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方對俄的全面制裁與俄羅斯的反制裁,「路透」等少數尚能面對現實的媒體終於看到一個現實:俄最初受到的經濟衝擊沒預想的那麼強烈,美國高官在3月下旬滿世界跑,試圖敦促其它國家領導人加入或繼續向莫斯科施壓,美副財長Wally Adeyemo與英法德高官會面,達利普辛格去新德里,嘗試向印度官員施壓,布林肯則對中東和非洲使勁,話也說得很直接,要求這些國家幫助維護美元主導的世界金融體系。作為IMF儲備貨幣的美元、歐元、英鎊、日圓齊齊看跌,不在其中的盧布兌美元匯率卻回復到制裁之前的水平,世界金融體系的調整勢將難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 世界銀行在三月齊發預警
西方國家宣布全面制裁俄羅斯之後,世界兩大金融機構齊發預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警告發得比較頻繁。IMF執董會於3月4日舉行了由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主持的會議,發布一份《IMF工作人員關於烏克蘭戰爭經濟影響的聲明》,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帶來民眾苦難和人道主義危機之外,也使整個全球經濟受到了增長放緩和通脹提速的影響。因為覺得引起的重視不夠,10天之後再次發布一份更詳細的警告,指出俄烏戰爭的影響將主要通過三個渠道顯現出來。第一,食品和能源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將進一步推高通脹,進而使收入貶值並影響需求。第二,與兩國相鄰的經濟體尤其將受到貿易、供應鏈和僑匯擾動的影響,並經歷大規模的難民湧入。第三,企業信心下降和投資者不確定性增加,將對資產價格構成壓力,導致融資環境趨緊,並可能刺激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出。該報告特別強調,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大宗商品的主要生產國,而大宗商品的生產擾動已導致全球物價大幅上升,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糧食成本大幅增加,小麥價格上升至創紀錄水平——烏克蘭和俄羅斯佔全球小麥出口的30%。
3月14日,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在《華盛頓郵報》主辦的一個線上活動中表示,制裁對全球經濟產出的影響將比戰爭本身更大。
美元位受金地磚聯盟挑戰
這次美國啟動所謂「金融核彈」,將俄羅斯從Swift系統踢出去,結果發現俄羅斯並未粉身碎骨,除了俄本身是歐盟國家能源「剛需」的資源輸出國之外,最主要的是利用「金磚五國」建立了一個金融支付系統。
資本的屬性是全世界尋找市場。當中國加入WTO之後,西方還希望尋找更多的市場。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因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國名開頭字母所組成的詞BRIC,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其發音同英文的「磚塊」(brick)一詞而得名。2003年,奧尼爾在一份題為《與「金磚四國」一起夢想》的研究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重新洗牌,「金磚四國」將超越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與美國、日本一起躋身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
高盛這份報告推出後,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領頭羊,受到世界廣泛關注。這四個國家儘管政治形態並不相同,但有個共性,都或多或少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有距離甚至感到西方的壓力,這一共性讓它們自然而然就走到一起了,2010年12月23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與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長邁特恩科阿納-馬沙巴內通電話時表示,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South Africa)作為正式成員加入該合作機制,合稱「金磚五國」。
從2009年至2021年,金磚五國總共召開了十三次峰會。外部這樣評價它們的優勢:五國的國土面積總和約為3,94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6%,比非洲的面積還要大;人口總數約為31.65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41.7%;GDP總量約為21.07萬億美元,相當於是美國的GDP總量,約佔世界GDP總量的24%,是一個總量十分巨大的經濟體。
Bricks關係穩固之後,自然得整點實事出來。早在2019年,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金融服務工作小組俄方主席、俄羅斯工商會主席謝爾蓋卡特林就提出,金磚國家或打造一套統一的支付系統:BRICS Pay。報道稱,這是一套計劃在金磚國家統一零售支付和匯款平台的框架下,對各國支付系統進行初步整合的支付系統。具體做法是製作移動應用程式(APP),無論購買者帳戶為何種貨幣,都可用其在任一成員國進行支付。此外,金磚國家將建立單獨的雲平台,將各自的國家支付系統連接在一起,當然,其它國家也可以加入。這一消息隨後被中國官媒證實。為甚麼要建立這個平台?中國官媒倒也說得非常明白:隨著美國將美元「武器化」「政治化」,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尋求繞開美元的破局之法——大家應該記得,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3月下旬正式開打的,到2019年,中國發現問題很嚴重,多年培植的擁抱熊貓派完全被邊緣化,中美關係可能會持續惡化,於是開始認真考慮在金磚五國當中建立一個統一支付系統。
