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長洲太平清醮的飄色巡遊,由小朋友作為「色芯」扮演不同人物角色,當中針砭時弊,或者演繹社會熱門話題的飄色內容,加上小朋友的衣着扮相,往往成為傳媒的焦點和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卻少有留意長洲飄色背後的工藝,原來也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用心設計和飄色師傅們精湛的手藝,有些更演變為長洲飄色獨有的文化特色。
飄色巡遊在長洲太平清醮正醮日,現已固定為每逢黃曆四月初八舉行,一般來說包括長洲各廟供奉的神鑾,還有醒獅、麒麟、潮州音樂(八音)、頭牌、彩旗隊、北帝寶劍、管樂步操隊等加入巡遊,十多台飄色穿插其中,每一台飄色都各出奇謀,獨具特色,備受矚目。
除了唯肖唯妙的人物角色扮演外,長洲飄色中間的裝置,安裝着各種各樣與話題相關,卻令人嘖嘖稱奇的道具,例如一個竹製雞籠、一隻陶瓷茶杯,竟能支撐起上面的色芯和其它道具。長洲飄色自上世紀從廣東佛山引入後,陸續有多個街坊會和團體推出飄色製作,漸漸演變出一套獨特的本土特色,至今流傳應用。
今年由於疫情,飄色巡遊和搶包山連續第二年取消,但長洲太平清醮的其它各項祭祀儀式和派發平安包活動仍然如期舉行。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適逢長洲太平清醮舉行之際,於長洲舉辦了一系列講座、導賞團和展覽活動,邀請飄色師傅、值理會負責人等擔任嘉賓講解飄色的工藝與文化傳承,與觀眾分享隱藏在飄色巡遊背後的點滴。
自內地引入 主題創新切合社會話題
據興隆街街坊會曹秋明理解,長洲飄色相信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經北社街街坊會一位前輩從廣東佛山引入,來到長洲後先由北社街街坊會推出飄色製作,興隆街、新興街、大新街、中興街先後加入,當中大新街停辦飄色一段時間後在近年復辦,後期還有長洲體育會等其它團體加入。
曹秋明展示一些內地飄色活動的相片,一板飄色往往能容納十多人在上面,陣容鼎盛,相比之下長洲飄色歷來多數以一上一下2人為基礎創作,試過最多也不超過3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長洲的街道小巷狹窄,不能容納大型的飄色通過,所以只能竪向發展。不過,長洲因為社會情況有異於內地,創作自由度大大不同,因此卻能演變出緊貼社會時事熱話焦點的主題,引起公眾共鳴,無論色芯的造型打扮,以至飄色色梗的變化和「過橋」設計,都是其它地方所沒有的,成為一大獨特之處。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梁美萍教授提及,目前在大陸的飄色巡遊,主題限於傳統民間戲曲的古裝角色題材。飄色在港落地生根,由長洲各街坊會自資製作,社區關係截然不同,創作自由度也較高,所表現的飄色文化能反映出當代香港的特色,主題緊貼各類時事議題或流行文化,也有民間故事等,創作主題多元化。
「過橋」顯特色
談及長洲飄色的特色,曹秋明認為當中的「過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過橋」是連接上下兩個「色芯」中間的部份,從表面看由各種令人意想不到、但又與該板飄色主題相脗合的道具組成,例如在講座中展示經典的竹製雞籠、陶瓷茶杯、木梯斧頭等,實質上道具內藏堅固的鐵枝支撐,讓人看不出破綻來,講求完美的掩飾技巧。「用一些掩眼法,我們知道玻璃樽,可能裏面藏了一條鐵枝,他做到整個可樂樽都出現,觀眾看到就不會想到原來裏面是藏了一條鐵枝。」曹秋明又認為,過橋的造工比較精細,可能也跟不同街坊會之間互相暗中比拼、要做得好一點有關。他大讚手織雞籠的設計大膽、很有創意,「令人意想不到裏面有鐵枝支撐,從欣賞角度較好看」。
