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周前,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白宮會見美國總統拜登。這是拜登就任後第一次與另一位國家領導人會面,他選擇日本並非偶然。兩人都認為這是向北京傳達信息的一種方式,他們的共同信息也很明確。作為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經濟體,他們都致力於維護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但北京卻在積極企圖破壞。當然更明確無誤的是,美國和日本間長期的軍事聯盟關係仍然很強大,適時遵照著美國在印太地區為鞏固經濟、外交和軍力目的而行動。毫無疑問,中共的領導階層都在密切關注這些,而他們的反應是否會改變,還遠遠未知。

但在某些方面,菅義偉是謹慎的。這和曾與他長期共事的前任首相安倍晉三一樣,菅義偉意識到中國在全球,尤其是對日本經濟上的重要性。日本企業是早期在中國的投資者,最終公開的資料評估約有1,200億美元的資金挹注。

迄今為止,中共也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間的雙向流動現已超過3,000億美元。這種經濟脆弱性(economic vulnerability)使東京不願冒犯北京。諸如,日本是唯一拒絕簽署聯合國譴責中共對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進行人權迫害的亞洲國家。東京也拒絕與美國同聲譴責中共在香港實施的《國安法》。

在拜登與菅義偉的會談上,日本也沒有公開提及上述兩項議題。

但另一方面,菅義偉也利用這個機會指出,日本其實正在做出重大改變,以應對其所處的危險鄰居。

北韓向日本海發射導彈;中共更經常侵犯日本主權,頻繁挑戰日本海岸警衛隊和海軍艦艇,繞行在與日本有爭端的島嶼(日本稱尖閣諸島,中國叫釣魚台)周圍。菅義偉還利用與白宮會面的機會中,將釣魚台爭議與《美日安保條約》第5條(Article 5 of the U.S.-Japan 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有關美國所必須承擔的義務做出連結;按外交標準來看,其實這應只是會談中一個非常簡短的報告,但他卻提到與中國或北韓的問題至少七次。

拜登總統雖沒有公開承認美國在中日島嶼爭端中的義務,但兩人都強調,在東海和南海面臨嚴重的「挑戰」下,仍必須維持「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區域」。當他們強調「安全供應鏈」及提到美、日經濟和技術合作時,即是刻意要讓北京這位聽眾牢記的。

北京也看見了,日本早已不再空談(在白宮或任何其它地方),並開始積極重新考慮其以往長期堅持的和平主義。菅義偉甚至在成為首相前,就積極推動憲法改革,允許日本軍隊在其它國家(如北韓)的導彈基地準備對日本發動攻擊時能先發制人,他還推動更廣泛地建立日本軍事力量的計劃。在華盛頓,雖然沒有言明,但菅義偉將所有這些努力,與跟美國的結盟聯繫起來。

2021年4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右)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左)在華盛頓白宮玫瑰園舉行新聞發佈會。兩位領導人的會面討論了關於人權、中國、供應鏈彈性等議題。(Doug Mills-Pool/Getty Images)
2021年4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右)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左)在華盛頓白宮玫瑰園舉行新聞發佈會。兩位領導人的會面討論了關於人權、中國、供應鏈彈性等議題。(Doug Mills-Pool/Getty Images)

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變革,也將造成亞洲在外交和軍事上的一貫作風產生變化。幾十年來,在中國經濟和軍事崛起時,日本雖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經濟強國,但幾乎沒有軍事重要性可言。它實際上是受美國軍力的保護。美國有能力保護日本,但日本對美國卻使不上力。

日本憲法將軍費預算限制在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這與中共和美國相比是非常少的,因中共和美國的國防預算都佔其GDP的3.0%以上。由於憲法只強調防衛,因而阻礙日本發展軍力的任何努力,也阻止了國防部建造兩艘航空母艦,或將日本地面部隊設在國外的可能性。憲法還禁止日本簽署任何共同防禦條約。儘管日本與美國長期結盟,但如果當美國在亞洲的基地遭受攻擊時,日本也無法向美國提供協助。

