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翻新工程,炮台山富利來商場一樓已經鋪好地磚,不再是沙塵滾滾的狀態,隨著小店陸續重開,並有新的小店進駐,一個個展覽拉開序幕,商場再次煥發生機。一年半來,原從事設計行業的炮台山街坊南叔,為活化富利來商場操心不少,主動作為「中間人」協調業主和租客,盼將這座「死場」活化。他鼓勵年青人以較低的租金開店追夢,並持續主辦一系列展覽,提供一個平台給「港產創作」一個展示的機會。

談起南叔與炮台山的緣份,還要從他的童年開始講起。其實南叔是南區人,在華富邨長大,但他的外婆、舅父居住在炮台山,由於兒時的他頗為頑皮,父母沒有時間管教,就會把他送去外婆家,因此炮台山也有了一批他的「玩伴」,富利來商場就是他在兒時常常到訪的地方。長大後兜兜轉轉,他因工作、生活所需搬過不同的地方居住,七年前搬回炮台山生活。他形容炮台山這裏「人傑地靈」:「我很喜歡這個地方,沒有北角那麼嘈,也沒有天后那麼繁榮,靜中帶旺、旺中帶靜,總言之,人傑地靈啦!」

一度「時光凍結」的富利來商場

在富利來商場大維修期間,南叔帶記者走了一圈,感慨道:「這裏40年都沒有大維修過,我在這裏租舖,就是貪戀它夠懷舊。今年開始大維修啦,我亦不知會變成怎樣,我自己就是喜歡香港這個地方仍保留一些舊事物。」沿著裝嵌著茶色亞加力膠圍欄的旋轉樓梯而上,讓人彷彿走入70年代。他猜想:「估計當時人們還不太會製造有弧度的玻璃,就用膠片代替,用熱風槍吹成現在這樣的曲線,再用刀片鎅出圖案。」南叔提及,舊時樓梯旁有一個小水池,現在變成了堆積雜物的地方。穿過狹小的走廊,經過一間間小商舖,時光彷彿在此凍結。

沿著裝嵌著茶色亞加力膠圍欄的旋轉樓梯而上,讓人彷彿走入70年代。(陳仲明/大紀元)
沿著裝嵌著茶色亞加力膠圍欄的旋轉樓梯而上,讓人彷彿走入70年代。(陳仲明/大紀元)

保留舊式裝潢的富利來商場裝修前樣貌。(陳仲明/大紀元)
保留舊式裝潢的富利來商場裝修前樣貌。(陳仲明/大紀元)

穿過狹小的走廊,經過一間間小商舖,時光彷彿在此凍結。(陳仲明/大紀元)
穿過狹小的走廊,經過一間間小商舖,時光彷彿在此凍結。(陳仲明/大紀元)

在富利來大廈的門口,斑駁的外牆上,「富利來商場」的中英文大字招牌顯得格外矚目。支撐大字的鐵架已經生鏽,不鏽鋼的招牌經過歲月的洗禮已不如昔日般鋥亮。南叔曾經查詢招牌字體的來源,但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我對比了一些常用的字款,都沒辦法找到相似的風格,相信這是過去邀請書法家寫的,再製作成招牌。」他認為這幾個書法大字和用鐵支架立體呈現的方式,展現出七、八十年代的昔日情懷,如今即將迎來大維修,不知道這些招牌是否可以保留,業主出於安全考慮有可能會將招牌移除。他嘗試聯絡多個民間保育團體,可惜他們到現場看過都表示保育較為困難,因為招牌面積過大,倉庫較難存放。南叔有些傷感:「若真的不能保存,就唯有在畫作和相片中回憶過去了。」

富利來大廈的門口的巨大立體招牌,因安全問題可能需被清拆。(陳仲明/大紀元)
富利來大廈的門口的巨大立體招牌,因安全問題可能需被清拆。(陳仲明/大紀元)

南叔筆下的富利來商場。(阿叔商店提供)
南叔筆下的富利來商場。(阿叔商店提供)

