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唯一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經歷4年閉館後,將於明(24日)起對外重新開放。館內常設展覽經過大規模翻新,並加入更多多媒體互動裝置,冀為大眾繼續細說香港的海防故事。
常設展覽 史蹟徑景點增至24個
兩個常設展覽「香港海防故事」及「鯉魚門炮台」有別以往按時序展覽,更新後展覽以「主題式」演繹方式,展廳數目增至12個,分為6大主題「源、防、戰、軍、繫、蹟」,展出逾730件展品、近540張圖片,以及逾55個多媒體及互動裝置,當中包括全新的「香港保衛戰」沉浸式影片,場館內燈光會隨着不同情景轉色,增強觀眾體驗。
至於「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的史蹟點由16個增至24個,包括建在岸邊岩洞内的魚雷發射站、屹立山嶺上的鯉魚門堡壘、炮台及溝堡等。史蹟徑共有分為5條不同主題的路線,分別為「軍事建築及防樂設施」、「武備」、「戰爭故事」、「人工建置與自然景緻」和「館長精選」,各有不同特色,參加者可按自身興趣和體力等選擇遊覽路線。
抗日戰爭內容「加碼」 館長:冀展覽配合中學教材
過去博物館較少有抗日戰爭的歷史,展覽更新後加強展示抗日戰爭歷史,包括日本侵華、香港保衞戰等內容,以多角度呈現香港軍事歷史,以及軍事對本港社會各層面的影響,拉近公眾與軍事歷史的距離;同時增進公眾對現代戰爭禍害的了解,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何惠儀表示,希望博物館作為非正式教育場所,內容能配合現時的中學教材,使學生來參觀時幫助老師教學,讓學生更了解歷史。
採用新品牌形象 「山竹」打亂更新部署
更新後的海防博物館採用新品牌形象,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伍志和指,希望突顯海防博物館與山、與海、與軍事的獨特地緣關係,同時是本港獨一無二糅合自然與人文歷史景觀的博物館。他提到,海防博物館的新標誌融入軍事建築特色,利用「硬淨」的幾何圖案設計,中間留有一個長方形的空洞,代表機槍堡的「槍眼」,希望市民與當年軍人一樣從「槍眼」中觀摩世界。
2018年9月因受超級颱風「山竹」吹毀館內天幕等設施,需時閉館展開更新工程,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藏品及海防博物館)何惠儀表示,由於「山竹」突然吹毀天幕,打亂了博物館原本計劃的更新工程,由於修復工程複雜,加上受疫情影響,故一度延長工期,整個維修天幕工程花費約1,800萬元。@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