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戰爭的持續,歐洲能源危機加劇,而對俄羅斯能源嚴重依賴的德國,卻似乎要更加難熬,不但民眾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德國企業也都在紛紛裁員、外遷,那麼,德國到底有多依賴俄國燃氣呢?而德國政府,為了自保推出的能源補貼計劃,又為何讓歐洲的夥伴們不高興呢?同時,在西方各國資金紛紛逃離中國的時候,德國卻在逆勢討好中共,但是, 能撿到便宜嗎?德國情報局說,德國正在形成「痛苦的依賴」,那麼,德國的困境到底是甚麼呢?
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寒冬將至 童話國度的麵包爐卻要熄火
說到德國,如今,德國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麵包,對一些德國家庭來說,已經負擔不起了,而且,整個麵包行業都在面臨著危機。
大家知道,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通脹和能源危機正在席捲歐洲,而且,現在隨著冬季的到來,能源危機的影響也變得更加嚴重,尤其是歐洲的製造中心德國。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在上周五,10月28日公布的初步數據,德國10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了10.4%,超出市場預期,並且,這個數據已經達到了德國將近70年來的最高的通脹數字。
那麼,這麼高的通脹數據下,德國的經濟和民生情況如何呢?剛才,我們提到了德國人餐桌上的麵包,那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情況,就會有個直觀的了解。
目前,德國有七成的手工麵包店都配有燃氣焗爐,但是,燃氣的價格正在飆升。此外,製作麵包的兩種主要原料,麵粉和食用油,也因為烏克蘭港口的被封鎖而價格飛漲。
一位烘焙業的老闆認為,烘焙行業將經歷一段非常非常艱難的時期,並且,由於客戶越來越多的選擇打折商品,有些麵包店已經遇到了問題。德國新伊森堡麵包師協會的會長也提到,由於能源危機,一些小型麵包店正在考慮放棄經營。
我們看,一些麵包店面臨著關門停業,民眾連日常餐桌上的麵包都消費困難,可見這個能源危機和通脹,給德國民生帶來的傷害有多大,也可想而知德國的整體經濟情況了。
大家知道,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德國就陷入了兩難境地。在道義上,德國知道要限制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數量,否則,就是在變相地給俄羅斯輸送「砲彈」;但是,如果完全不買俄國燃氣,德國所面臨的,就是立刻會陷入能源危機,所以,要麵包還是要道義,就成了德國一個痛苦的選擇。
那麼,德國就這麼依賴俄羅斯嗎?
對!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今年7月公布的數據,2019年,德國家庭的住房能源有41.2%來自天然氣;2020年,天然氣作為德國工業的主要能源,佔比達到31.2%;2022年,在德國的電網電力生產中,有13%來自天然氣。
我們看,天然氣在德國的能源佔比中相當重要,而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德國有95%的天然氣來自進口,其中,又有55%的進口來自於俄羅斯。除了天然氣,在煤炭以及石油消耗中,來自俄羅斯的進口比重,也分別達到了50%和35%。雖然,在煤炭和石油上,德國可以在俄羅斯之外,找到其它的替代國家,但是在天然氣上就比較困難。
雖然有難度,德國還是有骨氣的在開始減量。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德國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比例,很快從55%下降到了現在的35%。但是,不幸的是,德國卻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價。
因為德國採購天然氣及其它能源的成本,正在直線飆升。德國聯邦統計局10月的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德國進口天然氣的價格指數,已經從2022年3月的不到400,飆升到超過600的水平。
雖然德國不希望在資金上支持俄羅斯,但是,因為天然氣價格上漲得太快太多,所以,德國即使減少了進口量,也不得不向俄羅斯支付更高的進口費。
曾有分析提到,在今年的前4個月,德國向俄羅斯支付了總共158億歐元的進口費,在金額上,是近10年來最高的,去年同期時,還只是99億歐元。
所以,德國目前的這種情況,確實是讓人鬱悶!
能源危機下 德企面臨裁員、遷離德國
除了民生部門,德國在工業上的能源使用量也是非常大,原因就是,德國是工業大國,也是歐洲的工業龍頭,也因此,德國的企業也不可避免的要為能源煩惱。
比如,兩個月前,德國汽車製造商梅賽德斯-奔馳已經宣布,公司在德國的天然氣使用量,將計劃減少50%,還提到,在必要時可以採用再生能源。最糟糕的情況,是使用石油代替天然氣。同時,像是寶馬集團,也正在加緊為可能出現的能源短缺做準備,寶馬集團在德國和奧地利的工廠中,營運著37個以天然氣為動力的發電、發熱設施,也在考慮改用當地的公用事業公司。
作為車企巨頭,儘管面對困難,但自身的優勢自然還是有更多資本來應對能源危機,但是,那些普通企業卻沒有更多的選擇,有不少德國企業,不得不選擇裁員或者是遷離德國。
9月份的時候,德國經濟研究機構IFO,對1,060家德國企業進行了一項調查,其中絕大多數是家族企業,調查顯示,由於能源價格上漲,有1/4的德國公司計劃裁員;有57%的企業表示,將會推遲投資計劃;還有17%的企業,打算完全放棄能源密集型業務領域。
此外,還有13%的德國公司,正在考慮停產;9%的公司考慮,將公司遷往國外;而有90%的公司,都希望提高產品價格來平衡能源成本。
我們看,不少企業這麼悲觀和艱難,這對於德國這個歷史悠久的工業大國來說,真的算是一場危機。
而且,最新公布的工業數據,也更加反映出,德企正在面對更加「悲觀」的前景。
