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日消耗的膠樽,除了知道可變成輪胎等用途外,未必想到可以「以樽造樽」。本港有回收廠首次引入外國高端技術,將廢膠樽再生成準食品級膠片。負責營運的公司相信,本港明年實施垃圾徵費後,回收量有望顯著增加。

以光學儀器分類 多重加工成高質膠片

塑新生廠房佔地6,500平方米,廠房共斥資2.6億元,其中設備投資約7,920萬港元。當透明的PET(一號膠)和HDPE(二號膠)廢膠樽運抵廠房後,需先吸走金屬雜質,並作篩選和去除樽身招紙,光學篩選機透過不同光譜的反射原理,按膠樽的種類和顏色分類。透明一號膠和二號膠樽將分別送到不同管道,經切割、碾碎、清洗和風乾工序,其中透明一號膠片需以攝氏90度的熱水清洗兩次。

膠片最終經光學篩選機檢查純度,以確保兩者質量符合準食品級標準。廠房產生的膠片招紙、樽蓋碎片等會以風力吹至到專屬管道收集。廠房自設實驗室檢測塑膠片,以確保品質達標。經處理後的準食品級一號膠片透明清澈,可重製成飲品樽或其它食物包裝,其餘膠樽可製作聚酯纖維運動衣服、建築物料、汽車部件等用途。

每日至少收10噸廢樽 無訂回本時間

本港塑膠回收步伐停滯不前,2020年的回收率僅有11%,落後不少國家或地區。塑新生總經理石柏賢表示,現時每日會收到10至30公噸廢膠樽,當中絕大部份為一號樽,其中約六成為透明樽,每月產量可達540噸。他提到,公司生產的膠片獲多間本港飲品廠使用,包括其合資企業之一的太古可口可樂,以及維他奶國際、屈臣氏集團等,亦有海外公司查詢其膠片,未來目標維持每月處理900噸廢膠樽,並提升食品級膠片的佔比。不過廠方收集的膠樽多數混合了招紙等其它物質,或並非完全透明,令合乎食品級膠片的比例僅佔約一半,未達到廠房技術容許的80%,他呼籲飲品商減少使用招紙,並改用透明樽生產。

被問到政府對回收業界的支援不足,會否擔心日後難以持續經營,他認為當局近年在環保回收方面的宣傳及教育已有顯著成效,配合社區回收網絡及回贈計劃,整體回收氣氛大大提升,加上計劃中的垃圾徵費及生產者責任制,有信心未來的膠樽回收量會有顯著升幅。石柏賢稱,公司沒有預計過需要多少時間回本,隨著明年實施固體廢物徵費,相信屆時膠片供給將會增加。

環保署於2017年以「設計、建造及營運」合約形式,向碧瑤、歐綠保及太古可口可樂聯營的塑新生批出土地興建,廠房原訂最快去年落成,不過由於疫情影響供應鏈,需延至今年第一季投產。@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