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一本新書《紅色賭盤》引發關注,書中揭露了中共紅色家族如何與中國富豪一起掠奪財富,作者是目前居住在英國的商人沈棟(Desmond Shum),按沈棟自己的說法,寫書的原因是,他的前妻,和中共紅色家族關係頗深的中國女富豪段偉紅(Whitney Duan)已經失蹤4年、不知生死,而他,想通過回憶錄讓兒子了解自己的父母。
不過,戲劇化的是,就在新書9月7日要上架之前,消失4年的段偉紅,竟然突然有了音信,給沈棟打來了兩次電話,只是電話的內容不是為了報平安,而是警告沈棟出這本書是會要人命的,因為和政府作對的人沒有好下場。段偉紅在電話中說,自己被秘密關押,是被暫時放了出來,但隨時會被帶走,段偉紅還問沈棟,如果你出了事,兒子會怎樣?
那麼,這本書裏到底說了些甚麼?能讓失蹤4年的人突然「現身」?又到底是誰要阻止這本書的出版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本書和它背後的故事。
一本商人回憶錄 揭露中共的腐敗
這本書的全名是:《紅色賭盤:當今中國財富、權力、腐敗和復仇的內幕》,書中描述了沈棟和段偉紅如何相識、如何在中國經商,又如何跟中共體制內的官員,尤其是中共政治頂層人物打交道的經歷,其中涉及到了溫家寶的夫人張蓓莉,還有習近平、王岐山、孫政才、令計劃、賈慶林、曾慶紅和江澤民等人或他們的親屬。書中還提到,很多中共官員落馬的真實原因,並非是像媒體公開報道的那樣,比如前北京市長陳希同被判刑,就是因為得罪了江澤民為首的上海幫。
通過沈棟的描述,可以看到,那些被稱為「紅色權貴」的中共高幹子弟們,他們如何利用父母的權力、內幕消息和監管審批權等而攫取財富。當然,這些特權故事,自然都不是中共想讓民眾們知道的。
那麼,段偉紅是怎麼進入這個圈子的呢?
書中介紹,今年53歲的段偉紅,山東出生,畢業於南京一所專科學校,因為這所學校和中共軍隊關係密切,段偉紅在校長的安排下,去山東一個縣當副縣長,負責招商引資。為此,段偉紅曾經花很多時間在北京,尋找那些同樣有山東背景的體制內官員提供幫助。
段偉紅發現,真正在中國獲得成功的,都是那些「有關係」的人,也就是和中共體制有聯繫的人。估計段偉紅的這個感受,很多中國商人應該也都有體會。北京的這段經歷,讓段偉紅掌握了和中共官員打交道的技巧,而且後來,段偉紅還把這種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和眾多中共高層建立了密切關係,在商場上如魚得水。
多年來,段偉紅和沈棟利用和中共最有權勢的紅色家族和官員的關係,獲得利潤豐厚的房地產和物流項目,以及對大型國有企業的股權投資,但是,在兩個人的金錢和地位達到頂峰時,危險也在向他們靠攏。
2015年,沈棟和段偉紅離婚並離開了中國,2017年9月5日,段偉紅和她的三名員工突然同時失蹤,這之後,沈棟試過各種方法,都打聽不到段偉紅的一丁點兒消息,段偉紅就這樣「人間蒸發」了。
那麼,段偉紅到底在哪呢?
段偉紅被抓 到底和誰有關?
外界普遍認為,段偉紅是被抓了,而且是因為中共前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的原因。在段偉紅被抓時,孫政才因涉嫌腐敗已經被拘留了六個星期。
2018年,孫政才因受賄罪被判了無期。根據公開的指控,2002年到2017年,孫政才在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財物,總額折合人民幣超過1.7億元。
但是,孫政才落馬的真正原因可能並不止於此。有消息說,孫政才仕途發跡,是因為和江澤民家族的密切關係,孫政才受到了江派大老賈慶林、劉淇、曾慶紅等人的長期栽培,而且是江派預設的中共接班人選。在孫政才落馬後,習近平當局,將其與周永康、薄熙來、令計劃等「大老虎」相提並論,多次暗示孫政才參與政變。
孫政才落馬後,還被爆出有多名情婦,和多名女商人有權錢交易。而段偉紅,被指在北京零八奧運前,拿到了北京機場附近炙手可熱的土地,而孫政才,當時正是在機場所在的北京順義區任高官。
沈棟在書中證實,段偉紅在2001年結識孫政才,並且因此獲得了順義的一塊土地。書中還說,孫政才也將一些房地產項目批給他需要的盟友,比如他曾經把土地賣給曾慶紅的親戚。
但是,沈棟在書中說,對於孫政才涉貪和有眾多情婦的指控,他並不相信。沈棟認為,孫政才一心想成為習近平之後的接班人,把胡春華看作是最大的競爭對手,而孫政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會盡量避免犯下這類錯誤,會在合法的程序內行事。不過,這也只是沈棟的個人看法。一般來說,中共官員往往都會利用特權,儘量讓福利實現最大化。
雖然,沈棟在書中完全沒有提到政變一事,但是他在書中描述的孫政才確實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而且和很多中共高官一樣,孫政才每天會赴多個飯局,比如傍晚5點的飯局,是去見一些有求於他的人;晚上6點半的飯局,是留給上級和同僚的;8點的飯局,是去見一些朋友,讓他感到比較舒服的人。
但是,往往在晚上10點最後一個飯局結束後,孫政才還會發信息給段偉紅,和她在茶館的單間會面,直到過了半夜。而他們討論的,都是孫政才要如何做才能快速晉升,而據段偉紅說,每當落後於胡春華時,孫政才都會很緊張。
一名中共高官,為甚麼會向一名女商人諮詢升遷之道,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而沈棟在書中還提到,段偉紅經常做這樣的事情,比如,王岐山的秘書周亮就叫段偉紅「大姐」,段偉紅會在和王岐山會面時了解周亮的表現,然後在晚上9點回家後,花幾個小時跟周亮通話,提點他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紐約時報》為何針對溫家寶家族?
