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報復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中共宣布在靠近台灣的海域進行為期四天的軍事演習,擾亂台灣領海領空,其意圖一一被識破。外界認為,中共軍演只會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

中共軍方人物稱,此次演訓是首次環台灣島的實戰化聯合演訓;演訓實戰化背景很強,可隨時轉為實戰。

周四(8月4日),在佩洛西離開台灣後一天,中共軍隊分別向台灣北部、南部及東部周邊海域發射11枚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其中5枚導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海域,日本對北京發出抗議,要求停止軍演。

美國外交界元老級人物表示,中共這次對台軍演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接受彭博社電視節目採訪時說,他會用「咄咄逼人、下重手」這樣的詞來形容北京這次的軍演。

他說,北京在台灣海域的演習只會導致「適得其反的外交政策」回應,因為這「將加強日本與台灣進一步融合防衛的決心」,並提昇華盛頓對增加國防開支的支持力度。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8月4日講話中譴責中共實彈軍演,稱「這種刻意、持續升高軍事威脅,特別是在國際最繁忙的航道上,進行危險的導彈射擊,這不只是對台灣,對於國際社會,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蔡英文強調,台灣不會升高衝突,不會挑起爭端,但會堅定捍衛主權和國家安全,並指台灣軍方已經加強戰備,同時提醒中共訊息戰的威脅。

中共首次導彈穿越台灣上空 被識破擾亂意圖

中共民族小報《環球時報》引述中國海軍研究院研究員張軍社的分析說,軍演首次組織火力穿島實彈射擊,反映中方導彈「已經解決了遠海遠域看得見、打得準的問題,而且既不怕你攔、你也攔不住」。

有台灣軍事專家表示,中共導彈飛越台灣上空實際上是「心理上威嚇,在軍事上沒有太大的作用」。

軍事研究者、美國紐約「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告訴BBC,中共軍方選擇讓導彈不穿越國際法認定的領空範圍進行演習射擊,是旨在讓台灣只能吃悶虧卻無門申訴,但令中共沒想到的是,台灣民進黨政府洞察到了其真意,「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未在第一時間發布空襲警報,甚至也未主動證實共軍導彈確曾飛越台灣上空,僅在事後國防部經媒體查證才予輕描淡寫的說明」。

梅復興表示,此舉令中共的認知心理戰打了折扣,未能造成預期程度的震懾與恐懼效果。

台灣國防部的確是在日本對北京提出抗議之後,於8月4日深夜發出聲明解釋說,彈道路徑在台灣大氣層之外,「對飛越的廣闊地面區域並無危害」,故未發布警報。

梅復興不認同現在的許多評論對中共封鎖台灣的能力的看法。他表示,這個問題是有待商榷的,因為中共的戰術彈道導彈主要仍用於攻擊地面固定目標,此次共軍演習似乎未綜合太多不同類型的陸攻導彈。

圖為之前中共轟炸機(上)在台灣周遭演訓時,台方出動經國號戰機(下)前往因應。 (中華民國國防部提供)
圖為之前中共轟炸機(上)在台灣周遭演訓時,台方出動經國號戰機(下)前往因應。 (中華民國國防部提供)

欲否定海峽中線 共機頻繁穿越被驅逐

自8月4日演習以來,中共軍機已連續三天在台灣領空出現,部份逾越海峽中線,台灣國防部研判說,可能是模擬演習對台灣本土實施攻擊。台灣軍方除廣播驅離,並運用空中偵巡兵力、海軍艦艇,以及岸置導彈應對。

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CSIS)周六(8月6日)發表的最新台灣報告「跟蹤第四次台灣海峽危機」說,中共更長遠的目標是它想利用演習在台灣海峽建立一個新的現狀。

「中國(中共)特別尋求消除劃分海峽中線概念,該台海中線旨在限制中共軍隊在該線以西的行動。它還在試圖建立一種新常態,即中方軍隊不再尊重台灣對獨立領空和領海的主張。」報告說。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大陸都與台灣保持了對「海峽中線」這一分界線的默認。這是美國1955年在台灣海峽上空劃出的防空警戒線,既警告中國大陸,也限制台灣軍機的飛行範圍。

根據公開資料,在20年後,從1999年開始,中共軍機近20年來首度刻意飛越海峽中線,並越加頻繁越線。

2020年,中共轟炸機多次短暫飛越海峽中線。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2020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認為「共機擾台」與台美關係升溫有直接關係,北京「對台灣軍事恫嚇的強度達到1996年台灣海峽危機以來的最高點」。

2020年9月21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解放軍台海軍演問題應詢時表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這是中共政府首次公開表態否定海峽中線的存在。此外,中共外交部不斷重複這一說辭,欲混淆外界認知。

此後,每逢美國國會議員訪台,中共都會派出軍機刻意跨越海峽中線、侵入台灣領空。

佩洛西訪團8月2日晚間抵台。外交部長吳釗燮代表台灣政府迎接。(台灣外交部提供)
佩洛西訪團8月2日晚間抵台。外交部長吳釗燮代表台灣政府迎接。(台灣外交部提供)