「師傅創作飄色,有了主題之後,他們就會想怎樣令人從欣賞角度達到他們那個嘆為觀止的目的,可能他們向險中求,你要尖,你要空,你要飄,或者你要玻璃,有些人會疑問為何空都可能的?為何玻璃都行的?」曹秋明認為:「因為他用這個大前題去設計,所以他們所想的是讓人看到沒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就去設計。設計時想讓人覺得:為何這樣都可以的?」
凌空而起 天衣無縫的飄色工藝
三代鐵匠的後代、被外界喻為「飄色王」的黃成就師傅提及,多年來協助不同的街坊會製作鐵支架——連結色櫃的支撐軸,不同的鐵材製作出的支架受力不同,是一項講究平衡力、重心力學的工藝。比如他研究出要用熟鐵,鐵材的挑選有講究,燒鐵的火候和打鐵也有很多的竅妙等。各類與主題相關的道具將鐵柱巧妙地遮蔽起來,小朋友坐在上面就看似漂浮在半空。一般來說,上層的「色芯」通常是女孩,主色梗上嵌着小鐵板,小朋友可以坐在上面借力。下層「色芯」通常是男孩,一般會站在色櫃上。
不過,曹秋明提及,長洲飄色的發展也不是並無隱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長洲餘下的唯一一位打鐵師傅黃成就已年逾七旬,不再從事打鐵,有關工具更早已贈送給博物館保存,日後長洲飄色只能運用舊有的色梗創作,或會影響創意,甚至影響繼續做飄色的意欲。
碩果僅存的手抬飄色
曹秋明所屬的興隆街街坊會,是長洲眾多推出飄色製作的街坊會和團體中,唯一一個至今仍堅持採用傳統方法,用人手抬起色櫃巡遊的街坊會。這個色櫃已有多年歷史,但仍狀況良好。
興隆街街坊會陳汝光師傅談到飄色帶來「飄」的視覺效果,自豪地展示碩果僅存的傳統——手抬飄色,作為流動舞台的「色櫃」,前後共有四名女工負責抬起,再加四人在旁協助平衡,還有工作人員拿着長叉保持上層色芯的穩定。陳汝光指着色櫃笑道:「我們的色櫃(重量)應該是全部團體中最輕的,因為一路都要抬着走。」他續稱,當人手抬色櫃時,行走時有規律地搖晃,觀眾看着「色芯」(小朋友)的樣子,視覺上具有「飄逸」的感覺。如今興隆街街坊會仍保留着手抬飄色的傳統,非常難得。
曹秋明表示,街坊會內也曾討論過應否保留這一傳統,以節省聘請女工的開支。執委會的最後決定是,只要一直能找到人抬色櫃,即使開支多了一點,他們仍會繼續這一傳統。
選「色芯」最重要夠膽量
興隆街街坊會每年過完年後就會開始籌備太平清醮事宜,陳汝光和曹秋明均表示,因目前長洲出生率較低,需要在島外尋覓有興趣擔任「色芯」的小朋友,這個過程是最困難的。
根據陳汝光的經驗,選擇「色芯」最重要的是判斷小朋友是否夠膽:「只要把小朋友抱到上層,如果他不怕,不會震,夠膽就可以。」
由於在島上挑選適合的「色芯」已不容易,近年各街坊會已開放給島外其它地區的小朋友報名參加做「色芯」。陳汝光笑稱,島外的小朋友,特別是家長比長洲的往往更積極,有的甚至會自費來長洲租度假屋住,方便小朋友來長洲參加前期和飄色巡遊當天的活動。
長洲飄色傳承現隱憂
「長洲飄色還可以精彩多久?」面對「色芯」尋覓、聘請抬色櫃女工,以至盡量善用老一輩師傅遺留下來的色梗來創作飄色等問題,長洲飄色的延續無可避免地面對着一些隱憂。「長洲的飄色雖然說已經有很多特色,但好像到這些特色的時候便停了下來。」曹秋明認為,「是否可以作為保留這個飄色傳統之餘,亦承接已經變化的特色,還可否有突破的變化呢?」他舉例將新科技放在中間的裝置,「希望將長洲飄色的特色再發展,更上一層樓」。他相信有關方面亦要考慮怎樣協助飄色傳承、發展,才能讓長洲飄色延續下去。
*********
作為長洲太平清醮重要的一環,飄色巡遊長年備受關注,已然深入民心,成為每年社會大眾茶餘飯後的話題。作為長洲飄色的其中一位重要持份者,曹秋明更希望大眾能看出長洲飄色背後的文化內涵,感受一眾街坊的心思。他寄語:「希望大家將來看飄色,是從一個欣賞飄色師傅設計的內容(的角度),尤其是中間的裝置,研究一下飄色中間的裝置有甚麼技巧、有甚麼掩飾。」◇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