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由上月至本月10日,共錄得79宗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醫院管理局表示當中7名病人死亡,部份個案曾到訪荃灣楊屋道街市或元朗雞地一間公司。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昨早接受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建議市民在挑選淡水魚時,用目視的方法,不要徒手挑選,並強調千萬不要使用魚檔的共用毛巾,減少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風險。
李彩華表示,街市內的淡水魚百分百是活魚,因為淡水魚一旦死亡便會發出腥臭味,所以魚檔都選用現買現殺的方式。除了烏頭是冰鮮魚,因為烏頭無人工飼養,難以存活。
至於鹹水魚,活鹹水魚若有魚鱗脫落,或者受傷,品質便會稍遜,價格會比健康的鹹水魚便宜一點。擺放在魚檔冰塊?上的冰鮮魚,市民可以觀察魚的光澤,較光澤的則是新鮮魚。還需要觀察魚眼是否光亮,是否凹陷。市民無須將魚拿起來看或者聞魚鰓,來判斷是否新鮮。並表示若魚變質,會聞到明顯的腥臭味。
李彩華表示,如果市民真的需要上手挑選魚類,建議隔著膠袋,千萬不要使用魚檔的共用毛巾。
在楊屋道街市,大部份魚販都有戴膠手套,將魚放入膠袋才交給顧客。有市民表示較少選購淡水魚,而自己先前也習慣徒手揀魚,但日後會選擇隔著手套挑魚。也有市民表示在疫情後更注重衛生,在處理魚類時會戴上一次性手套。
32宗個案感染源頭相同
衛生防護中心證實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已有群組爆發的跡象。79宗證實染病的住院個案中,32宗屬於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ST283),感染源頭相同。另外27宗個案為其它血清型或與上述群組基因排序不相同的序列,其餘20宗的基因序列分析結果有待確定。
32名病人分別為14男18女,年齡介乎31至87歲,居住在不同地區。而臨床資料顯示,侵入性乙型鏈球菌主要病徵為敗血病、化膿性關節炎、腦膜炎和蜂窩組織炎。
初步資料則顯示,一半病人曾處理淡水魚,當中部份人報稱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有傷口,其中2人是食肆廚師,1人為兼職魚販。而根據醫管局資料,32名病人中,2名病人已離世,死因未能確定與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有關,另外10人已出院。
衛生防護中心認為,病人感染可能因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或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有關。
衛生防護中心已安排人員到部份個案曾到訪的街市和魚檔內採集樣本,所採集的環境樣本和魚樣本的基因排序,與32宗屬於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的基因排序相同。
中心已通知有關事宜予食環署及漁護署,食環署已在相關街市徹底清潔及消毒,漁護署亦會到淡水魚批發市場採集更多魚樣本,協助確定本地養殖魚的情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