軍演早已籌備 報復佩洛西只是一個藉口

北京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北京將這些軍演行動說成是對佩洛西之行的憤怒報復。但有跡象表明,它在幾個月前就計劃好了這次武力展示。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夏威夷聯合情報中心的前行動主任卡爾.舒斯特(Carl Schuster)接受CNN採訪時證實說,中共「這種規模、範圍和複雜性的演習無法(在短時間內)計劃好,部隊也無法在兩周內做好準備」。

根據他的分析,中共軍演的大綱可能在一年前就已經確定,而大部份行動都是在4月份確定的。

《金融時報》的報道也從側面證實中共軍演威脅從4月就開始了。報道說,據台灣情報部門稱,自從佩洛西的訪問意圖在4月首次公開後,北京就開始私下威脅要作出強有力的回應。

一位台灣政府高級官員說,當北京發現無法通過政治達到目的後,他們藉機準備了軍事演習,認為這是必要的。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行政總裁羅慶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佩洛西訪台事件的發酵不過一兩周的時間,中共軍方擬定的七處台灣周邊區域軍演計劃則是耗時的,絕非短時間內就能完成。

他認為,中共此舉其中有相當深層的軍事意涵,演習只是一個藉口,這是一個「對台作戰計劃」。

他表示,中共既然已經把對台作戰計劃演了一遍給外界看,台灣政府可以從中去思考封鎖戰術的因應對策。

中共揚言 隨時要將演習轉為實戰

中共國家電視台對這次軍演的宣傳說,在懲罰台灣接待佩洛西訪問後的演習上,軍方創下多個「首個」,受訪軍方人士還高調發言說,中共軍隊火力覆蓋台灣,包圍台灣和阻止外國軍隊的干預,隨時可以將演習轉為實戰。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威脅說,未來中共軍演會不會成為台海局勢「新常態」,要取決於美方和台灣會怎麼做。

《金融時報》報道說,受訪的美國軍事和情報界專家們認為,中共軍隊還沒有能力對台灣長期保持軍演的那種壓力,但警告說北京可能會重複類似的行動。

位於蒙特雷市的美國海軍研究生院的中國問題專家克里斯托弗.特沃米(Christopher Twomey)說:「距離長期關閉台灣還有很遠的距離。但如果中共軍方宣布第二輪和第三輪演習,那將是一場不同的遊戲。」

他表示,中共政府的意圖是在台灣挑起一場被武統還是堅守的辯論,並暗示台灣拒絕被中共「統一」可能付出代價。

美國克雷蒙特麥肯納學院(CMC)教授裴敏欣(Minxin Pei)則發推文提醒說,當中方在說台灣時,甚至回應台灣問題上的慣用語是「破壞穩定」、「挑釁」、「欺凌」、「侵略性」和「威脅」。

他建議,把中共的說法放入更多的背景中去看,可以減少緊張焦慮並了解全貌。

多半台灣人不信共軍攻台 被流氓嚇唬了70年

台灣人的生活並未受到這次中共軍演的影響。相較於許多媒體聚焦中共環台軍演造成的「人心惶惶」局勢,大部份金門居民對軍演或無人機掠過住家上空並沒有甚麼突出的感受。

金門距離大陸福建廈門市僅有5公里距離,在軍演前就陸續有中共無人機飛掠領空。

BBC採訪的多位台灣漁民表示,他們多半不相信中共準備武力攻台。其中一位在碼頭邊垂釣的老先生說:「他們就是一幫流氓」,「那些共產黨說得很大,但不會真做。我們給他們嚇唬了70年了。」

還有台灣人投書《紐約時報》說:「大多數台灣人是務實的。我們不希望與中國(中共)發生戰爭。但我們準備在受到攻擊時保護我們的家園。」

作者警告說,中國(中共)不應低估台灣人捍衛台灣的決心。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3%的台灣人民願意拿起武器來抵禦中共的入侵。

投書還說,台灣明白國際上對其的支持或表態都不容易,因為有風險,往往北京會就此施加經濟痛苦。例如,2021年台灣在立陶宛開設代表處後,中國(中共)利用其經濟影響力對立陶宛進行報復,對立陶宛的產品進行破壞性抵制。中共採用「分而治之」的策略來孤立反對那些支持台灣的國家。

「但是,當包括台灣在內的民主國家在經濟上、外交上和軍事上聯合起來時,它們就有更好的機會抵禦中國(中共)反覆無常的報復,這對它們自己來說也不是沒有代價的。」文章寫道。

台灣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表示,中共大陸軍演是「惡鄰在旁邊耀武揚威」,並稱「台灣不會在壓力下屈服」。

蘇貞昌周五(8月5日)對習近平喊話說:「我們呼籲中國把心力(精力)用來照顧人民,才是最最重要的。」#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