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有可能的未來總理人選已經在拍中共的馬屁了。在6月21日出版的《金融時報》的採訪中,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簡稱基民盟,即現任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政黨)的領導人使用了可能是由中共宣傳部門炮製出來的話語。
據《泰晤士報》報道,基民盟領導人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稱中共為「夥伴」,並試圖在德國和其它民主國家結成同盟與至少向中共出讓一些權力兩者之間跨過一道低矮的柵欄。如果一個民主國家聯盟不能守住底線,這兩種做法其實並不矛盾,而這正是北約一貫所為。
據《泰晤士報》稱,拉捨特「說西方在與中共進行地緣政治較量時應避免陷入冷戰思維」。他告訴該報,「21世紀非常不同,1989年之前的世界態勢稜鏡提供的建議有限。」他說,「我們現在擁有一個多極世界,行為者明顯不同了。」
對「冷戰思維」的批評和不分青紅皂白地宣揚「多極世界」,不考慮民主國家和專制國家之間的差異,也不考慮專制國家為擴充領地和成為地區霸主而進行戰爭的更大動向,這些都是中共經常打的宣傳牌。
中國駐德國大使現在肯定正在打開一瓶「來自歐盟多個國家的起泡酒」的瓶塞開始慶祝,因為拉舍特在即將到來的9月選舉中正處於領先位置有望成為德國的下任總理。
民意調查顯示,默克爾和拉舍特所屬的基民盟將獲勝,而該政黨被視為「中右」派。然而,現在屬於「中左」派的德國綠黨,只是在向中共提出人權問題的可能性上稍大一些。鑒於綠黨在德國的當前實力,一個可能的政府將是基民盟-綠黨聯盟,由拉舍特出任總理。
拉舍特告訴《泰晤士報》,許多歐洲人對美國總統拜登據稱對中共的強硬立場持懷疑態度。就像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一樣,拉舍特使用聳人聽聞的話語來轉移話題,避免觸及中共的人權侵犯、領土侵略和技術盜竊等敏感問題。
「問題是——如果我們持續談論『限制』中共,這會導致新的衝突嗎?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對手嗎?」拉舍特當然知道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沒有一個理智的國家會想要一個新的對手。但與中共越來越嚴重的敵對關係由來已久,而不是新近冒出的。
拉舍特繼續說:「因此,在此問題上歐洲反應謹慎。因為,我們承認,中共是一個競爭者和一個系統的對手,擁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社會模式,但它也是一個合作夥伴,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
這是真的嗎?北京通過談判脅迫全世界加入了2015年的《巴黎協定》,規定立即減少美國和歐洲的排放量,而中共在2030年前則繼續增加排放量。這聽起來並不像一個合作夥伴,倒更像一個踐踏自然環境的投機分子。
與默克爾一樣,拉舍特認為面對中共的種種惡行,現在更擴展至種族滅絕,德國應該保持沉默,以使德國工業巨頭的在華利潤最大化。中共是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2019年,歐盟對中國的出口有一半以上源自德國。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從1991年的不到50億美元,到2018年開始每年增長超過1,000億美元。
德國福士(Volkswagen)汽車公司是對華貿易的主要受益者,早在1984年就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家工廠。德國的西門子(Siemens)工程公司和巴斯夫(BASF)化工公司等也在華獲得長足發展,利潤豐厚。2020年5月,巴斯夫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單項投資,在中國廣東投資100億美元建立了一個高科技塑料廠。巴斯夫行政總裁馬丁‧布魯德穆勒(Martin Brudermuller)去年曾指出,對於巴斯夫而言,中國「不僅是最大的市場,而且是增長最快的市場」。
2021年初德國對華出口仍處於增長態勢,但相對而言,對美國和英國的出口卻呈下降趨勢。相比於對待傳統盟友,德國給中共送上了更多的政治籌碼。
據美國記者馬修‧卡尼辛內基(Matthew Karnitschnig)在歐洲政治網(Politico.eu)撰文稱:「德國經濟高度依賴中共,以至於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面對外界呼籲其採取果斷行動,以應對中共在香港以及其它地區的惡行,寧願選擇無視和觀望,只是希望緊張局勢能夠自然消散。」
卡尼辛內基繼續寫道,「當德國假裝對中共侵犯人權的行為感到不安時,北京則假裝對柏林的『干涉別國內政』行為感到憤怒。」卡尼辛內基認為,默克爾表面上對中共人權的挑釁性行為,如會見達賴喇嘛,都是無用的漢堡,並被兩國「迅速遺忘」。
但拉舍特甚至連一個無用漢堡也懶得準備。他最近告訴《泰晤士報》,德國應該就「關鍵問題」公開發聲,並「明確展現」德國對人權和互惠的期望(而後者是一個涉及企業切身利益的問題)。但這位德國領導人卻違背了他的人權宣言,他說:「我不確定總是在公開場合大聲地、積極地談論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是否真的有助於改善當地人權狀況。」他說:「通常情況下,在人權領域,通過與其它國家的領導人私下交談解決問題,比在新聞發佈會上公開談論,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關於中共種種惡行的私下、形式上的討論正是北京以及其他人權侵犯者所樂見的。
很明顯,德國正在尋求多種途徑以安撫中共。這個策略不會奏效的,這也說明了為甚麼美國在考慮對華方針時不僅要團結盟友,也就是拜登總統據稱採取的戰略,還應在必要時採取單邊戰略。如果美國把自己侷限於追隨歐洲公共輿論,就很可能會陷入中共的圈套之中。有時候美國必須展現領導氣魄。
原文:Merkel Successor in Germany Panders to Chin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安德斯‧科爾(Anders Corr),2001年獲頒耶魯大學的政治學學士及碩士學位,2008年榮獲哈佛大學的政府管理學博士學位。他是科爾分析公司(Corr Analytics Inc.)總裁,《政治風險雜誌》(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發行人,研究領域廣涉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地。他撰寫了《權力集中》(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2021年即將出版)和《禁止入侵》(No Trespassing)等著作,並主編了《大國大戰略》(Great Powers, Grand Strategies)一書。安德斯‧科爾的推特帳號:@anderscorr。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坦白如初 公義永存】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