安倍時期開始對這一切做出改變,在他的領導下,日本國防部開始獲得大量資金。因為全球病毒大流行,所以去年的預算分配不具參考價值。但在2019年,國防部獲得5.3兆日圓(約470億美元),高出2018年預算金額的7.2%。像這樣的躍升,發生在任何國家都是值得關注的,尤其是日本,因為過往,日本的國防預算每年增長僅不到1%。現今的五年計劃維持這種(國防上)較高的支出和增長水平,而這些資金的擬議分配,也是有針對性地指向北韓和中共。

當考慮北韓時,重點是「威懾」。日本已開始對其現有F-15戰機的電子作戰能力進行重大升級。國防部還從洛歇馬田公司購買了6架F-35A戰機。新計劃要求在未來幾年還要購買147架這種先進戰機,遠高於原計劃購買的42架。同樣是明確衝著北韓威脅來的還有,國防部預算執行上要求日本升級空中預警能力,並斥資超過3,000億日圓(約27億美元)部署兩個「陸基神盾」導彈防禦系統(Aegis Ashore)和其它美國製造的攔截導彈。

日本軍方也採取計劃性措施以對抗中共,主要針對海上部署。當然,F-15的升級和新的F-35構成對中共威脅的某種回應。更有針對性的是,國防部計劃採購RQ-40全球鷹(Global Hawk)遠程無人偵查機,並資助研發遠程海底無人監控裝置,及採購更多防空導彈、反魚雷彈藥和遠距導彈等,以增強海軍實力。計劃中也要求建造一艘新式潛艇,依國防部預算文件上的用詞來說,目的是為「偵察」(這樣的遣詞無疑是避免觸及「攻擊」能力,以致引發憲法上的問題)。日本還計劃建造兩艘新型多用途的作戰掃雷驅逐艦,他們將使護航艦隊總數達到54艘,與過去相比大大升級。

國防部正在尋找更普遍的方式,讓日本能夠發展軍事力量,並在盟國間佔有一席之地。它設法採購一艘油輪來支援海上的海軍,這可視為一個明確的聲明,表明日本海軍的規劃已經超越了海岸防衛。國防部同時尋求添購兩架新型C-2運輸機和六架UH-X直升機,專門用於快速部署;以及爭取日本地面部隊編列遠距離部署的訓練預算。國防部還設法改裝現有的直升機航母,以服務新的F-35戰機,然後再建造第二艘航母。在某些解釋中,這顯然違反日本憲法中的自衛限制,儘管國防部以防禦性的名義提出以上這些需求。國防部更試圖將日本的指揮、控制及規劃行動,與盟國美國、印度、澳洲和東盟(ASEAN,又譯為「東盟」)進行更大程度的整合。換言之,是在與那些試圖遏制中國擴張的國家合作。

延續相同路線發展下去,日本國防部開始著手展開廣泛的現代化工作。如它已撥出資金建立類似美國命名為網絡防禦司令部(the cyber-defense command)的機構,開始調查人工智能(AI),將其運用於軍事用途上。國防部同時投入開發資金,最終要為日本的衛星安裝保護裝置,包括光學望遠鏡,以識別在日本附近飛行的物體。再進一步投入27億日圓(約2,400萬美元)的計劃,是與美國在所謂的「深太空國際意識」(deep space international awareness)方面開展合作。這些努力不僅可以滿足未來進一步的需求,預算文件上甚至強調其功能有助於解決日本長期存在的低出生率,和因此導致的適齡軍人短缺問題。眾多努力推動中,還有一反日本國防部常態的另一面,即鼓勵更多女性也穿上軍服。

很明顯地,日本已經開始改變它面對西太平洋的安全模式。如果菅義偉確實如他計劃那樣進一步修改和平憲法,那麼變革將加速發生,這也將改變華盛頓的算計。當然!北京肯定也會注意到。只是它將如何回應,目前仍然是個未知數。

原文Japan Is Changing Its Approach to Defense (and to China)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政治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的特約編輯、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the University at Buffalo (SUNY))人力資本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uman Capital)的會員,也是總部在紐約的通訊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他的最新著作是《三十個明天: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分佈和我們將如何生活》。(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坦白如初 公義永存】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