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歷史科卷一不設任何中國史題目,為2012年DSE開辦以來的首次。香港歷史學家、前中學教師楊穎宇看過該試卷後對本報《珍言真語》節目表示,整份卷子所有具爭議的東西都沒了,避開所有的紅線,水平非常低。「不給空間,讓考生去做一些沒有見過的正反討論,出的題目就是所謂的『背書題』。」

背書題框死人思維

偏離考試核心目的

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歷史科卷一不設任何中國史題目,為2012年DSE開辦以來的首次。圖為2021年DSE試場。 (考評局提供)
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歷史科卷一不設任何中國史題目,為2012年DSE開辦以來的首次。圖為2021年DSE試場。 (考評局提供)

楊穎宇覺得,今年的試卷秉承去年的勢頭,都是安全係數很高的題目,有的在平時三年的學習中已經做了無數次。「大部份訪問、補習老師的意見,或者考生所說的,都覺得今年的卷子非常的淺。」「到時,那些分數匯聚在一起,是分不出高低的。」

他指出,所有的題目都停留在表面上,看似也問考生意見,也考立論能力,但其實這些都是平時的習作和背書,做不到這一科考評的目的——考查建構論點和使用論據的能力。「對於一些你沒有見過的命題立即去做,才叫做建構論據,還有怎麼使用論據。全部背書的話,這一科最核心的工作是做不出來的,所以整個考試已經走向了很低的水平。」

「比如今年的卷二第一條,它的確有出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現代化(題目),但是沒有討論的空間,是零討論空間。只是讓你給一個歷史的例子,來說明題目給你的所謂的論點。」

「當然,分數始終都是有高低的,你不能夠用某些最低的水平學生做不了,就說這份試卷還有一定的深度。」楊穎宇分析,今年歷史科試卷已經像公社科的做法,「表面上還是用一些提問用語,引導你怎麼去做討論,但全部都是一個很大的框框,框死了你的思維。」「過去的一些東西都不讓你再去做論述、討論了。」

2020年歷史科考試爭議

要連根拔起原教育制度

教育局2021年9月23日宣布,2022/23學年開始推行「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每間本地中學,可推薦兩名在個別學科或者範疇中具備特別才華及興趣的中學生,獲本地大學直接錄取。圖為香港大學。(大紀元資料圖片)
教育局2021年9月23日宣布,2022/23學年開始推行「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每間本地中學,可推薦兩名在個別學科或者範疇中具備特別才華及興趣的中學生,獲本地大學直接錄取。圖為香港大學。(大紀元資料圖片)

2020年DSE歷史科考試中,一道中日關係題目「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遭中共黨媒密集批鬥是「美化日本侵華」,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施壓考評局,致使相關題目最終取消。

楊穎宇表示,中共當時就是要利用這個事件,將歷史科的舊人全部換血,把這一科置於「愛黨愛國」之下,「不要每一年都嘗試做一些新的題目,去刺激學生思考。」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使學生有思考是一種原罪。這不是現在新香港2.0的教育要求的東西。以前我們是很注重的,因為教育一定要刺激學生的思考,但是現在不要這個,所以2020年他們就想清除那幫人,整個已經施行很多年的DSE制度,就出現了從2021年到現在這種新的做法(用公社科取代原通識教育等)。」

他解讀,這道題目不是引導考生去贊成日本,而是給個命題讓其自由討論,教育局是用官意志壓倒了學術。「那個題目不是說日本侵華,而是說日本在1900年到1945年對中國是不是利多於弊。」

還有,「日本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如日本是一個中國留學生的聖地,它的漢字怎麼影響到中國近代漢字漢語的發展,諸如此類,全部都是學者有很多討論和記載的。」「用這個去聯繫日本侵華,是一個很好的討論,就已經有一個利和一個弊的觀點,所以本身這個題目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中共是想在制度上,將以前的東西完全連根拔起。」楊穎宇強調,中共一黨專政,嘗試控制國人對每一件事情的看法,照此發展下去,歷史科的形象將會完全不同。「有些補習社的老師擔心,可能連學生去補習的意欲都沒有了,因為基本上每個人走進考試場都可以拿到分數。所以,對整個教育生態的影響很大。」

