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接受本報專訪,談及港大拆除「國殤之柱」的感受,並介紹「高志活畫廊」(Gallery Galschiøt)。他明言,即使港大粗暴地拆毀雕塑,在世界各地還會有無數個「國殤之柱」遍地開花。

香港成無法無天之地 重修雕塑需時3年

作為「國殤之柱」創作者及擁有人,高志活看到一張又一張的心血結晶碎片及建築物料的照片,感到非常痛心。事發至今數月,他仍然感到氣憤,批評港大的做法是完全不合理,無視香港法律對私人財產權的保護,直接摧毀私人物品。「我是『國殤之柱』的擁有者,1996年向支聯會借出作品,並根據協議在香港大學永久展出。港大一直未有回應我的香港律師事務所的信件,就直截了當地拆毀我的作品。」

經此一事,他認為昔日有「法治之都」之稱的香港,如今已變成無法無天之地,因為連私人財產權也保護不了。而拆走「國殤之柱」,也意味著香港不能再公開自由地討論及紀念六四事件,如同拿走香港的靈魂。

高志活(左)在工作室與助理合力創作迷你「國殤之柱」。(文苳晴/大紀元)
高志活(左)在工作室與助理合力創作迷你「國殤之柱」。(文苳晴/大紀元)

「港大拆下雕塑的決定很讓人傷感,我肯定某些部份已經破壞了。」他無奈地說。因為「國殤之柱」是極珍貴的藝術品,在港大經歷二十多年風霜後,結構已變得相當脆弱。若非由專家細心地移除,極可能造成無法修補的損毀。

高志活形容自己對這個雕塑充滿一份特別的感情,他曾在2008和2009年兩度被港府以「不符合入境理由」拒絕入境。最後一次能入境香港是在2013年,當時他親自赴港帶領「國殤之柱」的維修工作。最令他懷念的是與不少港大學生交流,「當時有很多港人在校園內,有人告訴我們在1997年豎立雕像時,自己還是港大學生,分享『國殤之柱』留給他們的集體回憶。那個人今天已經是兩子之父,也有教導兒子當年中國發生甚麼事。」

雖然「國殤之柱」已被港大拆毀,但他仍希望碎片運回丹麥,供日後重新創作,但至今未有進展。主要原因是在《港區國安法》下,批評中共的外國人在香港都會有被捕的法律風險,故運回雕塑碎片都有可能被視為批評中共的活動,「當局至今都未表明能確保我和團隊不會因運走『國殤之柱』任何部份遭到起訴」。

另外,修復所需資金估計至少要逾百萬歐元,「當年我連同3位雕刻助理花了3年時間一同創作,因此重新修復的工作非常困難。雕塑是無法以金錢衡量,因為是中國重要的歷史價值。我會儘我所能」。

冀望雕塑遍地開花 另創港版「國殤之柱」

早在去年10月得知港大要求支聯會移除雕塑後,高志活預感到港大的「國殤之柱」在中共政權的陰霾下難逃被破壞的命運。故在去年11月於網絡公開「國殤之柱」的3D掃瞄圖,呼籲全球各地公眾打印小型「國殤之柱」。

他表示,此舉是要讓「國殤之柱」在全球遍地開花,繼續保存中共六四屠城記憶,「我這個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告訴中共:即使港大的已經倒下,世界還有無數個『國殤之柱』。這就是藝術,你(中共)沒有辦法將全世界的(『國殤之柱』)都通通毀掉。」

高志活展示創作當中的小型「國殤之柱」。(文苳晴/大紀元)
高志活展示創作當中的小型「國殤之柱」。(文苳晴/大紀元)

去年初,他在工作室創作8米高的「國殤之柱」,並曾經在丹麥國會前豎立近3個月,聲援港人抗爭。該雕塑以香港「反送中」為主題,加入許多香港抗爭者的象徵,包括頭盔、眼罩、防毒面具等。

高志活表示,雕塑由他與丹麥政黨「替代」(Alternative)以及國際特赦組織合力創作,獲得當地多個政黨支持,「其實香港是展出這個雕塑的最佳地方,但當下的香港是沒有可能」。

新版「國殤之柱」暫時擺放於「高志活畫廊」的雕塑公園。(文苳晴/大紀元)
新版「國殤之柱」暫時擺放於「高志活畫廊」的雕塑公園。(文苳晴/大紀元)

目前雕塑存放在畫廊外的公園,將來會到挪威和美國展出,現正與相關港人團體協商舉行時間。

雕塑的頭盔、眼罩、防毒面具的部份目前拆開,放在畫廊中展出。(文苳晴/大紀元)
雕塑的頭盔、眼罩、防毒面具的部份目前拆開,放在畫廊中展出。(文苳晴/大紀元)

建文檔香港新聞 保存香港歷史

在過去,高志活曾對中共抱有希望,翼其會履行對港承諾,期望中國變得更民主,可以公開討論六四事件。但事實上在習近平上台後,卻走回頭路,人權狀況每況愈下。

他坦言,近年在香港發生的一切,讓他感到陌生。認為港人過往享有的言論和新聞自由都被中共逐一抹殺。而在看到隨著《港區國安法》實施,民主派人士一個接一個地陷入牢獄之災後,他認為現在香港已經是「一國一制」,「在歐洲看到香港變成這樣子感到很傷心,中共將自己的一套制度完全搬來香港」。

高志活展示工作室中有關「國殤之柱」的文件檔,內裏都是關於香港媒體報道雕塑的新聞剪報。(文苳晴/大紀元)
高志活展示工作室中有關「國殤之柱」的文件檔,內裏都是關於香港媒體報道雕塑的新聞剪報。(文苳晴/大紀元)

圖為香港作家陶傑於《東周刊》撰寫有關「國殤之柱」的文章。(文苳晴/大紀元)
圖為香港作家陶傑於《東周刊》撰寫有關「國殤之柱」的文章。(文苳晴/大紀元)

作為一個外國人,能為香港做的事不多。除製作雕塑外,高志活選擇保存香港新聞剪報,藉此保留香港歷史。只見他的工作室櫃裏,有一列專屬「國殤之柱」的新聞剪報檔案,打開內頁都是有關雕塑的新聞報道和專欄評論,包括已結業的《快報》、《蘋果日報》、《太陽報》等,活像一本香港傳媒史的教科書。「我快68歲了,我們這一代老人沒有做得很好,所以我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做得更多。」

最後,他以「國殤之柱」上的一句「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The old cannot kill the young forevere)寄語香港年輕人要堅持下去,將來必定會看到黎明的曙光。

「國殤之柱」原名Skamstøtten,在丹麥文是「恥辱之柱」的意思,世界上共有6座,而早前在港大被拆毀的是1997年高志活為悼念中國六四事件與支聯會合作展出。自1997年後,港大學生會每年在6月4日洗刷雕塑,作為紀念六四事件的傳統。

高志活畫廊

高志活在1994年於奧丹賽(Odense)成立「高志活畫廊」(Gallery Galschiøt),佔地8千平方米。除畫廊外,另設有雕塑公園、電視製作公司、藝術學校和工作室。丹麥瑪麗王妃(Princess Marie of Denmark)也曾參觀畫廊。

「高志活畫廊」入口標誌。(文苳晴/大紀元)
「高志活畫廊」入口標誌。(文苳晴/大紀元)

地址:Banevænget 22, 5270 Odense, Denmark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 9:00am—5:00pm、星期日12:00am—4:00pm

休館:星期六及公眾假期

聯絡電話:+45 66184058

入場費:免費 #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