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中國經濟年報出爐後,中共針對相關數據開展大內宣,如黨媒人民日報1月18日刊文炫耀稱,「十四五」中國經濟開局良好,2021年全年經濟增速為8.1%,高於6%以上的預期目標;經濟總量超114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551美元,突破了1.2萬美元,超過世界人均GDP水準。
先從2021年主要經濟指標的統計數據看,官方統計與市場機構皆普遍使用「兩年平均增速」來消除同比基數的影響(由於2020年經濟受到疫情衝擊導致基數比較低),而所謂全年8.1%的GDP增長率,卻是未按兩年平均計算的。
如果按兩年平均增速,2020年(最終核實為2.2%)與2021兩年的平均增長其實為5.1%,不僅沒有「保6」,而且低於2016-2019年平均增速,尤其是被一筆帶過的2021年第四季度GDP成長4%,是自1993年以來季度增速的第三低,換言之,「恢復性增長」尚且談不上,遑論「較快增長」。
再看統計官員重點介紹的,中國人均GDP已突破了1.2萬美元,超過世界人均GDP水準,而與之有關的一個數據,2021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8%,屬於富足級別,代表中國已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按國際標準,反映消費結構的恩格爾係數(食品類消費支出∕消費支出總額)越大,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反之,恩格爾係數越小,生活越富裕。例如,恩格爾係數低於30%為最富裕,隨之食品和衣著類等生存型消費比重下降,發展享受型消費比重迅速上升。
而官方統計公報之消費種類(按消費類別分)顯示,2021年食品消費仍是最高消費區域佔比達29.8%,相比2016年的29.3%回升了0.5%。消費升級類用品及服務,如交通通信領域的相關支出,2021年佔比13.1%,則較2016年的13.75%回落了0.65%。
雖然官方宣傳中國的恩格爾係數到了2019年是「連8降」,但消費升級顯然並沒有持續推進擴大,而且從《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可以得知,消費升級類商品及服務支出佔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增速,在2017年後雙雙由盛而衰。這其中一個不能忽視的主要原因,中共有關當局在2015年為房地產泡沫軟著陸的一波操作──「漲價去庫存」,致使2015到2016年這短短兩年時間裏,全國各地紛紛通過房價翻番把槓桿從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身上轉移到居民身上,進而損害內需消費。
如果從關鍵年份的中國居民新增貸款(是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住戶中長期貸款)也可以得到佐證,據中共央行資料,2015年的居民新增貸款3.89萬億,2017年的居民新增貸款7.14萬億,2021年的居民新增貸款增加7.92萬億元。在實際工資不漲的情況下,居民負債不斷的增加,錢都流到房地產去了,內需消費自然受到擠壓。
而這次備受官方官媒吹捧的2021年最終消費率65.4%,也激活了輿論場的相關討論,中國消費率不僅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也低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甚至比同等人均GDP國家要低20個百分點以上。
另據市場機構的宏觀經濟月報,2020年疫情年,以及2021年受疫情反覆等影響,地方財政用於社會保障和衛生健康的支出比重持續上升,政府防疫支出增加提振最終消費。這意味著,包括2021年最終消費率65.4%,其背後都不能忽視主要由「勞民傷財」的政府防疫支出明顯增加所帶動。同時可以理解,如果把中國最終消費進一步拆解為政府、居民部門的最終消費,則居民消費率與其它國家的差距更加明顯。雖然這方面未見官方數據,但曾有官員「吐實」。
如2021年5月7日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我國居民消費率不到40%,明顯低於國際上發展水準相近的國家,更低於發達國家。」另據媒體披露,2019年中國居民的消費率只有39%,同期世界平均水準達到了58%,印度為60%、越南為68%、巴西為64%,均高於中國水準,而且這些國家居民消費佔據全部最終消費的絕大部份、居民消費增長快於政府消費。
另外,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中國歷年社消總額逐年上升,隨著銷售總量的增加,銷售增速卻逐漸放緩,以近10年統計為例,其實際增速從2012年的12.1%下滑到2019年的6%。更有說服力的數據,從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看,其實際增速從2014年的7.5%下滑至2019年的5.5%,接近該指標公布以來的最低值。
也就是說,在2020年之前,中國國內消費就已經進入了快速下降通道,直接從以往的雙位數增速驟降至個位數,並直接跌破了8%的歷史低位。2020年疫情暴發後的消費疲弱狀況並不是疫情衝擊下的意外下滑,而是原有趨勢在外部衝擊下的加速下滑。
從統計規律來看,居民消費支出的變化與居民收入在趨勢上高度相關。影響消費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經濟呈現出高增長,中國GDP規模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均GDP超過世界人均GDP水準,中國居民恩格爾係數也已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為甚麼中國的居民收入水準卻依然無法提升國內消費率?甚至低於印度?
「印度消費率接近世界平均水準,其原因一是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較高,伴隨經濟的增長勞動工資水準增加較快;二是其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制度較為健全,政府公共消費發展相對平穩,勞動者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較完善。」這不是甚麼境外勢力或反華媒體說的,是中共商務部政研室2006年發文《世界各國消費率演變的趨勢、比較及啟示》中的一段內容。
公開可查數據顯示,中國居民部門收入佔GDP比重,從2000年的67.5%降為2018年的42.7%,遠低於發達國家居民收入佔比(60%以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實際也已連續多年呈持續下滑狀態,自2012年的10.6%下降到2015年的7.4%及2019年的5.8%。無論是初次分配、還是再分配,2005至2019這近15年來,中國居民部門在GNI(國民總收入)中的佔比一直都處於下降趨勢,收入分配整體向政府部門傾斜。
這也意味著,相比於過去,在同樣取得一萬元的國民收入中,居民部門能夠(分配)得到的收入卻變少了,從而直接導致了居民消費的下降。另一方面,政府只通過樓市就輕鬆把人民的「6個錢包擠乾」。公開信息顯示,即使是疫情壟罩的2020 Q1,全國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的契稅、土地增值稅的同比增速分別相當於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速的2.75倍、1.63倍。
中國互聯網上已有輿情顯示,2022年剛剛開張,遍地已是降薪風,從公務員、教師到演員,不同群體相同苦於收入不保,裁員,失業,通脹,按揭。如微博網友這些評論:一邊扶貧,一邊製造新的貧困。這是共同新貧,不是共同富裕。整個體制都希望利用各種手段把居民的收入吸乾,請問怎麼消費?怎麼敢去消費?
中共老是自鳴得意有14億人口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但是中國居民消費率卻「未富先衰」。GDP經濟數據也和歷史一樣,是一個可以被中共隨意粉飾的東西。如今中國百姓也不看官方數字的繁榮,因為冷暖自知。#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