楊穎宇還指出,從2020年歷史科考試爭議開始,有些考生變得不是很敢回答中國史的題目,因而對中國、亞洲題目的興趣減低,轉移主要去研究和答歐洲歷史題目。「考生的口味都會變。第二,考評局會迴避中國議題,致使一個弔詭的情況出現:一方面說讀中國史是多麼的重要;但另一方面在出卷的過程中,它們卻將中國的題目視為禁忌。」

過去港人很少了解法輪功

今年特別撰寫文章分享

2022年5月13日是第23屆「世界法輪大法日」暨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0周年。全球各地逾千名政要紛紛頒發褒獎與賀信,讚揚法輪大法對社會的傑出貢獻。(大紀元合成)
2022年5月13日是第23屆「世界法輪大法日」暨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0周年。全球各地逾千名政要紛紛頒發褒獎與賀信,讚揚法輪大法對社會的傑出貢獻。(大紀元合成)

今年是法輪功傳世30周年。楊穎宇指出,法輪功與香港人有一點可以比較,就是公民社會的有無及存廢:香港因為「國安法」,整個公民社會、專業團體已經瓦解了;而法輪功當初被中共迫害的導火線是「四二五上訪」及之前的「天津抓人打人事件」,也是公民社會不能伸張的結果。

「從公民社會這一點來說,法輪功跟香港的社會連成了一線。我們會關心,原來公民社會的有無,對於人身自由的保障的影響會這麼大。」

2019年5月12日,香港法輪功學員舉行集會遊行,慶祝世界法輪大法日。遊行隊伍途經尖沙咀廣東道,大批遊客和市民夾道觀看。(余鋼/大紀元)
2019年5月12日,香港法輪功學員舉行集會遊行,慶祝世界法輪大法日。遊行隊伍途經尖沙咀廣東道,大批遊客和市民夾道觀看。(余鋼/大紀元)

他在《法輪功洪傳三十周年有感》一文中說,「假如中國有成熟的公民社會,市民自然有結社權、信仰權,實踐言論自由時不應受毆打和逮捕,和平請願更不應被視為挑戰政權而遭到取締的下場。在『有沒有公民社會』這一點上,法輪功與香港人的命運連成了一線。」

楊穎宇表示,寫這篇文章目的是希望香港人反思:不要因為官方對於某些東西的定性就害怕。「它說『法輪功』是邪教就是邪教了?那你就完全不理會了?」他指出,歷史上中共很多定性,例如「文革」等都出現過反覆,「作為香港人,若能免受中共有關『邪教』的洗腦,對法輪功的印象應該不會差。」

楊穎宇回憶,法輪功在1999年被打壓之初,由於自己沒有宗教信仰和受中共抹黑的影響,沒有特別去關心,因而對真相了解的不是很詳細;後來慢慢的在香港接觸法輪功多了,才形成真實的印象。

他看到,法輪功在大陸被打壓之後,在香港城市生活化了。「逛街時,常常都看到一些學員在煉功,在天橋上面很和平地去煉功呀,發小冊子這樣。我經常都說香港這麼多個團體遊行,最漂亮、最好看的就是『法輪功』的遊行,因為衣服最漂亮,最有美感,是最有古典氣息的一個盛事,整個是嘉年華會。」「其實,他有很多美學的元素你可以去欣賞。」

楊穎宇記得,當初《蘋果》有報道過中共外圍組織「青關會」搞法輪功,每次法輪功被「青關會」騷擾時,也都有人將其放在Facebook上,但在當時都是小眾新聞,主流是不會播的。「傳媒本身也是賺錢的,他們不會特意去搞一些東西去刺激共產黨,這都是一些獨立媒體才會做的事,所以其實香港人(過去)對於法輪功了解是非常之少。」◇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