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經院25日指出,近期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揮出3記重拳,包括出口管制、晶片法案、「Chip 4」晶片聯盟手段抑制高端晶片在中國的發展;尤其美中關鍵技術脫鉤,勢必影響到下游產品及產業發展,造成供應鏈分流,技術相互依賴關係將重新洗牌,因此全球企業走向集團化、重視供應鏈安全就成為首要考慮。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書菲表示,從中共二十大後,美國了解中共正在建立更加集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美國認為中國是目前唯一企圖要重組國際秩序的國家。因此,美國對中策略主要有3大方向,包括投資美國優勢、與盟友合作以及與中國(中共)競爭。

楊書菲說,美中競爭成為全球聚焦的主旋律,已經讓技術供應鏈自組與重組,由過去的成本、效率考慮,轉變為講究基於安全、自主可控的供應鏈。她說,美國目前緊盯先進半導體、AI、5G、量子運算、生物技術等核心領域,盡政府行政與執法力量,讓少量技術作最嚴格管控。

楊書菲表示,原先出口管制僅針對華為、中芯等中國企業,現在全面覆蓋,加上限制美國人參與中國半導體研發、製造服務,以及由美國、日本、台灣、南韓組成的「Chip 4」晶片聯盟,對中國進行半導體的圍堵。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晶片法案其實已經造成骨牌效應,可以看到各國都在競逐補貼,推出自己國家所謂的晶片法,或其它優惠補助政策,雖然台積電、三星、海力士等知名企業獲得美國的一年豁免權,但對中國營運的策略一定也會有所改變。

楊書菲認為,美中關鍵技術脫鉤,勢必也會影響到下游產品及產業,造成供應鏈分流,進而改變整個技術規格及設計,而全球供應鏈重組也會造成數碼經濟的分化,可能半導體企業將被迫「以更高成本競逐更小客戶」,技術的相互依賴關係也會重新洗牌。

李淳:企業未來聚焦KYS 了解供應商 以掌握風險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行政總裁李淳指出,美國針對原產地規則,除了過去一年《削減通脹法》的立法,美國早在6月下旬通過《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只要產品有包含新疆原物料,例如棉花、番茄等,入境美國時,美國有權力要求出具未涉及強迫勞動的證明。

「很多業者抱怨,要如何知道自己的原材料是否涉及強迫勞動?」李淳表示,這也凸顯一項新的發展趨勢,金融業有一句行話「know your client(KYC)」,意即了解你的客戶,而未來生產的供應鏈管理,也推出了一個新的概念「know your supplier(KYS)」,企業也要了解自身的供應商。

李淳說,主要概念是希望在國際主要國家進行出口管制時,能降低尚未預料的風險,未來企業要逐漸掌握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才能知道是否涉及出口管制或優惠條件,這可以套用在半導體代工上。不過,供應商經過第二層以後很難掌握,也是現階段的一項瓶頸。#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