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從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間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葵涌區內正輪候公屋的不適切居所住戶,及於2019-2021 年間由葵涌區不適切居所遷往公屋的住戶,以了解居民輪候公屋的實況,共收回184份問卷,並於昨日公布結果。 見完房署主任
仍苦等兩年才獲編公屋
調查顯示,過去兩年間,已入住公屋的受訪住戶由見主任後,直到獲第一次編配公屋的等候時間中位數則介乎1年至1.5年,佔該受訪組群30.8% 。已見主任並剛獲配屋的不適切居所住戶,於見主任後的等候時間中位數則介乎1.5年至2年之間。
五成受訪者在約見房署負責審查編配單位的主任後,等候了至少2年才獲第一次編配公屋機會,亦有33.3%等候了「少於2年但多於1.5年」
在已約見房署主任但仍未獲第一次編配公屋的受訪者中,有五成人等候了2年或以上的時間。聯盟預計他們真正獲第一次編配公屋機會的等候時間甚至超過2年。
聯盟表示,調查顯示,近兩年由見主任直至獲第一次公屋編配的時間由1年以上拉至1.5年,甚至2年或以上,連同由申請起輪候至見主任的時間(調查顯示高於7年),輪候人士由申請直至上樓,輪候時間動輒超過十年以上。
市民遲遲未能上樓 精神壓力大
聯盟認為,這反映近兩年由見主任直至獲第一次公屋編配的時間拉長。住在劏房的受訪者梁太批評,見主任時說3個月有屋,「最尾等咗兩年半!」。已見主任超過2年的受訪者梁小姐表示,對房屋署極度失望,「等咗咁耐,屋企又細,成日嘈交!」
聯盟就遲遲未能上樓對受訪者的影響進行了調查,以0(沒有影響)至10分(最大影響)評分,平均評分最高的3項分別是精神壓力、經濟壓力和住屋環境,均超過7分,至於其它項目如家庭關係、身體健康、社交等的平均評分均高於6分。
政府政策被批離地 北部都會區只有1分
另外,受訪者對政府近年房屋政策的評價方面,以0分最低、10分最高,只有「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的評分中位數為5分,去年施政報告中的「增建過渡性房屋至20,000個」只有3分,建設「北部都會區」更只有1分。
聯盟批評政府政策離地。以非長者一人申請公屋的李先生,其更直言申請公屋無受惠於政府政策,「我單身,58歲,咩都無!」;見過房署主任的陳小姐批評只能夠等,不知道有何地方可以查詢輪候情況。
調查指,有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房署應為見過主任的人士增設安排第一次編配公屋機會的承諾時間;超過七成人認為應加派人手加快配屋進度;近八成受訪者認為要定期公開各區公屋空置單位數量及實際供應單位數量,增加透明度;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增加房屋供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