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河南鄭州的罕見洪災,7月23日,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博士對法廣分析了四大因素。此外,在次日的《蕭茗看世界》節目中,王維洛又道出了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南水北調。

導致鄭州水災的四大因素

在法廣的採訪中,王維洛分析導致鄭州水災的四大因素為:一,鄭州為了發展房地產,城市規劃只注重水景,而忽略了河流的洩洪功能;二,常莊水庫無預警洩洪,且洩洪規模遠超周邊河流的承載能力;三,鄭州水資源的管理人員只重視蓄水而不是排水,在非常氣候下不知如何應對;四,中國的信息缺乏透明,很多真實的情況外界根本無法得知。

南水北調容易引發洪水

關於南水北調容易引發洪水的問題,王維洛在2015年《動向》雜誌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就已有講述過。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共一項營運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抽調中國江淮流域豐盈的水資源送到華北和西北地區,旨在改變中國南澇北旱、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該工程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總投資預計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772億美元)。工程由東、中、西3條調水線路組成,其中,中線水路恰好穿過河南鄭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幹渠與東西向河流「立交」易形成洪水

王維洛說,中國的多數河流是自西向東流,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幹渠是由南向北流,與數百條東西向的自然河流相交。但是,中原的河流污染嚴重,為了保證南水北調的水質,又不讓它們直接相交,所以只能「立交」,即通過渡槽的形式或者涵洞的形式使二者交叉通過。

王維洛說,無論是從上過還是從下過,這些河流的截面都很有限,因為工程費用太高,所以過流的能力都很小,因此就很容易形成洪水。

同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幹渠建造了二百多座跨大中河流的工程,使幾百條自然河流因被這條幹渠中斷而消失。在自然狀態下,南水北調工程還沒有建的時候,從西往東流的自然河流有八百多條,建了南水北調幹渠以後,只剩下二百多條河流,幾百條河流因此而消失了。

這些地區都被開發了,要麼作了農田,要麼作了建設用地,但它原來是河流的地方,所以到發洪水的時候,水還是要再回來。

另外,南水北調幹渠的西邊,有中國最有名的兩個暴雨區:一個是豫西暴雨區,另一個是太行山東麓的暴雨區。

那麼兩大暴雨區下來的水,就被南水北調的幹渠擋住了。南水北調的幹渠就在這裏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牆,把應該過去的洪水擋在這裏。

可是洪水又必須找到出路,它一旦突然沖下來,就都進到了鄭州市中心這裏,所以就看到有很多地方的積水很高。大家不明白為甚麼這樣,如果去查一下歷史,或去問一下老人他就會告訴你,很多地方可能本來就是河道。

王維洛說,鄭州的賈魯河在歷史上最高峰的時候能夠通過的流量是3,900立方米/秒,而現在的流量只有600立方米/秒,連當時的零頭都不到。他說,自然界它就是這樣一種存在,大家互相依賴的一種存在。你不能冒犯我冒犯得太多。人佔了河流的空間佔太多,必須吐出來的。

賈魯河被稱作鄭州的「母親河」,得名於元朝的水利官員賈魯。賈魯曾編著《元史‧河渠志》,書中有一句話叫作「非河犯人,人自犯之」。王維洛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