在俄羅斯提出建立Bricks Pay之前,中國做過大量準備工作。從2010年代開始,中國與南韓、蒙古、俄羅斯都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經國務院批准,201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簽署了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圓,協議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事實上,中國與東北亞及俄羅斯之間已經形成一個以人民幣為主要交易貨幣的經濟圈。
可以說,美歐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成了Bricks Pay的助產士,俄羅斯正好用上。
對美元地位的削弱
這個系統的運作,毫無疑問是對美元地位的削弱。這一點,美國智庫人士在俄中等金磚五國宣布要成立統一支付系統時就意識到了。3月7日,美國《外交事務》發表《中俄組建「反美元」軸心,試圖逃避經濟制裁》一文,作者回顧了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霸權地位,以及這種地位以美國市場及其無與倫比的軍事實力作為後盾的光榮往昔,指出正是這種地位使得華盛頓實施的任何制裁都變得重大而有效,沒有其它任何貨幣——包括歐元和人民幣在內,能夠很快取代美元在全球經濟和全球金融市場內的中心地位。但這次制裁,讓中俄聯手推進「去美元化」進程,並得到了許多大國(印度、巴西、沙特阿拉伯等國)的接受。作者指出,「北京與莫斯科著手建立一套遠離美國的、可信的全球金融體系,……會吸引那些深受美國制裁束縛的國家,甚至可能會吸引那些願意以犧牲美元為代價來強化本國貨幣的美國盟友。」
作者認為,俄羅斯政府推出的第一套系統是獨立的國家支付系統,可作為維薩卡(Visa)和萬事達卡(MasterCard)等國際支付系統的俄羅斯替代版本。而另一套系統則是被稱為「SPFS」的俄羅斯金融通信系統,它可謂是俄羅斯版本的「SWIFT」系統。拜登政府必須考慮到這種更為廣泛的背景。對俄羅斯實施更嚴厲的制裁,可能會在短期內幫助烏克蘭,但這些措施卻可能會加速更為廣泛的全球「去美元化」運動,而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從根本上削弱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美國想要維護美國霸權的基礎,就必須鞏固以美元為基礎的全球金融體系,此外,它還必須維護美元作為全球金融穩定所不可或缺的穩定公共貨幣的作用。因此,拜登政府在實施制裁時,不僅需要考慮制裁將如何影響烏克蘭的戰爭,還要考慮這些制裁措施將會如何改變全球金融市場。
世界已經處在布列頓森林體系3.0的路口
1944年,美國主導的《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後,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鈎,並逐漸替代英鎊成為國際儲備貨幣。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宣布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鈎,布列頓森林體系瓦解,全球貨幣體系進入主權信用貨幣時代(布列頓森林體系2.0)。儘管如此,美元隨後仍然是世界第一儲備貨幣。但時移勢易,俄烏戰爭發生之前,IMF數據顯示,各國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美元計價外匯儲備為7.087萬億美元,市場份額從第三季度的59.15%進一步下降至58.81%,為1996年以來新低。
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早就希望脫離美元影響,強化本國貨幣。人民幣入籃前後,中國更是雄心萬丈,希望儘快完成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挑戰美元霸權。但這一進程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原因在於中國自身的經濟地位:既是資源進口大國,又是產品出品大國,這種對外資源依賴與市場依賴所造成的被動,並非第二大經濟體就可改變的。但俄羅斯不同,自從蘇聯解體後,該國強大的工業體系有所萎縮,但因資源豐富,成了一個海灣型經濟體(阿拉伯海灣六國以出口石油為主,因而對出口資源的經濟體稱之為「海灣型經濟體」),面對美歐啟動的全面經濟制裁,俄羅斯尚有還手之力,一是藉助與其他幾個大國的經濟聯繫,二是藉助多年籌劃的支付系統,於是在短時期內將資源主權優勢轉化為貨幣主權優勢。
拜登左派政府信奉濫發貨幣的現代貨幣理論,認為美元霸權意味著掌握美元發幣權的美國擁有想幹甚麼就幹甚麼的任意權力,這次制裁俄羅斯下了老本,不僅沒收俄羅斯政府及相關人員的資產,還不讓俄羅斯使用存在美國銀行的美元償付債務,目的是讓俄羅斯失去信用。但拜登政府忘記了美元霸權是建立在國家信譽之上,是有國家信譽擔保美元的隨時可變現且能避險的紙黃金,一旦失去信譽,世界選擇美元做儲備貨幣、避險貨幣與結算貨幣的可能性就會下降。這一個月的制裁,盧布最後回到制裁前的原位,美元卻被多國減少儲備數量,只是美元霸權失落的開始,只是拜登政府目前忙於推廣未成年人變性,居然對美元正站在布列頓森林體系3.0的路口毫不自知。◇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