可導致大腦發炎、體重下降和死亡。
該研究結果挑戰了通常認為病毒會演化成低致病性的觀點。
「與BA.1相比,我們發現BA.5分離株在K18-hACE2老鼠中顯示出更高的致病性,出現體重迅速下降,腦部感染和腦炎,並導致死亡。此外,BA.5對人腦器官組織產生的感染明顯高於BA.1。」一份研究手稿說。K18-hACE2是一種基因改造老鼠,被廣泛用於COVID-19相關的研究中。
該手稿由澳洲昆士蘭州QIMR Berghofer醫學研究所的病毒學家Andreas Suhrbier領導的團隊提供,已被上傳到預印本平台bioRxiv,並將接受同行評審,以便發表。
「這些結果表明,Omicron系並沒有朝著降低致病性的方向發展。」該團隊寫道。
其他專家對該研究有所質疑,認為該研究的一個主要限制是它基於老鼠模型,這可能並不適用於人類。
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Jin Dong-yan)告訴《南華早報》說:「他們說,所有的小鼠都死於BA.5的大腦感染。這顯然與我們所知的人類感染有很大不同。」
她說,普遍認為BA.5不會比以前的亞變體在人類中引起更多的大腦異常,並補充說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表示Omicron變體的致病性沒有增加。
11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說,BA.5似乎繼承了Omicron亞變體的致病性降低特徵。
多項研究表明,BA.5比其它Omicron亞變體更具傳播性,並且可以逃避之前接種過COVID-19疫苗或感染的人類免疫系統。該菌株已在100多個國家被檢測到,幾個月前是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的主導菌株。
BA.5也是中國的主導菌株。在中國,流通的兩個主要菌株是BA.5.2和BF.7,都是BA.5的亞系。中共國家病毒性疾病控制和預防研究所(CDC)所長徐文波周二(27日)稱,它們加起來佔全國COVID-19感染總數的80%以上。
最新研究的團隊認為,有充份證據表明COVID-19患者的大腦出現異常和感染。
他們發現,病毒可能通過嗅覺上皮細胞進入老鼠大腦,嗅覺上皮細胞是鼻腔內與感知氣味有關的特殊組織。實驗診斷結果顯示,被BA.5感染的老鼠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大腦深處的海馬體和下丘腦都受到廣泛感染。
所有這些老鼠在感染後五天內體重下降超過20%,隨後被安樂死。相比之下,類似的體重減輕現象在感染BA.1的老鼠身上只有五分之一。大多數感染BA.1的老鼠沒有表現出任何症狀,大腦中也沒有檢測到病毒。
研究人員說,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更好地了解神經入侵的機制。他們表示,即使呼吸道疾病對於Omicron變體整體來說不那麼嚴重,BA.5可能比以前變體顯示出上升的急性和長期神經系統併發症風險。#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