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的知名人士王茂俊,經過逾一年流亡英國的生活後,於今年9月底獲內政部批出為期5年的政治庇護。在接受本報專訪時他表述了自己創建「香港連鄰」的最新動向和如何在海外保育香港文化。
專注「香港連鄰」事務
曾化名「韓寶生」的王茂俊,一度被誤傳在2019年的「8.31太子站黑夜」遇害,目前在英國剛剛申請到政治庇護,「我從申請至獲批剛剛好滿1年,有進行兩次面試。過程中也要告訴當局申請原因,包括8.31的八項不合理控罪以及來自中共和港警的『造謠者』壓力,證明自己遭到政治迫害。」
被問到自覺心態上最大轉變是甚麼,他明言雖感到「老土」,但這兩年的種種經歷是翻天覆地的改變。今年5月已踏入30歲的他亦由以往的怨恨轉為愛,故決定成立「香港連鄰」(Hong Kong Link Up),幫助所有身處英國的港人融入社會,希望在往後的日子可專注在組織事務上。
王茂俊表示,截至11月下旬,組織已收到超過三千五百份申請,目前已成功配對逾150對「英港夥伴」。
失去靈魂的香港
王茂俊表示,中港矛盾被指為近年香港社會對立的主因,近年香港本土意識抬頭,大眾對本土社會議題越趨關注。反送中運動期間不時見到一些具本土文化的文宣,抗爭者也希望能夠保存屬於香港的固有文化,抗拒中共文化。
王茂俊認為,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想要好好保留下一點舊時代的文化,在現今的社會氣氛是難上加難,早前的◇深水埠◇水庫事件已經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政府「利」字當頭的保育政策往往未能保留香港文化的原貌,甚至逐步蠶食香港文化的本質,讓這座城市所承載的靈魂逐漸流失。
他言道:「九龍皇帝的畫作越見越少,甚至可以用維修方式破壞。再看看重建後的利東街完全面目全非,舊式唐樓消失不見,被一堆豪宅和商廈淹沒。我看不見有甚麼與『囍帖街』關連。」
王茂俊直言,香港特區政府只重視利益,導致香港文化保育政策的失敗,但其背後更反映政府於規劃保育政策時的商業和中共的政治考慮,「本質上以經濟效益為主,文化保育為次,導致本地文化逐漸被商業元素所扭曲,甚至將其邊緣化。同時它又要顧及共產黨的感受,很多港式用字都已經消失不見。」
海外港人應保育香港文化
王茂俊認為,香港文化是港人的靈魂,「過往數代的人在這裏生活,留下一系列的足跡,當中的生活點滴慢慢形成一種習性,並在廣東文化的基礎上最終形成獨有的香港文化。」但他認為香港的情況已經不容任何異聲,「你提香港文化都會被扣帽子說你『港獨』」。
過往香港市民可以自主發起保育本土文化運動,更有不同的政黨和團體對政府施以壓力,最終捍衛屬於港人的獨有文化,但在「港版國安法」實施後,已經近乎不可能。近年移居或流亡海外的港人越來越多,他認為海外港人是有責任好好保存這屬於香港人的文化,上一代保持向下一代文化傳承,將香港文化特色好好保存,在將來為這座已被極權弄到逐漸褪色的城市重新注入靈魂,再次塗上屬於香港的文化色彩。
與此同時,移民還有面對被同化的現象,王茂俊明言自己在努力融入英國社會的同時,也要面對自身文化的流失,「日常生活上你主要講英語,粵語長時間少用,就會出現問題。」但他反問一句,為何印度族群移民英國多年,可以好好融入社會,但同時會好好保存到印度文化?「皆因一份堅持!」
以食物打破語言隔閡
王茂俊表示,香港的文化歷史不長,「香港文化只有約一個半世紀,基於英治時代。相比鄰近的日本、南韓、中國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但英治時期的東西合壁逐漸令香港形成一種獨有的文化,令它為國際所認識。
他認為,正要把握此點向英國人好好介紹香港文化,「較年長的都對香港有認識或感情,他們有的曾經在港工作,或擔任駐港英軍甚至政務官員等。他們都會記得這個獨特的亞洲城市,也會對此感到非常驕傲。」
此外還有一些香港獨有的文化是難以用英語去完全闡述,王茂俊認為通過介紹香港特色食物,是一種打破語言隔閡的方法,「英國飲食普遍被認為是單調,所以英國人都很樂意去品嚐異地美食。香港的飲茶文化和小食文化正是文化之最,將燒賣、凍檸茶、雞蛋仔、格仔餅、西多士等港式食物介紹出去,是香港文化保育和傳播的關鍵。」
最後,被問到為何要堅持在海外保育香港文化,他直言:「香港文化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回憶,包括食物、流行曲、港產片、港式粵語。重點是我是一個香港人,就算流亡海外,也要好好保育香港文化。」#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