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少年,以舞為志。19歲的張一元,已是一位中國古典舞領域的新秀。今年9月初,張一元將迎來人生中的一場重大比賽,在第九屆「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的舞台上一展身手。
2017年,張一元就讀於美國飛天藝術學院(FTAA),不僅得到了正統的中國古典舞訓練,更得到傳統舞蹈絕技——「身帶手、胯帶腿」的真傳。習舞四年,張一元是如何快速習得中國古典舞並有機會登上世界級大舞台的呢?他簡潔而謙遜地表示:「我就一直『磨』。」
「磨」技巧 掌握失傳絕技
許多年輕人對中國古典舞產生濃厚興趣,都是從欣賞「世界第一秀」——神韻晚會開始的。張一元的堂哥是神韻藝術團的一名舞蹈演員,張一元在8、9歲時,欣賞過他的演出,立刻就被吸引了。「看他在台上跳啊、翻啊,我就想,太帥了,我以後也想跳舞!」
不久,張一元參加了教授中國古典舞的夏令營,奠定了舞蹈基礎。15歲時,他正式開始專業的中國古典舞學習。張一元的身體柔韌性好,天生適合跳舞,不過他在練舞中遇到的挑戰,並不比其他同學少。
絢麗奪目的舞台背後,是日復一日的訓練和付出,這也是舞蹈演員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張一元走進舞蹈教室的第一天,老師就向他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接下來,他每天幾乎都在壓腿、下腰、踩胯等基本功的訓練中度過。
當時,張一元最大的感受就是「特別痛、特別累、特別無聊」。他經常問自己:「我為甚麼還在做這些?甚麼時候才能翻跟頭呢?」不過他也承認,枯燥的訓練非常磨練意志,就咬牙堅持下來。
從古到今的習舞之人,都在尋求「身帶手、胯帶腿」的古典舞的最高境界,但是這兩項技藝在今天幾乎失傳。張一元有幸在學校裏學到了真正的「身帶手、胯帶腿」技法。他表示,從字面理解,這兩項技法的要領是「身體帶動胳膊、胯帶動腿」,「理論上是很簡單的一個事情,但是你真正做的時候,就不是那麼容易。」
他對「身帶手」的理解是:「你要從內心發力,就是你身體帶動你的胳膊,去舞動。」這樣跳出來的動作,才會顯得「很大氣、很舒展、特別有勁兒」,同時又很輕鬆、順暢。
「胯帶腿」則是:「從胯發力,一般來說(用)胯根(踢),腿是短的。你扳腿跟踢腿的時候,胯是立起來的,你就會顯得腿更長。」在張一元看來,胯是身體上數一數二的強有力的地方,「如果你是胯發力的話,就是你整個身體就是輕的,做動作的時候就會特別乾淨、特別利索。」
張一元表示,藝無止境,自己從來沒有完全達到「身帶手、胯帶腿」的標準。不過他一直在努力,「離那個標準越來越近」。
「磨」韻味 展現特有的古典舞底蘊
掌握了基本功,又一更大的挑戰出現在張一元面前。由於在海外長大,張一元沒有太多機會接觸中華傳統文化,因而在表現舞蹈內涵方面,總是被老師指出,動作「很白、很乾、沒有範兒」。
中國古典舞具有豐富內涵,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中華五千年文化積澱的獨特韻味,也就是「身韻」。高難度的動作,或許可以通過勤學苦練而完成,但是對身韻的把握,就靠舞蹈演員個人的文化素養和悟性了。
通過仔細觀察,張一元發現舞蹈老師的動作,手從這裏走到這裏,走一個很普通的路線,就體現出古典舞獨特的感覺。而自己做同一個動作,則缺少了某些韻味,「老師就說『不對,你只做了一個動作,你不是在跳舞』。」
以基本動作「順風旗」為例,張一元一開始跳的時候,僅僅是完成肢體的動作,被舞蹈老師評價為「你做就是『白白』的,沒有那種內在的韻味」。他觀察老師的示範動作,「老師一擺,那個感覺完全不一樣。」
他覺得這是文化差異的問題,自己用「外國人的思維」跳中國古典舞,總是得其形而難得其神。老師告訴他,中國古人跳舞,有一種「含蓄的東西」。張一元進一步解釋:「就是不能全都放開,它是有一點稍微收著的勁兒。包括男子舞,很剛但又不僵,他很有勁兒⋯⋯也是中西方文化上的一種差別。」
「我不知道怎麼去克服,只能一直『磨』。」每節課上,張一元都認真聽老師的講解,用心去琢磨舞蹈中那些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東西。
古典舞的某些要領,比如「擰、傾、圓、曲」的動作、「三圓」的運動路線等,張一元和同學們在剛剛接觸的時候,都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在跳舞的過程中,他們時刻提醒自己,用心去琢磨,漸漸地能夠「稍微體會到她後面的那些意思」。
中國古典舞的身韻,在張一元「磨」的方法下,逐漸在他身上由內而外地顯現出來。而古典舞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他在掌握舞蹈精髓的同時,更能深切地體會到中華文化深層的內涵。他說:「中國古典舞貫通著中國人五千年的智慧,所以你跳的時候,你慢慢地就可以體會到那個文化。」
「磨」經驗 將演繹文武雙全的詩人李白
