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該從何說起呢?就從入園參觀及入園典禮時,我們向家長們傳達的內容開始吧!也就是我對孩子們的期許。
大家一定都很疼愛且重視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擁有美好的人生,過得幸福快樂,不要走辛苦的路。我想你們都是這麼想的,這也是天下父母心。
但是生活中充斥著各種關於育兒的情報,想必大家已經聽了很多。所以有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幸福」,十分熱中於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成龍成鳳。
比方說,我們向前來參觀的爸爸媽媽說明:「我們幼兒園是採用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他們就會很積極地說:「所以你們的目標是培育出像國外實業家那樣優秀的人才吧!」「也就是說,你們很注重早期教育對吧!」等等。
但是,雖然會背叛這些媽媽們的期待,我還是要說我們並沒有這樣的目標。因為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很了不起的大人。就像92歲的我,也完全不是甚麼優秀的人,可是我過得很幸福。
我的目標並不是教育出「優秀人才」。我的教育理念是讓每一個孩子可以發揮出他們擁有的才能與力量。
有一首詩可以完全表達出我的想法。這是在小俁幼兒生活團所在地櫪木縣足利市出生的,相田光男先生所寫的詩。在他眾多作品中,這首詩可以說是我幼教生涯的座右銘。
「無名的小草也會結果,綻放生命開出屬於自己的花。」
(節錄自《畢竟是人》中「自己的花」)
不覺得這就是幸福最極致的形式,也是孩子們該有的姿態嗎?不需要每個人都開出最鮮豔、最大朵,最引人注目的花。而是不管甚麼形狀、甚麼顏色,只要能夠以自己的力量開出屬於自己的花就可以了。
即使是又小又普通的花,如果能讓某個駐足欣賞的人心裏得到一點溫暖,那不就是最棒的事了嗎?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育兒中最令人難過的,是孩子開出滿天星的花,父母卻認為:「不應該是這樣的啊!我要把這孩子栽培成玫瑰花!一定要開玫瑰花!」也就是否定孩子。
當然,鼓勵孩子、輔助孩子,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才能是身為大人的責任。只不過,孩子並不一定要有多優秀、賺很多錢,或是做了甚麼大事才算了不起。更何況這些也不代表就是「育兒成功」。
我一直以來都想找出孩子自己的花的形狀,以及讓花盛開的方法——也就是找出他們的個性。
我認為真正的不幸並不是無法成為「厲害的人」,而是一味追求標準的「厲害的人」的形象,卻否定真正的自己,不願意肯定自己,而且一生都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
我目送超過2,800名的畢業生,而遺憾的是,在這之中也有因為意外或生病而早逝的孩子。也許正是因為我知道有這樣的孩子,所以才會真切了解到平凡幸福的珍貴——找到自己的花,並以一己之力使它盛開。
眼前的孩子只要能帶著笑容活著,那就是最美好的事。大家不要太不知足了。
不管年紀多小的孩子,都會表現出他們的個性
大家應該很常聽到「育兒沒有正確答案」這句話吧?因為孩子們是充滿個性的存在。在幼兒園中也可以看到每個孩子各種不同的姿態,有一些有趣的地方,也有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有一次在一個2歲孩子的班上發生了一件事。
小花發現繪本的內頁不知道被誰用色鉛筆亂塗鴉了。接著她說:「要擦掉才行!」然後開始用橡皮擦擦掉塗鴉。
而小桃看到後說:「那是小和畫的!壞壞!」然後對小和說:「不行畫在這裏。你是笨蛋!」用強烈的語氣責怪小和。