設計師推動活化 商場搖身變文青聚腳點

遭遇疫情衝擊,原本從事櫥窗設計和電影美術的南叔,工作不再像過去一樣那麼忙碌,閒暇時他決定向自己的夢想邁進一步——活化富利來商場:「富利來可以稱之為『香港十大死場』排名第三位,我經常經過這裏,就想,不如我認真去搞好這一區啦,我自己住在炮台山,好想出一分力,令到這個區可以繁榮少少。」

用作識別店舖的木牌,上面鑲有店舖編號,掛於每間店舖前,亦作裝飾用途。(陳仲明/大紀元)
用作識別店舖的木牌,上面鑲有店舖編號,掛於每間店舖前,亦作裝飾用途。(陳仲明/大紀元)

南叔講述,自己想「活化富利來」非首創,「達明一派」成員劉以達的自傳《尋根記》提到在他出道的八十年代之時,曾經在富利來商場一樓租了數間小店做音樂,教授樂理和結他。年青人的到訪,音樂聲響起,為死寂的商場帶來了生機。一轉眼到了三十年後,這個商場還是沒有旺起來,南叔想再次嘗試,即使遇上世紀大疫、經濟下滑、移民潮的「最壞時代」,仍然「頂硬上」。因商場的業權分散,他甘做牽線搭橋的中間人,聯絡業主和租客,跟業主談減租以吸引更多年青人加入創業行列。一間間特色小店進駐富利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展,一時間吸引了不少傳媒報道,過去的「死場」活了起來。如今正在進行的「富利來畫乜畫」展覽,就是與一班速寫畫家合作,畫下富利來商場翻新前的舊貌。

由南叔主理的阿叔商店。(陳仲明/大紀元)
由南叔主理的阿叔商店。(陳仲明/大紀元)

阿叔商店擺滿了充滿年代感的各類玩具藏品。(陳仲明/大紀元)
阿叔商店擺滿了充滿年代感的各類玩具藏品。(陳仲明/大紀元)

南叔從自己開店做起,「阿叔商店」內擺滿了七十至九十年代的懷舊玩具、遊戲機等等,他笑言八成以上的產品都是「限量版」,是自家的收藏品,賣出後就不再有第二件。「我從小到大很喜歡收藏,有三個貨倉儲我的東西,現在這個時勢,都是一個負擔來的,我就在想不如拿出一個倉的東西賣出去,可以與客人分享,又可當作一個展覽。」南叔開店,重在分享,拿起店內一個搖搖,他可以說上半天的故事,細數小時候的回憶,到訪的客人都喜歡聽他「講故事」。近期出現「移民潮」,南叔觀察到,多了人丟棄物品,也多了人收藏物品,一些朋友想收藏一些與香港有關係的舊時玩意,作為一個時代難能可貴的回憶。

富利來商場進駐了不少文青小店,足跡書房就是其一。(陳仲明/大紀元)
富利來商場進駐了不少文青小店,足跡書房就是其一。(陳仲明/大紀元)

「足跡書房」營造的寧靜閱讀空間。(陳仲明/大紀元)
「足跡書房」營造的寧靜閱讀空間。(陳仲明/大紀元)

自己開店,南叔還有一個用意是「起個好頭」,他希望透過自己踏出的第一步,吸引更多朋友加入商場。啟動活化計劃不久,就有了十多間各類型的小店進駐,有書店、文創紀念品店、手作飾物店、插畫店、糧油雜貨店等等,近期商場維修後重開,又有四間全新小店入駐,包括咖啡店、書店等,如今小店數量已達廿四間。「大家都有相似的理念,留在香港的人也都想繼續在香港做一些事情,可以給多些年青人感染到我們的這團火,我覺得大家留在香港的,總有一些原因,那麼可不可以給一個機會我們回饋社會呢?」他坦言因父母年紀大,自己為了家庭暫不能移民,既然選擇留下,總希望在有限的範圍內可以實現心中理想。

*********

一年半來,幾乎每一天南叔都會在富利來商場出現,雖說許多雞毛蒜皮的小事讓他煩惱,但他更加享受社區小店連結身邊人的快樂:「富利來多了小店進駐,對於老街坊來說都是開心的,多了一個地方可以聊天,因為我們的理念就是大家在這裏租舖,不是自己做自己的生意,而是大家都可以互相溝通,這是大商場沒有的那種人情味,這種情懷也越來越少了!」◇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