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作家李怡10月5日於台北病逝,享年86歲。其女兒在其Facebook專頁發表訃告,透露李怡今早9時在台北逝世,「有關喪禮安排,不日奉告」。作家陶傑和學者沈旭暉亦透露李怡最近曾確診COVID-19,亦進行過心臟手術。陶傑形容李怡生於中國、熱愛中國、移情台灣香港,最後還是死於憂香港和中國,是「香港伏爾泰」。沈旭暉直言李怡因香港政局轉變而移居台灣,舟居勞頓加上要承受心理壓力,是被政權和《港區國安法》間接迫死。

左派出身後期反共

李怡本名李秉堯,1936年出生於廣州,1948年移居香港並完成學業,1970年創辦左派雜誌《七十年代》。1981年脫離左派,1984年將雜誌更名為《九十年代》,評論兩岸政權,立場轉為反共。

2007年開始,他為《蘋果日報》撰寫社論《蘋論》,經常公開批評中共。他去年宣布告別專欄,直言國安法落實是他「寫作60多年來沒有遇到過的,是實實在在的壓力」,論政失去了法律保護。

李怡其後移居台灣,開始在社交平台撰寫《失敗者回憶錄》,敘述自己的立場轉變,以及對香港前途的看法,他亦特別關注離散海外的香港年輕人處境。

最後一篇文章憶述反送中

今年9月15日,李怡發表最後一篇「失敗者回憶錄0916」,形容「反送中」是「想忘記,又不能忘記的過去」,是一段歷史的斷層,「它的結局是一個悲劇,但誰能料到它不會成為未來的生機?」他形容香港人覺醒了,「強權可以壓制覺醒了的人的行為,但壓制不了這種覺醒」,例如英女王逝後源源不絕的人龍和花海,他形容是「民心所向,也是對強權的無聲抗議」。

9月19日,李怡曾透露自己因病暫停更新「失敗者回憶錄」,又說:「無大礙,不勞各位朋友牽掛」。

陶傑:香港伏爾泰

作家陶傑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形容,李怡是海外華人社會自由知識份子的代表人物,他來自民國上一代左翼背景,年輕時自然信仰社會主義,因傾情於中國,最初選擇為中共服務,創辦「七十年代」,統戰在美國的的台灣和香港留學生。

陶傑形容李怡是很誠摰的人,說話很直率,他由二十歲到八十,書卷氣和赤子之心一直沒有變過。他生於中國、熱愛中國、移情台灣香港,最後還是死於擔憂香港和中國,是「香港伏爾泰」。他的信仰和理想一日幻滅,轉而重新認識香港、熱愛香港,畢生讀書不斷、思考不息。在晚年以《失敗者回憶錄》為題寫自傳,慨嘆參枉費心力的知識分子的一生,但他的一生並不失敗,失敗的是文化的中國。

陶傑指出李怡經歷過三大衝擊:

第一,是1976年毛澤東死亡、四人幫覆滅,令他青年時代的信仰幻滅。但鄧小平改革開放,胡耀邦趙紫陽當政,他與香港的左派決裂,但是對中國還抱有希望。

第二,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他認識的中國知識分子流亡海外、中國大學生一代遭到鎮壓,令他對鄧小平的期望幻滅,與中共決裂,決定帶着刊物出走台灣,探索華人民主自由之路,結果在台灣,他找到了。然而隨着九七大限,他又轉向他成長的香港。

第三,2019年香港年輕人的社會運動,引入國安法,他意識到香港的前景已經終結,自己的安危也受到影響,此時他與「中國」告別,轉而支持香港下一代年輕人的獨立和自決精神。

陶傑形容李怡不主張香港獨立和台灣獨立,因為他始終是經歷過中國大地的過來人。他主張寬容異見,維護言論自由,出現多黨的民主制度、執政者必須受到新聞監督。他希望中國好,希望中國人過好日子,但晚年覺得這一點希望不在橫列,他只能在精神上支持台灣和香港下一代找尋自己的路。

沈旭暉:感到非常傷感和唏噓

學者沈旭暉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稱表示,正如他在網台節目中提到,他對李怡的病逝感到非常傷感和唏噓。沈旭暉在節目中憶述在最近一個月內曾於台灣跟李怡見面,而在幾個月前,李怡曾到他的家中吃飯,當時李怡看起來很健康,仍未進行心臟手術。在手術後,李怡明顯消瘦了很多,之後更不幸確診COVID-19而入院,身體狀態急速惡化。

沈旭暉認為李怡非常重視《失敗者回憶錄》,李怡曾笑說「我不會那麼快走(離世),因為要完成這本書!」沈旭暉又指本來約了李怡做訪問,但因身體狀態欠佳而未能完成。沈旭暉指《失敗者回憶錄》已公布的部份非常精彩,縮影了香港歷史的變遷,亦反映典型知識份子面對那麼誇張的大時代,人生可以有甚麼選擇。

沈旭暉表示李怡有兩個人生經歷對沈旭暉有最大的啟發。第一,李怡曾訪問分別被國民黨和中共迫害而入獄的《文匯報》總主筆徐鑄成,徐鑄成形容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坐監,其精神是自由,身邊的家人朋友都當他是英雄;但在中共執政時期坐監,在精神上失去自由,親朋戚友都跟他劃清界線,不敢說認識他。

第二,李怡由別人眼中的「左派份子」變成「反共人士」之後,他認為知識份子應該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表達自由。而他在晚年相當支持「本土派」,與《蘋果日報》的立場不同,其實是貫徹他獨立思考的原則,勇敢地說出他認為是正確的觀點。

最後,沈旭暉表示在《港區國安法》下,李怡移居台灣的決定是合理,但「走難」適應新的環境,舟居勞頓和承受心理壓力,很容易拖垮身體,沈旭暉直言「政權和《港區國安法》間接將這位老人家迫死」。

吳志森:包容性很大

時事評論員吳志森在其YouTube頻道《森直口快》上坦言自己深受李怡影響,在讀高中的時候被《七十年代》刊物啟蒙,讓他認識到中國大陸和國際的政治。而在李怡擔任《蘋果日報》論壇版主編期間,吳志森需定期交稿,就算兩人的觀點未必完全相同,但吳志森的文章仍然一字不改地刊登。吳志森讚賞李怡是一個包容性很大的人,在晚年亦有很多反省。

吳志森表示,李怡在80年代撰寫的《從認同到重新認識中國》令他印象最深刻,雖然當時李怡對中共的批判仍不算激烈。他讚賞李怡多年以來每次思想轉變都有一個細緻的思考、反省和分析,鋪陳很多資料和事實,解釋自己的立場。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