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古老文明和數百年的傳統都認為,是上天安排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所有關係,而這是一份來自上蒼的禮物。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父母和祖先的獨特本質;而有信仰的人認為我們是根據造物主的形像創造出來的。所以,也許我們的家人,也是上天賜予在地球上的我們的。

然而,當這些角色在人生這個盛大舞台上演出時,有些關係表現得親密而溫暖;而有些關係則顯得疏遠及冷淡。場景就像是隨著布幕的升降在變化著,而命運也隨之改變著。但是,有一種美德,它不僅可以維繫著所有家庭,還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困境徹底翻轉,我們稱之為「孝道」。

孝道的寬容雅量內涵,在歷史上留下的許多故事中都得以展現。它體現出改邪歸正,及維護家族榮譽的美德的影響。

內心敬重人是如何來到這個世上的,確實是非常神聖的精神;您可以透過珍惜您的家人,以及您在社會上周遭所有認識的人來獲得實踐。(Yuganov Konstantin/Shutterstock)
內心敬重人是如何來到這個世上的,確實是非常神聖的精神;您可以透過珍惜您的家人,以及您在社會上周遭所有認識的人來獲得實踐。(Yuganov Konstantin/Shutterstock)

孝道是一種更高尚的美德

在現今年代,我們有時都會推卸責任,並相互指責對方。當然,孩子也不例外,他們抱怨父母要求過高或不講道理;而大人則抱怨孩子不守規矩。其實無須堅持這些一向不成熟的對峙,或去爭論誰對誰錯,孝道的培養值得自省及深思。它引導我們的祖先們,更有效地克服相同的挑戰。

孝道,是一種道德規範,它不是過時、老舊的原則,或是聲稱能正確撫養孩子的生活方式。它當然不涉及會將孩子寵壞,更不是走另一相反、極端的忽視教養,打著「孩子只能用耳朵聽,但不可以發表意見」(孩子要乖,少出聲)為幌子而橫行霸道。

孝道,絕不是因父母或孩子的要求,走極端,或是尊嚴上會被蔑視與寵壞。相反,它是一種道德責任感,透過無私地相互扶持,使孩子和父母能更接近上天。此外,這種美德的溫暖,也能夠延伸到家庭關係之外,例如擁抱朋友、陌生人和他們所處的社交圈。

孝道,是父母親在世時,讓他們感到光榮,以及死後對他們的敬重。在家庭之外,孝道的積極表現為「報效國家」,這將會帶來更大的社會諧和。

要實踐孝道的藝術,需要具備一種寬容雅量的品格。在理想情況下,是從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開始,有一種想要做對的事情的心態,並保有想成為一個好人的感覺。那麼,經由這種內在修持的宏大胸懷,就能夠擁抱家庭,體現在孝敬父母和祖先上面,並且能擴展到家庭以外。

在東方和西方,每一種文化都在談論用正確的方式撫養孩子。孝道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公元前 551—前479年)所強調的一種美德,它對於維持社會秩序的和諧運轉,及尊重每個人內在的神性,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孝道,在《論語》中有所論述。這些是孔子留下的教義,用來指導適當的行為,都可以概括為「孝」。它是一種尊重父母、修養自己偉大品格的傳統道德準則。

漢字「孝」,由上方的「老」(老人/父母),以及下方的「子」(兒童)所組成,意謂著年輕人照顧年長者的高尚美德角色。

漢字「孝」,意指「孝順」。(大紀元)
漢字「孝」,意指「孝順」。(大紀元)

根據孔子的教義,孝道還有分不同的層次。

在初級層次上,替父母勞動,珍視父母的恩情,不過份強調自己的艱辛。在中等層次上,以自身的成就來榮耀父母親,包括尊重和負責任的行為。在最高層次上,無所遺漏地實踐孝,這也包括傳播善意,使所有人受益。

或許,孝的最高境界,就是修養寬容雅量,讓自己成為一個最好的人,甚至達到開悟和解脫的至高成就。

孔子,中國古代哲學家、教育家,及儒家創始人。(aphotostory/Shutterstock)
孔子,中國古代哲學家、教育家,及儒家創始人。(aphotostory/Shutterstock)

實踐孝道 回報豐厚

有人可能會問,在「孝」的情境下,「寬容雅量」該如何解釋?在世界各地的許多文化中,都有一種互助互惠的想法,其實它是存在於孝道裏的。然而,如果沒有仁慈的互助互惠存在,只要透過實踐孝的行為,自然就會帶來好運。

