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嚴苛的清零防疫政策執行近三年後,驟然放寬,被大陸民眾指政策「說變就變」,是「拍腦袋」做出的決定,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倉促放開,政府準備不足,造成的各種亂象令民眾再次陷入慌恐不安。

據美國之音12月16日報道,上海市民認為,政府的決策像「賭氣」和「拍腦袋」。「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到重大幻滅」,26歲的石喬然(化名)說。前一次讓石喬然感到有點幻滅的是3、4月的上海,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封控。

他說:「感覺(政府)就像跟女朋友賭氣。女朋友說,你對我不好,你對我管得這麼嚴。那我就不管你了,撒手甚麼都不管了。賭氣一樣。」

石喬然所說的「你不讓我管」指的是11月下旬中國多地爆發的「白紙運動」,抗議「清零」封控。外界很多觀點認為,「白紙運動」直接促成了中共政府突然放棄「清零」政策。不過,也有人認為,習近平放棄清零是因為屈服於中國經濟的糟糕表現。

無論如何,石喬然說,很難相信這突然的轉彎不是政府中某些人「一拍腦袋」後做出的倉促的、不負責任的決定。

他解釋說,他不反對放開,因為放開是最終的趨勢,但是「現在絕對不是最好的時間」。「至少不應該在冬天,在流感容易爆發的時候。……沒有做好藥物儲備……甚至輿論宣傳也沒做好。你可以放開,但是,你不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放開。」

令石喬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政府在決定放開時為甚麼沒有做好充份的準備。「我都能想到的,政府裏的人會想不到?」

石喬然質疑,政府不是掌握大數據嗎?三年了,他們難道不能據此算出一旦管控放開後可能出現的大爆發、可能需要的ICU病床數以及可能出現的發燒藥供應量?

陳曉雅(化名)是上海一所高校的老師。面對政府疫情政策急轉彎,她的反應是,「早該放開了。其實,應該3、4月份就放開的。」

生活在合肥的退休教授文軍(化名)在微信朋友圈裏寫道:「我們小區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多達四家藥房,居然沒有一家能買到要買的藥,像(連花)清瘟膠囊、布洛芬這類藥品早就沒貨了。實體店沒有,就在網上試一試,結果可想而知。現在老百姓不是害怕放開,而是害怕放開後如何應對第一波。」

12月8日,文軍寫道:「這場疫情,我們忐忑不安地經歷了開頭,卻被突如其來的結尾搞得無比惶恐不安。」

生活在北京朝陽區的楊先生一向防護嚴密。在放開的第三天他就感染了新冠,想不出在哪裏感染的,發燒也買不到退燒藥。

楊先生說,他的太太趕緊出去買藥,但是發現「哪裏都買不到了。走到藥店旁邊都是大排長龍,需要至少一個小時才能排到前面」。

後來,他在美國的女婿通過公司在北京的辦事處給他寄了點藥,現在楊先生的病情已經得到了緩解。

楊先生的其他親友在一個星期不到的時間也相繼感染了新冠。楊先生在美國的女兒已經給他寄了退燒藥和維C泡騰片。

浙江杭州的許戈(化名)一直是堅定的「放開派」。許戈認為:「無論是『清零封控』還是『共存放開』,政府都沒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能。」

疫情政策放寬之前的三年間,中共官方一再強調堅持「動態清零」。放寬防疫後,中共喉舌發文稱,民眾要「做好健康第一責任人」。

石家莊公務員林先生(化名)近日對大紀元表達了對當局的不滿。他說,政府是不得已而放開的。嚴厲的封控已經導致了各種各樣的亂象,越封控感染的越多,它沒法再持續下去了,所以就放開了。

他說,但是放開後,政府又極端的不負責任。所以政府的做法是兩個極端,一個是極端封控,二是極端地放開。沒有科學的應對決策和措施,無論是封控還是解封,這兩種極端都是以踐踏人權和限制人的自由、以違法犯罪的方式來進行的,所以大家都是不滿意的。

中共官方12月7日拋出疫情防控「新10條」,包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無症狀感染者及輕症者可以居家隔離等。

接著,上海市官方放寬隔離要求,具備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也可採取居家隔離;12月13日零時起,除了特殊場所外,不再掃「場所碼」,也不再查「隨申碼」。上海市民表示,防疫放寬措施在短短幾天內密集推出,昨天還在要求的,今天就取消。

中央社報道,一名在滬民眾說,「你有發現防疫放寬都是省市間在搶誰放得多、放得快嗎?」

他說,先前封控防疫,比的是誰病例數最少、誰的防疫措施最嚴苛,層層加碼一刀切,中央說的根本沒人甩。現在比的是誰放得最寬、誰放得最快,「省市間好像在抄工作,我看你做甚麼,我也做」,「不要問有甚麼道理,這邊的硬規則就是『沒有道理』」。

「太魔幻了,前幾個月有密接、次密接都要居家貼封條隔離,現在忽然又說不可怕了。」他說,「一夜之間都不一樣了,這是魔都啊。」

對於毫無準備的鬆綁,民眾紛紛在網上發問:「有沒有人可以科普復陽是怎麼處理?」「買不到布洛芬挺著急。」「陽性康復後還有傳染性嗎?」#

(大紀元記者洪寧對本文亦有貢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