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周,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簡稱瑞信)有可能爆煲的消息幾經發酵。由於該行日益增加的償付能力困擾,引發市場對於歐洲是否會重演雷曼兄弟破產事件的擔憂。

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有著166年歷史的瑞信是西方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銀行之一。目前,瑞信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業務橫跨傳統的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私人銀行、共享業務等,員工規模將近5萬人。在2022年全球銀行規模排行榜上,瑞信排名第45位,總資產超過8,920億美元。

近日,瑞信突然成為全球市場的焦點,有關它未來是否會破產的猜測越演越烈。市場開始擔心,瑞信可能會重蹈2008年9月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的覆轍,後者引發了自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導火線。

履新僅3個月的首席執行官(CEO)正嘗試各種措施挽救瑞信墜落的命運,全球金融市場惴惴不安。

發生了甚麼?

事件緣起於10月1日,社交媒體平台上傳出一家大型投資銀行瀕臨破產的消息。市場直接將目標轉向瑞信。前一天9月30日,該行首席執行官烏爾里希·柯納(Ulrich Koerner)在一份備忘錄中試圖安撫員工和市場,但他謹慎的措辭卻產生了相反的效果。

柯納在備忘錄中稱,瑞信擁有堅實的資本和流動性,但他也承認,瑞信在努力進行最新改革的過程中面臨「關鍵時刻」。他告訴員工,在公司10月27日宣布新的戰略計劃之前,他將定期向他們發送最新消息。他還表示,不要把瑞信的日常股價表現與銀行強大的資本實力和流動性混為一談。

對於這番表態,市場則諷刺地表示,雷曼兄弟在2008年破產之前也說過同樣的話。

受各種消息後業績虧損的影響,今年以來瑞信已蒸發了約60%的市值,並有可能創下其歷史上最大年度跌幅。

瑞信的信用違約互換(CDS)在9月30日攀升至近250個基點,接近2008年雷曼倒閉時的水平。相比之下,瑞信今年年初的CDS僅為57個基點。

CDS的全稱是Credit Default Swap,中文稱為「信用違約互換」,是一種基於債券違約而設計出來的衍生性商品,基點越高,就代表該債券的違約風險越大。

問題已由來已久

儘管圍繞這顆「定時炸彈」的話題近期才開始被廣泛關注,但事實上,瑞信的問題由來已久,尤其是它的兩個大客戶給它帶來了巨額的損失之後。

自2021年開始,瑞信便開始一路蹚雷。首先,瑞信在「Archegos事件」中蒙受了巨額損失。

所謂Archegos事件是指Archegos資本管理公司(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簡稱Archegos)在2021年爆倉。這是一家以家族辦公室名義運作的美國對沖基金,主打高槓桿衍生品美股投資。

2021年3月,日本野村控股和瑞信發布預警說,由於貸款給Archegos進行證券衍生品交易,預計將面臨巨額虧損。這導致3月29日全球銀行股遭到拋售。

隨後,Archegos被指非法操縱證券市場。2020年3月-2021年3月,該公司的韓裔創始人比爾·黃(Bill Hwang)故意通過誤導向銀行借錢,並通過複雜的證券對少數股票進行巨額押注,將Archegos的市場倉位總規模從100億美元擴大至1,600億美元。

2021年3月底,因無力維持操縱,Bill Hwang拋售多隻股票。幾乎所有Archegos重倉的股票都出現了價格暴跌。而造成這一「世紀大爆倉」的Bill Hwang也因此鋃鐺入獄。

Archegos基金爆倉,導致整個華爾街的損失超過100億美元。瑞信也在爆倉中損失55億美元,野村證券、摩根士丹利和瑞銀分別損失28.5億美元、9億美元和8.61億美元。

瑞信表示,在Archegos爆倉前曾對其持有的一系列股票不斷加倉。但瑞信的監管部門並沒有對這些風險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這場爆倉風波還引發了瑞信管理層「換血」。瑞信投資銀行CEO Brian Chin和首席風險官(CRO)Lara Warner雙雙辭職,瑞信董事長Urs Rohner也於2021年4月底黯然離任。

而幾乎就在同一時間,供應鏈金融公司Greensill Capital的倒閉亦使得為其提供資金支持的瑞信遭受了大約30億美元的損失。

一年後的2022年2月,瑞信又被爆出接受包括寡頭、毒販等超過1.8萬名罪犯客戶的資金,為他們提供洗錢等服務。瑞信因此被法院起訴,成為瑞士歷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有罪的大型銀行。

在多重打擊之下,瑞信的業績連續三個季度出現虧損。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瑞信淨虧損約22億美元。

到了2022年,瑞信趕上加息潮,其虧損更加被放大。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歸於母公司的淨虧損分別達到2.73億瑞士法郎(約合2.96億美元)和15.93億瑞士法郎(約合17.2億美元),即今年上半年虧損達到18.66億瑞士法郎(約合20.16億美元)。

瑞信危機是否會引發全球金融震盪?