被罵的小和便開始激動地大哭:「媽媽~~~」
哎呀,這該怎麼辦呢?保育士繼續觀察他們,這時也是愛哭鬼的小愛說:「小和過來。」然後把他帶到房間的角落,說:「你的名字是甚麼?」開始了訪問遊戲。小和雖然還在哭,還是回答:「小和。」
保育士觀察到小和因為訪問遊戲而冷靜下來,便說:「用這個可以擦掉喔!」把沾有研磨劑的海綿拿給小和。接著,保育士對拚命擦乾淨的小和說:「太好了!」小和也回答:「嗯!」
後來大家就像甚麼事也沒發生過那樣,回到了原本的狀態。就像這樣,遇到同一件事情時,孩子們也會因為不同的個性而作出完全不同的反應。
發現塗鴉,率先打算擦乾淨的小花。
說話很強勢,但是也很有正義感的小桃。
而小愛的反應更是一絕,因為有她溫柔的療癒力,才讓小和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並且努力把它表現出來。我在保育士的日誌中看到這段小插曲,2歲的孩子就已經在發展各種個性了,讓我十分感動。雖然身體還那麼嬌小,卻已經在綻放各自的花朵了。
常有人說女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得比較早,男孩子比較愛撒嬌等等。也許的確有這樣子的傾向,但絕不是「非這樣不可」。因為每個人都不分性別與出生月分,擁有很棒的個性。
在我認識的2,800個孩子當中,沒有一個人用相同的方式長大。
當你聽到一些育兒常識時,只要像「原來也有這種說法啊」這樣聽過,並接收一半就好了。比起這些常識,你可以好好感受眼前這個孩子充滿活力的個性。
父母必須先培養判斷力
要將孩子送去完全沒有制式課程的「放養式幼兒園」,偶爾會有一些父母在心裏感到不安,心想:「完全不學習真的沒問題嗎?」實際上,也有孩子提前退學,轉入其它才藝導向的幼兒園。而且父母似乎覺得對我們不好意思,是偷偷轉學的⋯⋯。
我要說的是,這如果是家長的判斷,我絕對不會反對。爸爸媽媽認真思考自己重要孩子的事情,並且自己做決定的話,那是十分有價值的事。
比方說,有些媽媽非常信任、依賴我,只差沒有對我說出:「大川老師,請告訴我所有的育兒秘訣吧!」在地方上也有傳言,認為繪本相關的事要請教大川老師。所以我很常被問到「這孩子要讀甚麼繪本比較好呢」?
因為我年紀大、資歷較深而詢問我的話,我也覺得很開心,便會幹勁十足地說:「交給我吧!」但是,最後決定孩子事情的還是父母。大家不能總是說「好的,我知道了」。
所以,當推廣教材的業務們拿來許多教材與繪本時,我們也會向父母傳達「這並不代表是我們幼兒園推薦的喔」,然後發給家長。我們不會去做篩選,要判斷這個教材是否適合孩子的人,應該不是我,而是各位爸爸媽媽。
如果我對某位媽媽說,「請妳這樣做」「請妳給孩子看這個」,即使是正確的,但是不管過了多久,這位媽媽還是不會培養出「當媽媽的能力」。也就是無法從我身邊獨立。
倘若父母希望孩子擁有「自由地活著的能力」,但是自己卻沒辦法自由地過生活,那不是很奇怪嗎?
每兩個月一次,我會給家長一封名為「瑪利亞之丘通信」的信(雖然最近有點偷懶)。
每年的第一封信我都會向身為「育兒夥伴」的爸爸媽媽們傳達,當你覺得「好怪?」「為甚麼」的時候,請不要有所顧慮,立刻說出來。因為這是育兒過程中很重要的事情。
當你思考「這是怎麼回事」時,假如無法自行判斷,可以跟周遭的人討論。請你得出一個,作為孩子的父母親,能夠接受的答案。當然,在這本書中,我所說的話全部都只是一種意見,不過是一點點提示罷了。請你不要全盤接受,而是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是這樣嗎」?
也許有時候你會覺得「我不認同!」這樣也很好。這樣就對了。#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本文摘自《放養孩子,是為了讓他成為更好的大人:結合蒙特梭利與阿德勒心理學,日本92歲阿嬤的奇蹟育兒法》台灣東販出版社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