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十五元宵節, 過了元宵節,熱鬧喜氣的新年就結束了,因而元宵節亦有「小年兒」之稱。除了賞月、吃元宵(湯圓)外,元宵節另一個有趣的習俗就是「猜燈謎」。

漢字是神傳給人的,因而字裏蘊藏著天機。象形的漢字,一個字往往可以拆成幾個字,而每個拆解後的字,也有其不同的內涵。此外,漢字還有多音字、諧音字等,古人常將漢字的這些特點用於詩詞、對聯、猜謎中。

燈謎,也稱「文義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顧名思義,就是將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的謎語,流行的是口頭說猜,三國時期有人把謎語寫在紙上貼出來令人猜對。

元宵節猜燈謎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其中還蘊含著很深的文化內涵,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活動:君臣百姓都去看燈、猜謎語,文人們則飲酒、賦詩與答對。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古代那些有趣的燈謎和故事,體會一下古人的智慧吧。

燈謎由來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財主,人稱「笑面虎」。他見了衣著體面的人,就拚命巴結;見了粗衣爛衫的窮人,就吹鬍子瞪眼。有個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爛,一次去借糧時被他趕出大門。王少回去後越想越氣,於元宵之夜,紮了一頂大花燈,來到笑面虎家門前。這大花燈上題著一首詩。笑面虎上前觀看,只見上面寫著:

頭尖身細白如銀。

稱稱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

光認衣裳不認人。

笑面虎看罷,氣得面紅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膽敢來罵老爺。」便命家丁去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哎,老爺莫犯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 謎底就是『針』,你想想是不是。這『針』怎麼是對你的呢?莫非是『針』對你說的,不然你又怎麼知道說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氣得乾瞪眼,灰溜溜地走了,周圍的人都哈哈大笑。

這事傳開後,越傳越遠。第二年元宵節,人們紛紛倣傚,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人猜射取樂。所以就叫「燈謎」。以後相沿成習,猜燈謎、打燈虎成了元宵佳節的重要活動內容。

以謎對謎

一年元宵節,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好朋友王吉普來訪,席間,王安石說:「今天是元宵節,我出一謎助助興——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王吉普想了想,沒有說出謎底,卻對王安石說:「這樣吧,我也出一謎助助興!」說著,吟出一謎:「東海有條魚,無頭亦無尾,去掉脊樑骨,便是你的謎!」

以謎猜謎,好新鮮啊。王安石想了片刻,不禁微微地笑了。原來,倆人所出燈謎的謎底均是同一個字:「日」。

日這個字:

「畫時圓」,畫出來是圓的(太陽);「寫時方」,日這個字是方形的;「冬時短」,冬至的日照時間最短;「夏時長」,夏至的日照時間最長。

「東海有條魚,無頭亦無尾」,「魚」字去掉頭、尾就剩「田」,「去掉脊樑骨」,去掉中間的「豎」線,剩下的就是「日」——便是你的謎底了。

出聯破謎

明朝時,每年的元宵節,杭州西湖邊都要舉行元宵燈謎會。有一年元宵節,著名畫家徐文長路過杭州時,也隨眾人到西湖邊觀燈猜謎。在觀燈過程中,他見一群人圍著一盞大紅燈籠爭論不休,便擠進去瞧個究竟。

原來燈上寫著一副對聯:「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旁邊還有一行小字:「打一日常把用物,並用一謎對出下聯。」這則燈謎謎面很是平常,徐文長很快便想出了謎底,他上前對出了下聯:「烏龍上壁,身披萬點金星。」

眾人看著這兩副燈謎都惑然不解,直到徐文長走後,才有人想出謎底:原來兩謎的謎底分別為「油燈」和「桿秤」。

「白蛇過江」,是油燈中泡在燈油裏的燈捻(線),「頭頂一輪紅日」點燃後的光,如紅日。

「烏龍上壁,身披萬點金星」,長長的烏色秤桿上,十六顆點,被稱為「秤星」,「秤星」必須是白色或黃色,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要公平、正直,不能黑心。

這幅對聯上下聯對仗非常工整,「白蛇」對「烏龍」,都是嵌入顏色的動物名詞,「過江」對「上壁」,都是動詞,「頭頂」對「身披」,身體的一部份,「一輪」對「萬點」都是嵌入數字的量詞,「紅日」對「金星」,都是帶有顏色的天體。

燈謎招親

說到燈謎,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就是北宋王安石妙聯為媒的故事了。傳說王安石20歲時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某地,邊走邊賞燈,見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徵對招親。這是一副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招下聯。

王安石見了,一時對答不出,便默記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隨風飄動的飛虎旗出對「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隨即以招親的上聯應對,被取為進士。歸鄉路過那戶人家,聞知招親對聯仍無人對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被招為快婿。

紀曉嵐「猜謎」

傳說,有一年元宵節,乾隆皇帝帶著一群文武大臣,興致勃勃前去觀看燈會。左看各種燈籠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右瞧各種燈籠別緻風趣,耐人尋味。看到高興時,乾隆皇帝要陪他的大臣們也出一謎聯,讓大家猜一猜。隨同的學士紀曉嵐稍思片刻,就揮筆在宮燈上寫了一副對聯: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彷彿,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不是,詞不是,論語也不是。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個個抓耳撓腮,怎麼也猜不出來。最後紀曉嵐解釋道:五色包括青、黃、赤、白、黑,不是黑白紅黃,就是青。「狐狼貓狗」都有「犬」旁,所以上聯的謎底是「猜」。詩、詞、論語都有「言」字邊,不識東南西北就是迷失的「迷」,因此下聯的謎底是「謎」。

燈謎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到了元明清時代,燈謎更是鼎盛發展,每逢元宵佳節之時,各城各鎮俱都張燈懸謎,盛況空前。清中葉以後,謎風更是大盛,還湧現出了許多專職謎師。請問,上面幾個燈謎故事,您猜對幾個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