傾向孝順、懂得內省的人,他們的心是純潔、真誠的。而孝道則有助於培養父母和孩子間的尊重關係,它是由宇宙中更高層力量所安排的關係。

即使父母缺乏道德,按儒家倫理支持也是,孝子雖要指出錯誤,但也要隱忍業報關係,同時將父母的怨懟和苦難,轉化為更仁慈的狀態。實踐孝道也可以幫助個人和家人改變困境。

無論一個人的出身有多卑微,都應該時刻留心和感謝他們的祖先。尊重自己的家人並將善意擴展到家庭以外,如此一來,將會帶來豐厚的回報,這就是業力法則。

以下是關於中國傳奇皇帝虞舜(或大舜)的故事,也是中國古代(中國共產黨掌權很早以前)歷史上所流傳的無數孝道故事之一。

 虞舜皇帝,又名重華或大舜(Xiao Ping/正見)
虞舜皇帝,又名重華或大舜(Xiao Ping/正見)

舜出生在一個擁有仁慈母親的家庭,但她卻早逝,留下他忍受著一個特別難相處的父親和繼母。他不但沒被家人疼愛,還遭受虐待,被迫做苦力,吃劣質食物,甚至在寒冬,只能穿單薄衣服。儘管受到家人的嚴厲對待,他仍保持對父母的尊重,並對年幼的繼兄弟姐妹負責。

當繼母或兄弟姐妹虐待他時,舜的第一個想法是:「我一定是做錯了甚麼,導致他們生氣,這樣對待我。」他一邊實踐孝行一邊反省自己的不足。有一天,他在自己工作的田里大喊:「為甚麼我不能帶給家人快樂?」

相傳舜雖然在家庭中地位低下,但他卻展現了無私的關懷,因此感動了許多人。據說,他的真誠還感動了上天,後來,他在戶外幹活時,出現了一頭大象來幫忙犁田,鳥兒們紛紛飛下來幫他除草。隨著時間的過去,這個年輕人成了鎮上的話題。

多年後,年老的堯帝在尋找繼任者時,向他的同僚求助,希望能找到最好的接班人選,而他們推薦了舜。因為他們都認為,舜歷經了許多磨難,仍風度翩翩,體現出孝敬的高尚精神,包括向內自省,這足以證明他能夠照顧好國家。

舜登基後,他的想法依舊和從前一樣,甚至說:「時至今日,我的父母仍然不喜歡我。那做皇帝有甚麼用」?

他的這番話,感動了黎民百姓,甚至是他的父母親。從此以後,他們開始好好地對待舜。舜所奉行的高尚孝道美德,證明了擁有寬容的心、犧牲奉獻,以及保持生活中的和睦相處,將會帶來好運。

(Illustration – Spaceport9/Shutterstock)
(Illustration – Spaceport9/Shutterstock)

不同文化中的孝道

從歐洲到北美,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會透過點燃蠟燭來紀念他們的父母和祖先,也會擺放鮮花來敬拜祖先的墳墓。

在許多亞洲國家,孩子向父母和祖先行鞠躬之禮,藉此表達感激之情的傳統。在印度,孩子們會觸摸父母親的腳,其象徵意義是,天道與他們的腳步相連,這種謙卑的聯繫表現,仍舊在今日受到重視和尊重。

放眼許多國家,孝道也延伸到國家的「節日」上,而這些節日都是向那些在戰爭時期,為保衛國家而犧牲生命的烈士表示感激。例如,許多英聯邦國家,都會在每年舉辦「和平紀念日」(或稱陣亡將士紀念日)(Remembrance Day)。加拿大和澳洲的「和平紀念日」在11月11日。美國也在同一天慶祝「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

毋庸置疑,有些家庭傳統是值得打破,然後重新創造。但無論你來自哪裏,敬重人是如何來到這個世上,確實是非常神聖的內涵,而你可以透過珍惜家人,以及周遭在社會上所有認識的人來獲得實踐。

那麼,在你的家庭或文化裏,有實踐甚麼樣的孝道呢?它是如何讓你成為一個充滿寬容雅量的人?請在留言版提供你的意見吧!#

請在 emg.inspired@epochtimes.com 與我們分享您的故事,並在TheEpochTimes.com/newsletter 上註冊以繼續獲得每日靈感。

原文Honoring the Divine Bond Between Children and Parents: The Virtue of Filial Piet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