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修改全日面授課指引 12至17歲學生只打一針疫苗

衞生署15日表示,建議12至17歲的青年只接種一劑復必泰疫苗。

教育局昨日(16日)向全港中小學發信表示,在考慮了衞生署的建議後,決定更新新學年的全日面授條件,包括全校七成教職員接種兩劑疫苗並相隔14日,12至17歲學生至少接種一劑疫苗,以及18歲或以上學生接種兩劑疫苗,相隔14日且人數同樣達七成,便可申請恢復全日面授課。

中學家長程太昨日對大紀元表示,讀中學的女兒並無接種中共病毒疫苗,暫時沒有打算接種。她說,在開學之前就收到學校老師詢問有沒有打疫苗、為何不打疫苗等。她表示,主要是擔心副作用,沒有信心打,「孩子很健康,第一針我都不想打,第二針就更不想打了」。

她了解到,有家長希望學生打疫苗後,可以在上午課程後參與學校興趣班,也有老師因為教育局的壓力而打疫苗。她認為,政府不應催谷市民打疫苗,「人的生命是自己說了算,打了身體出現問題誰負責?」她批評政府沒有站在市民的立場,而是為了討好北京,像大陸一樣逼市民打疫苗。

程太說,女兒的爺爺上月接種科興疫苗後,出現味覺減退現象。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後近一個月,爺爺因頭暈入院,至今已經住院一周,在醫院中出現高血糖、面癱等症狀,不知是否與接種疫苗的副作用有關。

剛掌控政權 塔利班高層爆發衝突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9月15日報道,有塔利班高級官員透露,上周末,剛剛掌控阿富汗政權不久的塔利班內部發生衝突,兩個敵對派系的支持者在喀布爾總統府打了起來。

消息人士指,衝突雙方分別是臨時政府副總理巴拉達爾(Mullah Abdul Ghani Baradar)和武裝組織「哈卡尼網絡」(Haqqani network)的創辦人哈卡尼(Khalil ur-Rahman Haqqani)。

而衝突的焦點是,在奪取阿富汗政權過程中,誰的貢獻最大。巴拉達爾主張,奪取阿富汗管治權應歸功於以他本人為中心開展的外交活動;哈卡尼則認為,應歸功於其所領導的民兵組織的戰鬥勝利。另外,巴拉達爾亦對臨時政府的權力分配不滿。

衝突爆發後不久,巴拉達爾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塔利班官方一直堅稱「沒有發生衝突」,並強調巴拉達爾是安全的。不過,不少阿富汗民眾對官方說法表示懷疑。

有分析指出,塔利班仍未決定何時成立正式政府,反映內部有矛盾,而巴拉達爾可能已在塔利班組建政府的內鬥中,敗於上述民兵組織。

美最高將領米利被曝秘電中共 議員呼籲解僱 拜登稱完全信任

《華盛頓郵報》9月15日揭露,美國最高將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在2020大選前後,曾私下兩次主動致電中共軍方高級將領李作成,向中共保證美國不會發動攻擊,若開戰,會提前打電話通告。

該爆料來自《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Bob Woodward)與科斯塔(Robert Costa)即將出版的新書《危險》(Peril),書中披露,米利因擔心特朗普總統在任期的最後幾周可能採取行動,於是秘電中共軍方。事件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

前總統特朗普發聲明說:「我從未想過攻擊中國」,「而如果米利被曝做的事是真的,就是叛國罪。」

參議員魯比奧認為,米利將軍開設非常危險的先例,並與多名共和黨議員要求米利辭職。

前美國眾議員、退役中校韋斯特(Allen West)亦表示,如果事件屬實,米利將軍應該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

在外界強烈反應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15日表示,拜登總統對米利將軍繼續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完全有信心」。

米利將軍辦公室當天也作出回應,稱米利與李作成的通話符合他的職責與責任。

美國智庫民主研究所主任巴沙姆(Patrick Basham)指出,事件表明,中共對於美國高層的滲透。

英國禁中共大使進議會 專家:掀反制中共新潮流

中共當局早前提出「制裁」多名批評中共侵犯人權的英國議員,遭到多位議員抗議。

9月14日,英國議會上下兩院議長作出裁決指,在中共解除對英國議員的制裁之前,不允許中共駐英國大使鄭澤光踏入英國議會大廳。該決定打破了國際外交先例,引發外界強烈關注。

國際關係專家、台灣智庫副行政總裁董思齊,近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今次英國議會對中共採取具體的反制措施,亦是發出要維護民主自由價值觀的信號,即不容許中共用戰狼外交,抑或是無理制裁的方式作主導。

董思齊表示,中共觸犯了民主國家的底線——包括人權、自由、民主這些普世性價值,將引發國際社會更大反彈,相信會有更多國家對中共作出回擊。

他指出:「過去很多國家考慮到中共的經濟影響力,對中共的戰狼外交予以容忍的態度,最近已經開始有很大的轉變」,五眼聯盟及一些中東歐國家,對中共的戰狼外交開始採取更強硬的政策。他提及「近期日本的選舉之中也出現了類似的狀況,過去比較親中、考慮中共經濟和市場的人士,聲量也慢慢降低。」