「傳統的舞蹈,背後有內涵、有文化,動作有講究、有規範。」這是張一元練習中國古典舞的最大感受。當他了解到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是世界上唯一以正統的中國古典舞為比賽項目的頂級大賽,他覺得,這是他不能錯過的寶貴機會。
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旨在弘揚純真、純善、純美的古典舞藝術,張一元認為,大賽宗旨與他對古典舞的理解不謀而合。「最傳統的舞蹈,就是真正的純真、純善、純美。」
張一元對舞蹈的美感也有自己的判斷。「(傳統舞蹈)會給人帶來很正的一種美,看完之後感覺很舒服。」他說,「不像有些舞蹈,就是他有些就歪歪扭扭的,就不是特別正氣的感覺。」
因此他覺得,參加大賽是豐富舞台經驗,「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機會」。「包括你在甚麼選音樂、編舞和那個人物的揣摩上,你都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表示,平時在學校裏,老師會指出自己的問題,但是「可能不會特別重視」。
一旦要準備參賽了,張一元就會留心自己動作中每個小問題,「會很積極地去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他認為,大賽會帶來無形的壓力,但這個壓力能夠「激勵你快速提高」。
這次,張一元參賽的作品是《月下獨酌》,講述的是詩仙李白創作詩歌《月下獨酌》的經過和心路歷程。之所以選這部作品,張一元坦言,這是從自身性格和形象出發,選擇的最適合自己的角色。
他表示,李白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偉大詩人,他才華橫溢,又是一位劍客,身上有股剛柔並濟的氣質,有點像「中間人物」。
張一元與李白彷彿有種天然的緣份。他一看到這部作品,無論音樂還是舞蹈動作,都能很快把他帶入劇中的情境。「這舞蹈可以觸動我。」與其說他選擇了角色,不如說也是角色選擇了他。
排練作品時,張一元就想像李白在月亮下自酌自飲、自歌自舞的心情。「那很有意境,他有點孤獨,但又豪放又瀟灑的心情。」他說,「我想最大限度地達到大家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磨」心性 克服羞澀直面真我
舞蹈是抒發感情、情緒的一種藝術形式。張一元還體悟到:「你心裏裝著甚麼東西,在你動作上都可以展現出來。」他舉例說,如果你那天心情不好,你跳舞就不在狀態;但如果是很正、很陽光的話,你跳舞時給大家的感覺就很開朗,老師看得也舒服。
因而,舞蹈家的道德修養以及內心情感,決定了舞蹈作品最終能達到的藝術高度。張一元說,如果一個人內心很善、很純,哪怕他的舞蹈動作處理得不太完美,但是也會傳遞出善良、美好的訊息,觀眾也會「想看他,覺得他很美」。他強調:「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地跳好舞。」
在學舞之前,張一元的性格比較害羞,不敢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他認為,羞澀源於自我保護的心理,「怕自己做不好、怕別人指出問題」。心中的雜念,成了他舞蹈學習中的一個巨大障礙,不僅動作難以做到位,更讓他無法融入演繹的角色。
因此他下定決心,必須放下這個對「自我」的執著。「其實別人說我不對是個好事,我才能知道怎麼進步。」張一元說。
在大賽舞台上,選手是評委和觀眾的唯一焦點,他的一切,包括基本功、技巧、情感、韻味等等都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舞台上。張一元說:「你所有好的地方都會給觀眾看出來,但是你所有不好的地方就會特別的明顯。」這就更需要他擯棄雜念,全心投入舞蹈的演繹中。
《詩經》中有句話說:「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說古代君子在學習或修養道德的時候,像製作玉器那樣認真打磨,精雕細琢。張一元也正是用這樣的態度,在學習中國古典舞的路上,不斷地成長、進步。
他對即將到來的中國古典舞大賽也充滿期待。他覺得,大賽給他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讓他勇敢地面對自己。雖然第一次參賽他會緊張,會猜想自己能拿甚麼名次,但是他很快端正心態:「參加這次大賽,就是為了自我提升。」
他希望自己在大賽中,能夠帶來真誠、精采的演出。張一元說:「你必須得真正地面對自己。」這樣,他才能放下一切雜念,保持純淨無礙的心境,「讓自己發揮到更好」。
(2021年第九屆新唐人「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9月4日—5日在紐約進行複賽和決賽,可以購票去現場觀看,也將有電視和網絡直播。詳情請見:https://dance.ntdtv.com )#
------------------
【堅守真相 重傳統】
📍收睇全新直播節目《紀元新聞7點鐘》:
https://bit.ly/2GoCw6Y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