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建築師及畫家多納托.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於公元1502年設計的坦比哀多小教堂(The Tempietto)既是神聖秩序的展現,也是紀念使徒聖彼得的紀念碑。當時的建築師們為了超越古典主義,無不嘗試以具體的建築形式來表達其對生命與宇宙的領悟。如今,這座小教堂已被公認是文藝復興全盛時期建築的巔峰之作。
「坦比哀多」意大利語的原意是指體形略小的教堂。雖然只是一間小教堂,卻以完美的幾何圖形與比例連結著天與地,描摹出天國世界的完美。不斷重複的球體與圓形形狀傳達著一致與完整,也意涵著精神方面的實踐。
這座小教堂喚起人們對天堂的遐想。底層是平穩堅固的平台,古希臘風格的多立克柱列(Doric columns)整齊規律地矗立其上,中心由厚重的圓柱形牆面構成了建築物的主體。對比之下,上層則是相對輕盈的露台空間,有著開放式的壁龕與精緻的裝飾,四周圍繞的欄杆則是建築環狀的延伸。整體給人一種開闊的感覺,彷彿在向我們招手,走向心所嚮往之所在。
然而,整座建築卻沒有登上露台的走道,我們不禁陷入沉思:這露台是為誰而造?欄杆和圓形的穹頂朝向天際。心思在此飄遠了,想著:天空之上,還有些甚麼呢?
完美組合的建築
只要登上羅馬七座山丘之一的賈尼科洛山(Janiculum Hill),穿過聖彼得羅修道院( the monastery of San Pietro)入口的庭院,即到達意大利建築師多納托‧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所設計的坦比哀多教堂。
同心圓一般的幾何形狀從小教堂向外一層、一層展開。階梯輕躺在庭院中,邀請參觀的遊客穿過環狀排列的多利克廊柱進入屋內,瞻仰聖者。小教堂內部一樣環繞著神聖的幾何形狀。抬頭往上看,可以見到穹頂內部布滿了星星,描繪著無邊的宇宙。
聖彼得的雕像位於小教堂中央。圓形的房間,中心有一個洞,垂直往下看去,地下室有一個十字架圖案,正是聖彼得殉難的地點。
伯拉孟特採用古老的科斯瑪蒂(Cosmati)磁磚鋪設地面。這種馬賽克技術是12、3世紀羅馬建築師及設計師慣用的傳統工藝。
建築師伯拉孟特一定早就知道維斯塔神殿(the Temple of Vesta),該神殿建造於1世紀初羅馬共和國的末期。伯拉孟特很可能從維斯塔神殿汲取古典形式的靈感,不過,坦比哀多教堂的結構則是文藝復時期的發明,超越了古典形式,還啟發了後代世界各地無數的圓頂建築,如倫敦的聖保羅座堂(St. Paul's Cathedral in London)、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大廈等。
當代的人認為坦比哀多教堂實現了古典建築的設計。儘管它在當時是一座摩登的建築,但它的結構是如此完美,好像它早就已經存在那兒了。
實際上,伯拉孟特將各地搶救而來的建築物廢棄品整合到坦比哀多教堂的建築中,如據稱來自古埃及的花崗岩石柱。如此一來,整座教堂立即有了古代遺蹟的風貌。
建築傳達了聖彼得的品德
聖彼得是耶穌親自揀選的第一任教宗。為了紀念聖彼得,建築本身適切地傳達了他的品德。小教堂莊嚴高貴的外觀、適度的尺寸與裝飾,襯托聖彼得的質樸與真誠;堅固的結構與建材則代表他的力量——上天所賜予的堅毅美德。
坦比哀多教堂充滿和諧感的組合是如此美麗,啟迪著人們對生命與宇宙的探索。原文〈The Tempietto: Radiating a Divine Presen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