10月標普全球(S&P Global)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從9月的48.1降到了47.1,而其中,德國的狀況更糟,PMI已經從9月的45.7跌到了44.1。這是疫情爆發之後,德國企業出現的最低值。大家知道,PMI指數如果低於50,就表明經濟正在萎縮。
德國的選擇
那麼,面對這樣的困境,德國政府肯定不會坐視不理,自然是要採取一些行動,來緩解消費者和企業在面對能源價格上漲時的困擾了,德國確實是有所行動。
在9月底時,德國政府宣布了一項價值2,000億歐元(約1,994億美元)的額外補貼計劃。但這個計劃一推出,就把盟友給得罪了。
補貼計劃的核心部份,是對天然氣和電力價格設定應急上限,限價和採購價的差額,由德國政府通過借款來買單。但是,法國和其它一些歐洲國家認為,德國這種獨善其身的做法,就讓其它國家,陷入到了更高能源價格的風險中。
對歐洲各國來說,面對近3年的疫情,以及供應中斷、通脹和能源危機的現況,政府債台高築,在經濟前景不明、衰退即將到來的預期下,各國政府都很難有勇氣再拿出這麼大一筆錢。
但是,對德國來說,確實又有苦衷,事實上,德國和其它歐洲國家,在能源構成結構以及能源來源上,還是非常的不一樣,比如德國和法國相比:根據法國生態轉型部2021年的報告,法國能源消費中,佔比最大的仍然是核能,佔到總量的40%,石油是28.1%,再生能源將近13%,天然氣只佔到15.8%。
並且,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只佔法國天然氣進口總量的17%,和俄國天然氣的歐洲最大買家德國相比,法國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度要小得多。
另外,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德國和西班牙兩國,計劃修建一條橫跨比利牛斯山脈的新天然氣管道,以替代俄羅斯的供應,但是,這項提議遭到了法國的反對,這也讓德國頗不高興。德國這邊的說法是,法國反對,是因為這條管道不符合法國擴大核能發電的議程。
危機之下,各國為了各自利益尋找各自的應對方法,出現摩擦也是難免,但是,不只剛才提到的補貼計劃,德國近期的一些其它舉動,也讓法國和歐洲其它國家感到不安。
大家知道,德國這一屆政府,在十個月前剛上台時,看上去是調整了對中國的策略,對中共趨於強硬。
但是,最近幾個月,德國做的事情,跟上半年的態度相比,卻有了很大的轉變。
比如,中共二十大一結束,德國現任總理舒爾茨就計劃開啟中國之行,這讓正在和中共脫鉤的歐元區憂慮不小,歐洲各國領導人都在擔心,中共會藉機挑起德國和鄰國的矛盾。
還有,10月份時,德國還做出妥協,允許中共央企中遠海運,可以購買德國最大港口漢堡港,24.9%的股權。而原本,德國經濟部是試圖阻止這項交易的,原因是漢堡碼頭是德國關鍵基礎設施的一部份,不應該由外國對手擁有。
而且,還不只是德國政府的態度變得模糊,德國企業也在做出不同於歐洲企業的選擇。我們看到,在中共與西方脫鉤的趨勢和能源危機之下,不少歐洲製造商,正在選擇轉移生產線去美國或是世界其它能源穩定的地區,但是,德國的巨頭們,卻反而是增加了在中國的投資。
比如,中國歐盟商會(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的主席就提到,儘管很多歐洲人離開了中國,但在華的歐洲企業並沒有離開,甚至排名前十的歐洲企業反而和中國的接觸更多了,這些企業,主要是德國企業,它們來自汽車、化工和機械等領域,因為,在這些企業看來,目前中國還沒辦法被取代,這些德企也只能留守,只能加強接觸。
可能確實是這樣,因為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就跟我提到,因為中國目前的經濟環境越來越差,他正在想辦法儘快處理國內的資產,包括廠房。原本他以為,經濟這麼差,房地產也不好,廠房不容易那麼快出手,可沒想到,剛一掛牌,就有一家代理德國龍頭車企業務的工廠上門買廠房,而且還要儘快買,這家代理車企說,德國車企讓他們承接業務的基本要求,就是必須要有廠房,否則就不能合作,而且,那家德國車企還打算要更多的投資中國市場。看來,德國企業真的是在逆勢而行。
我們從另一份研究報告也發現,儘管德國被西方要求撤離中國,但是德國經濟在2022年上半年變得更加依賴中國。
「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Economic Institute)的研究發現,今年前6個月,德國在中國的投資總額,大約有100億歐元,遠遠超過了德國對中國曾經創下的半年投資62億歐元的峰值。和上年同期相比,德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值,更是增加了45.7%。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目前大環境和自身情況下,德國似乎是選擇了要為麵包向中共折腰了。 有德媒就分析說,德國總理舒爾茨親近中共,將會後患無窮。
其實,2016年的時候,德國聯邦政府就已經開始意識到,中國對德國經濟影響過大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經濟學家就指出,德國對可能出現的政治風險的認識已經提高。
也就是,在德國以至歐洲,正在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反對德國政府的親華政策。綠黨籍歐盟議會議員明確要求,德國政府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他們認為,中國正在走經濟民族主義的道路,在與西方脫鉤。
德國情報總局(BND)也提到,從長期角度看,「專制的中國,逐漸崛起成為全球大國」正在成為巨大的威脅。德國情報總局局長卡爾(Bruno Kahl),還在10月17日的一場聽證會上表示,德國社會一些產業,對中國還是保有一些「天真」想法,已經對一個「突然間似乎不再充滿善意」的權力形成了「痛苦的依賴」。
而且,我們看到,中共現在,已經是自身難保。前面是隨時的動態「清零」和封城,後面是連串的房地產債務危機,所以,德國現在跑去跟中共討便宜,會是一個明智的抉擇嗎?@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沺欣
編輯:蔚然、宇文銘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李松筠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