沈棟也在書中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紹段偉紅和「張阿姨」交往的細節。「張阿姨」指的就是溫家寶的夫人張蓓莉。段偉紅和張阿姨的交往非常密切,但更多的不是商業上的交往,更像是密友的關係,同時段偉紅也充當了張阿姨的情報員的角色。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段偉紅和溫家關係匪淺,所以也都搶著巴結段偉紅。
當然,搶著巴結溫家的,可不只是段偉紅。書中提到,溫家寶的兒子溫雲松開辦的新天域資本,投資人就包括軟銀旗下的思佰益(SBI Holding)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淡馬錫(Temasek)。據說,淡馬錫非常懂得討好中共高層的後代,投資很多在這些人開辦的公司,其中也包括江澤民的孫子江志成等。
不過,沈棟說,溫家寶對此並不知情,因為家人都瞞著他。在他看來,溫家寶不追求物質上的享受,隨遇而安,而且在政壇上也不拉幫結伙,就是一個工作狂,而且確實想為國為民做點實事。沈棟認為,溫家寶也羨慕西方的民主,但是因為他並不想真正去挑戰中共制度,在遇到衝突時,最終會選擇服從,也因此能一直待在中共體制內。
不過,溫家寶最終還是知道了家人的所作所為,因為在2012年10月,《紐約時報》的報道爆料了溫家寶家人擁有的隱秘財富。據沈棟說,溫家寶因此而大發雷霆,提出和妻子離婚,並準備剃度出家,但是最終被中共當局制止了,因為怕丟面子。而張阿姨也在2013年告訴段偉紅,他們家人把財產都上交了。
不過,《紐約時報》為甚麼會針對溫家寶家族呢?
按照沈棟在書中的說法,這是薄熙來的報復行為。因為在2012年初,王立軍叛逃美領館事件發生之後,在關鍵性的9人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議上,周永康首先發言,認為對此事的調查應該到王立軍為止。不過,在會議陷入沉默時,習近平卻罕見發言,提出不止是要調查王立軍,也要調查所有涉入此案的人。這個提議首先得到二號人物溫家寶的贊同,然後胡錦濤也表示同意徹查。
而沈棟說,他和段偉紅在當年2月就聽到傳言說,薄熙來僱用了中國的記者和學者去深挖溫家寶家族的醜事。而「張阿姨」提到,她聽說薄熙來的支持者,把成箱的材料交給了在香港的紐時記者。
說這個是薄熙來報復行為的另一個佐證是,彭博社也在當年6月報道了習近平家人擁有的資產。
逃離中共「紅色賭盤」
但是,在《紐約時報》的文章出來後,沈棟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和段偉紅不同,出生上海的沈棟,幼年就移居香港,後來又在美國讀完大學,接受的是西式教育。1997年,沈棟被所在的香港公司派到北京開展業務,2001年結識了段偉紅,兩人在2004年結婚。
沈棟和段偉紅的婚姻,更像是一種商業夥伴關係,一個在洋人的世界裏如魚得水,一個在中共的體制內游刃有餘,各有所長又相互補充。在《紐約時報》事件後,接受西式教育的沈棟感到,在中國做生意的風險越來越大,他不想再玩這種「關係」遊戲,想要逃離中國。
沈棟認為,鄧小平在1978年開始經濟改革,並不是因為他相信民營企業家精神,而是因為當時中共要破產了。沈棟相信,私人企業家只是服務於「紅色權貴」的工具,當中共不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會被犧牲掉。
但是段偉紅卻不想捨棄中國,還想在「紅色賭盤」上繼續下注,最終,兩人在2015年離婚。沈棟說,他最終選擇在西方世界生活,是因為他相信,基本的人權和尊嚴,比物質或事業上的成功更為可貴。
沈棟說,自己最初寫書的目的,是因為前妻失蹤,他想讓兒子通過這本回憶錄了解他的父母,但是後來,受到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感染,他決定出版這本書。沈棟提到,如果香港人願意犧牲這麼多來捍衛他們的自由,也許自己也可以邁出一小步,自己有責任告訴世界中國甚麼樣。
而現在,沈棟更加確信他這樣做是對的,如果不是這本書,他可能永遠都無法得知,他兒子的母親是否還活在世上。@
策劃:財商經濟研究所
撰文:財商經濟研究所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粵語配音:Ada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