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近日公佈將收緊商業查冊,導致公眾無法輕易查閱公司資料,引起巨大爭議。3月29日,財庫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公佈,公眾及傳媒日後查冊,將禁止查閱公司董事、秘書的完整身份識別號碼和住址,只可查閱部份身份識別號碼及通訊地址。然而,香港所屬反洗黑錢組織「財務行動特別組織(FATF)」發出的指引及建議,都標明應該將公司基本資料開放予公眾。有學者憂慮,新限制會打擊香港在國際上的聲譽和營商排名,甚至不排除歐美國家因此進一步制裁香港。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這次港府做法被外界視為又一倒退,民眾除了擔憂損害公眾知情權,亦擔心有損香港的營商環境。香港作為金融中心,一直容許公眾以小額金錢購買公司登記資料,並且在2016年巴拿馬文件事件後,國際一直推進財務透明化。

自1991年起,香港已為FATF的成員。據《自由亞洲電台》消息,2017年由財庫局撰寫的「提升香港公司實益擁有權的透明度」公眾諮詢文件,寫明基於FATF評估要求,建議公眾應可查閱「擁有重大控制權人士登記冊」(即顯示公司真實持有人的機密資料),雖然上述相關建議最後雖然未有通過,但是港府大方向是公開商業資訊。另外,現時公司註冊處網頁的相關連結,FATF指引標明,包括公司董事在內的公司基本註冊資料,可「公開查閱」。

中大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表示,新限制政策對各類交易活動都有風險,認為政府的決定過於草率。查冊除了打擊洗黑錢,亦經常用於一般營商或交易活動。他舉例稱,在買賣樓宇方面,對方以公司名義轉讓背後可能涉及多個不同的董事或公司董事,如果對方曾涉及違法行為,是在業權上、購買保險以至律師樓收取專業費用上都有風險存在。

李兆波強調,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必要條件之一是高透明度,新限制亦會使香港「逃稅天堂」的污名再被惡化。他憂慮,新限制會導致更多不法份子來港洗黑錢,打擊香港在國際上的聲譽和營商排名,甚至不排除歐美國家因此進一步制裁香港。

學者:查冊權利關乎公眾利益  毋須設限

3月31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晚上出稿指,未來查冊可繼續查閱董事資料,包括董事個人通訊地址和部份身份識別號碼。局方認為,其它現時可查詢的資料連同董事姓名,足以辨認有關董事身份。

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對《蘋果日報》表示,他擔心現在也有不少公司用秘書公司、空殼公司作為公司通訊地址,如果記者欲追討欠薪員工只有公司地址,也未必聯絡到涉事公司人員。即使要求當局公開住址,也要留待法庭處理。

他認為,查冊權利關乎公眾利益,不限於傳媒調查報道,亦影響會計、法律等多方面的資料核實等,政府完全沒有需要限制公眾查閱公司註冊資料。而傳媒處理調查報道上已表現相當專業,不見得會將調查所得的個人資料公諸於世,並且現時個人資料已受《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