瑞信的倒閉傳言是否有變成現實的可能性?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市場學教授暨約翰奧林棕櫚講席教授謝田10月17日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瑞信確實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雷曼兄弟。但雷曼兄弟的主要業務在美國,衝擊的是美國的金融業,然後從美國再把影響擴大到全世界。

謝田說,瑞信危機確實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對金融業會有相當大的衝擊。但由於它的業務面大、涉及範圍廣,它帶來的衝擊力度不一定會達到雷曼兄弟的程度。

謝田還表示,人們通常對瑞信、瑞銀都有很高的尊崇,因為它們非常穩健。但如此穩健保守的歐洲古老銀行體系也會出問題,確實讓人們感到震驚和大跌眼鏡。而信譽對這些銀行來說是首位,也幾乎是它們最重要的資產。

海外獨立智庫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10月16日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只是貨幣緊縮周期出現的一個現象。各國緊縮貨幣政策,金融風險就高,瑞信只是一個表現。

「經濟衰退、金融風險高漲,以美國為例,如果沒有美元的地位支撐,就會淪落到英國的處境:新內閣的減稅計劃受阻、英鎊下跌,英國央行不得不救市,加大購債額度,不然會引起連鎖反應。」宋維駿說。

他表示,在上次金融危機過後,各國都加強了金融監管,以及巴塞爾協議更新了第三版,以應對在上次金融危機中顯現出來的金融體系的監管不足。

「協議強化了資本充足率要求,並新增了關於流動性與槓桿比率的要求,瑞士信貸等在這方面應該是沒問題的。」宋維駿說,「至於出現的狀況也和上面所說的大環境有關。當然,也不排除一家金融機構風險爆發後,產生了一些連鎖反應。目前全球動盪,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自稱為財經作家、特許市場技術分析師持證人的「政經孫老師」在他10月13日YouTube自媒體頻道節目中也表示,瑞信危機還不足以形成全球經濟危機和崩潰,但它確實是一個指標性事件,標誌著離金融危機又近了一步。因此,這是一個不是危機但勝似危機的事件。

他表示,瑞信危機形成的直接原因一個是信貸成本上升,另一個是其投資項目本身出現虧損,並不是美聯儲加息這個單一原因所造成。他說,事實上,不管是瑞信,還是其它金融機構,都有這種內部混亂、胡亂投資的情況。從歷史來看,瑞信內部的問題非常多,這可能是真正的風險,並且是比外部的利率風險更高的風險。

「如果你要問瑞信的現象到底是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個問題我傾向於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就是說瑞信的這種事情具有普遍性。」他說,瑞信事件確實令人擔憂,「我們距離金融危機是越來越近,每一步都在接近懸崖的邊緣。但是為甚麼這一次危機不足以引爆全球經濟?原因就在於政府肯定會兜底,有關部門肯定會拯救瀕於崩潰的金融機構。」

接下來會發生甚麼?

市場的目光都將集中在10月27日這一天,因為瑞信將發布三季度財報,它將於當日公布應對危機的策略及路線圖。

目前,瑞信需要籌集大約30億美元資金以增加資本,應對該行業務的深度重組,以避免倒閉。

10月7日,瑞信宣布將以大約30億瑞士法郎(約合29.8億美元)的現金回購部份營運公司(OpCo)的高級債務證券。瑞信當日宣布,它正在就8種以歐元或英鎊計價的高級債務證券提出現金要約,總價不超過10億歐元(約合9.7億美元)。同時,瑞信還宣布將對12種美元計價的高級債務進行單獨的現金要約收購,總價不超過20億美元。

短期內,瑞信能做的或許只有出售自身旗下的資產和業務板塊,比如其正考慮出售其位於蘇黎世的薩沃伊酒店,以爭取獲得更多的流動性。

除了瑞信的自救,瑞士官方也透露出積極的救助信號。當地時間10月5日,瑞士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Andrea Maechler在公開場合表示,瑞士央行正在密切關注瑞信的情況。@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