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子弟多才俊。他們雖生於溫柔水鄉、富庶之地,卻有一股任俠好義、身先士卒的武人氣概。在三國時期,開基之主攜猛將虎臣,共同在歷史上留下了一連串響亮的名字。這其中便包括凌統。

凌統像。(公有領域)
凌統像。(公有領域)

凌統(189-217,或作237年),字公績,揚州吳郡餘杭人,三國時期東吳勢力孫權的重要將領;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凌統年少即有盛名,陳壽在《三國志》中說他為人「有國士之風」,元人郝經稱讚凌統「親賢下士,輕財重義」。

死戰護主 故舊凋零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集結十萬大軍,發動第二次合肥之戰,凌統同樣隨軍出征。

在歷史上,東吳與曹魏在合肥城池總共發生六次衝突,大部份時候都是東吳軍隊無功而返。特別在第二場戰役中,孫權的對手是曹魏名將張遼,遭遇了平生一大敗仗。不過,這次戰爭也是最為悲壯的一次,它是凌統和凌家軍的最後一場大戰,也是凌統、甘寧同心作戰的一次難得的見證。

那時合肥的守軍只有七千多人,曹操派人送去密函,指點將士如何應敵。他的策略是:待孫權兵臨城下,張遼、李典即刻出城迎戰,樂進負責守城。

由於雙方兵力懸殊,曹軍將士大多心存疑慮,只有張遼信心滿滿,解釋曹操的深意:等到曹操援軍到來時,合肥恐怕早就被孫權攻佔;所以大家要在東吳軍集合完畢前搶先進攻,挫折敵軍士氣,安定己方軍心。「成敗之機,在此一戰!」

當夜,張遼招募八百名死士。次日清晨,他披堅執銳,率眾死士突襲東吳軍營。東吳諸將士被打得措手不及,猛將陳武戰死,宋謙、徐盛負傷撤退,孫權也登上高地,緊張地觀戰。

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中午,東吳這邊士氣全失,敗走回營。之後,孫權又與曹軍對峙十餘日。因軍中疫病爆發,奪城終是無望,孫權只得下令班師撤退。

真正的危險還在後面。各路軍團奉命紛紛撤退,來到了逍遙津渡口,準備南渡。孫權和凌統等人負責斷後,待大部份軍隊已經渡河,他們正要跟著撤退時,張遼突然帶兵殺來,追擊北岸為數不多的東吳軍士。

眼看著東吳大軍已經走遠,難以及時返回救援,雪上加霜的是,張遼毀壞渡橋,切斷孫權等人唯一逃生的路。東吳軍本就士氣渙散,見到張遼更是鬥志消弭,就連鼓吹手都驚嚇得無法吹號、擂鼓。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插圖,張遼威震逍遙津。(公有領域)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插圖,張遼威震逍遙津。(公有領域)

甘寧見狀,立即大聲責問,並揮刀斬殺一名鼓吹手震懾眾人。東吳軍中這才響起了雄壯的軍樂,軍士們聽了,精神為之一振。接下來,甘寧親自護送孫權來到斷橋。

橋樑的兩端,還殘存兩塊橋板,中間有一丈多的距離無所依憑,下面便是滔滔河水。有人提議,讓孫權策馬飛渡過河,他在後面揮鞭抽打,以助馬勢。

孫權就這樣險中逃生。而保障他平安撤離的,還有留在戰場上的最後一批死士——凌統和三百名凌家軍。

面對張遼軍隊凌厲的攻勢,凌統想到的只是如何儘量拖住他們,無法分出兵力追趕孫權。凌家的壯士們,也都是一樣的心思。

於是,凌統持刀在手,施展出平生絕學;凌家軍們,有的奮力殺敵,身受重創仍在死戰;有的人以身作盾,替少主人擋下致命殺招。漸漸地,數十名敵軍在凌統面前倒下,但是同時倒下的,還有凌家軍的壯士們。

凌統本人也是傷痕纍纍,然而當看到最後一名凌家軍閉上雙眼時,他才感受到錐心痛楚,目眥盡裂。但是他還不能倒下,更不能辜負凌家軍用性命為他換取的生存機會。估摸著孫權已經徹底脫離險境,凌統這才邊戰邊退。退到岸邊時,他縱身跳入河中,靠著堅強的意志力,在河底負傷潛水而行,這才登上南岸,和孫權會合。

見到凌統活著回來了,孫權又驚又喜,把他留在自己的船上,請最好的醫師、用最好的藥材讓他治傷。凌統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一想到那些追隨凌氏多年的親信部隊,一個都沒有生還,再難抑制悲傷、愧疚的情緒,落下淚來。

孫權親自用衣袖為他拭淚,寬慰他說:「公績,亡者已矣。只要你還在,還怕沒有凌家軍嗎?」待凌統傷癒後,孫權封他為偏將軍,撥給他兩倍凌家軍的兵力。

孫權像,出自《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孫權像,出自《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然而,亡者已矣,即使組建新的部隊,他們也不是曾經的凌家軍了,更換不回那生死相交的兄弟們。

英年早逝 來者可追

兩年後,凌統在平定山賊的過程中,途徑家鄉,特意進城拜訪那些親朋故舊,態度恭恭敬敬,極盡禮節,恩意益隆。這裏或許就有凌家軍的親戚,凌統也替他們向親戚、家鄉作最後一次告別。之後,凌統驟然病逝,將自己和凌家軍最輝煌、最壯烈的一刻,永遠留在了逍遙津血流成河的戰場上。

那一年,凌統只有二十九歲。孫權聽聞噩耗,驚愕地捶床起身。無法控制的悲痛漫上心頭,孫權悼念忠臣良將,一連幾天減少膳食,一談到凌統便垂淚不止。或許他也想起了兄長孫策,還有他們的父輩。正是一代代將士們出生入死的奮戰,才掙得東吳的天下。衝在最前面的倒下了,後來人還會將這種忠義的精神傳續下去。

東吳將軍百戰死,總有少年捲土來。凌統身後,留下了兩個年幼的兒子。孫權看到他們,彷彿看到了重振凌家軍的希望。他將孩子們收養在宮中,視如己出。每當有賓客覲見,他都會把兩個孩子帶在身邊,說道:「這是我的虎子。」待二子年紀漸長,孫權更是悉心栽培,讓他們勤學文武藝,以繼承凌統的爵位和兵權。

從十五歲的少年到二十九歲的大將,凌統的英年早逝實在讓人惋惜。史書中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凌統是在四十九歲過世的,但那樣會和其它史實矛盾。

儘管人生苦短,凌統和他的凌家軍忠孝在懷,在一次次戰事中英勇無畏,為君、為國捨生取義。最終,凌統成為名垂青史的東吳「虎臣」之一;凌家軍的威名,也永遠銘刻在後世心中。◇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