董思齊認為,英國今次反制中共的做法,會產生示範效應,在國際民主聯盟圍剿中共的大環境下,對中共的反制行動將成為新的國際潮流。

涉兒童數據及個資轉移 歐盟對TikTok啟動調查

中國抖音海外版TikTok再度被調查。此前,歐盟委員會已經與TikTok展開了正式對話。

據路透社14日報道,歐盟的主要數據私隱監管機構愛爾蘭數據保護委員會,針對TikTok啟動兩項調查。

根據數據保護委員會發表的聲明,對TikTok展開的第一項調查,涉及18歲以下用戶平台設置背景下的個人數據處理,和13歲以下用戶的年齡驗證措施;第二項調查則側重於TikTok向中國轉移個人數據的問題,並調查該公司在向歐盟以外的國家轉移個人數據時,是否遵守了歐盟的數據法規。

6月初,超過6萬名荷蘭家長狀告TikTok未經許可收集未成年人的信息,向這些未成年人發送廣告,而且這款應用程式上提供的各種挑戰賽,常常會鼓勵未成年人相互做出一些危險行為。為此,荷蘭的家長們向TikTok索賠14億歐元。

此外,早在今年4月,英國兒童權益保護機構也提出過類似的指控。

官媒催生走捷徑 央視鼓吹「試管嬰兒」

中共計劃生育造成人口比例嚴重失調,被迫放開生育,但年輕人普遍不願生孩子。為此,中共央視等官媒開始高調宣傳試管嬰兒,試圖通過鼓動有生育意願的不孕人群接受輔助生殖技術,來提高人口出生率。

央視財經頻道9月14日報道,近幾年隨著不孕人群的增長,輔助生殖技術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北京一家三甲醫院,輔助生殖科排隊的人群人滿為患。該醫院醫生稱,最近前來諮詢的人數有所增加,他們的平均年齡在36歲左右。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9月5日也發出通知,要加強對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機構日常管理。

針對央視財經的報道,中國網民也紛紛留言抱怨。有人譴責環境和食品污染、工作壓力導致大量不孕不育,官方應該解決根本問題。還有人抱怨試管嬰兒成功率低,費用昂貴,給婦女帶來很大的痛苦。

四川法律學者王君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輔助生育存在法律上的問題,也有技術上的問題,它會導致很多糾紛,也牽扯到倫理問題。藉由輔助生育出生的孩子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也都很複雜。

醫科大學畢業的陳先生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解決人口問題需要政府在就業、住房、醫療及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提供支援。政府試圖通過試管嬰兒這樣的「捷徑」提高出生率,這無法改變中國出生率下跌的趨勢。

當局被迫放開生育,開始不擇手段地提升出生率。地方政府開始異常積極地關心「婚戀問題」。上海當局還一度從蘇州拉來350位單身女擺攤徵婚,要用「速戀愛、速結婚、速生育」的行動響應三胎政策,被譏諷「豬配種」。

福建多名幼兒確診 獨自隔離檢查令人揪心

福建疫情來勢洶洶,莆田市至少有36名孩子感染,年齡最小的僅2歲。

日前,一批4、5歲的孩子穿著隔離服,獨自到醫院做檢查的影片在網上熱傳。

9月13日,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發熱門診護士朱霞青,在抖音發了一段孩子們穿著隔離服乖乖做CT檢查的短片,令許多網友落淚。

護士朱霞青在影片中說:「今天接診的都是五六歲的孩子,看到他們下車那一刻眼淚止不住了,每個孩子都好勇敢,一人提一袋好吃的零食。」

影片顯示,這些幼小的孩子被防護服包裹得嚴嚴實實,有的背後揹著一個背包,手裏提著一袋零食,走進冰冷、空曠的CT室,獨自一人躺在設備上做檢查,畫面讓人揪心。還有的小朋友因為年齡太小,自己上不去檢查台,有醫生把小朋友抱上去做檢查。

14日,福建衛生報連線採訪護士朱霞青,她的聲音有些哽咽,說這些年幼的孩子特別「懂事」,「那身隔離服連大人穿著都覺得悶熱,更別說是孩子了,而且這些孩子有些還發著燒,他們都全程穿著,口罩也都沒有摘下,很堅強!」

有網友說,這些孩子「不是勇敢,是不懂,希望儘可能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四川瀘州6級地震3死88傷 近8萬人緊急轉移

昨日(16日)凌晨,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成都、重慶等多地震感明顯,有不少網民說被地震晃醒。

瀘縣店家張先生16日上午告訴新唐人記者:

截至16日上午11時,地震已導致3人死亡,88人受傷。下午2時前,共錄得32次餘震,最大強度2.8級。

當地超過1200間民居倒塌,2萬多間房屋受損,2萬用戶停電,近8萬人緊急轉移、安置。

地震發生後,該縣瀘州陳年窖酒廠儲酒倉庫內,170餘個瓷罐受損破裂,200餘噸高濃度白酒洩漏。

官方消息稱,由於高濃度白酒是甲類火災危險品,遇到火星會發生爆燃,救援人員已持續對該廠白酒稀釋近3個小時,但現場酒精濃度仍在危險數值。

據中國地震台網速報目錄顯示,今次地震震中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252次,此外,2019年6月17日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也發生過6.0級地震。不少瀘縣民眾懷疑,地震頻繁與當局過度開採頁岩氣,破壞了地質結構有關。@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